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韩国语翻译课程教学现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中韩两国在各个领域交往密切,急需大量的中韩、韩中的翻译人才。为满足翻译人才需求,一些高校开设专业必修课韩国语翻译课程,教学实践证明,韩国语翻译课程教学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我校开设的本科朝鲜语专业的韩国语翻译课程为研究对象,对课程课时、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析其根源,找出解决的办法,并提出适合我校韩国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韩国语翻译 翻译课程 教学现状 翻译人才
  中图分类号:H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8-0008-03
  随着中韩关系稳定发展,两国在众多领域交往日益频繁,交流更加密切,急需大量的韩国语翻译人才,这为韩国语学习者提供了较多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上的难得机遇。与此同时,为适应新形势的快速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复合型、应用型韩国语翻译人才,国内许多本科院校均开设了韩国语翻译课程,旨在培养高水平的韩国语翻译人才。
  安徽外国语学院(简称:安外)作为以外语为办学特色的语言类本科院校,自2012年起开设本科朝鲜语专业,并在大三年级开设韩国语翻译课程,通过学习翻译基本理论,同时进行韩汉互译等实践练习,培养学生韩国语翻译基本能力,提高学生韩国语翻译水平。
  在韩国语翻译课程作为必修课开设的基础上,随着翻译教学的不断深入,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呈现出一些值得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安外教学实际,兼顾其他同类院校的共性问题,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力求找出问题的根源,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更好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切实提高韩国语翻译教学的效益和学生的韩国语翻译能力与水平。
  一、韩国语翻译课程的教学现状
  韩国语翻译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翻译技能,其基本教授方法仍然是教师讲解翻译理论、传授翻译知识,学生自主进行翻译练习。随着韩国语翻译课程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此课程在课时安排、教材供给、学生双语基础和教学成效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任课教师有一些切身感受和认知,其中有些矛盾比较突出,需要教育部门、院校和一线教师共同努力,切实加以解决。
  1.课时安排亟待调整
  目前安外主要针对朝鲜语专业本科学生,在大三年级开设韩国语翻译课程,课程性质为专业必修课。但一周仅有2个课时,课时明显存在不足。由于课时不够,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翻译练习,教师的翻译课程教学只能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相长的效果不理想。特别是翻译课程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课时安排不合理,教师无法对学生的翻译练习进行点评,不仅无法培养学生的翻译技能,也挫伤了学习翻译的兴趣与积极性,学生韩国语翻译水平得不到应有提高。
  2.教材供给亟待解决
  目前安外使用的韩国语翻译教材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的《韩汉翻译实践》,2005年出版,仅有一次修订,基本为局部勘误订正性质。该教材撰写理念比较传统、内容不够新颖鲜活、过于注重翻译理论知识讲解,缺少相应的翻译实践练习,已不能适应目前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和21世纪大学生的特点。教师在翻译教学中不能做到得心应手,学生则存在韩国语翻译的学习兴趣不浓等问题。目前市面上可以使用的韩国语翻译教材也较少①,多年使用比较陈旧的教材,更新缓慢的问题,值得商榷和探讨、论证。
  3.双语基础亟待夯实
  韩国语翻译教学的成效,除了教学的自身因素外,还取决于学生的韩语基础和母语汉语的基础水平。不同于英语专业学生,一般都有八九年英语的学习积累,本科学生学习韩语几乎都是零起点,韩语基础普遍薄弱,严重制约了韩国语翻译课程的教学。与此同时,由于高考招生政策的影响,二三类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尤其是母语汉语水平一般,這也为韩国语翻译课程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学生韩汉双语基础薄弱,轻则影响教学成效,重则使学生丧失对翻译的兴趣。
  4.翻译教学亟待提升
  由于多种原因,特别是韩国语翻译教学成效不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所学知识也无法满足翻译要求。另外,学生韩国语翻译课程学习后劲缺失。翻译中含有大量的专业用语和词汇,是翻译学习上的“拦路虎”,使较多学生对翻译失去了兴趣和动力。还有,未能掌握翻译学习的有效方法。大多数学生不愿意在掌握多方面的用语和词汇上下苦功夫,翻译学习上浅尝辄止,满足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但求考试过关,不求学懂弄通做实。上述这些方面都是导致学生翻译水平低下,翻译教学收效甚微的原因。
  二、韩国语翻译课程及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根源
  探析韩国语翻译课程及教学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根源,有利于提高教学成效,有利于课程开发,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下面从历史与现实、主观和客观等维度上,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探讨相关问题的内在原因。
  1.课时安排矛盾的根源
  历史地看,安外针对大三年级韩国语学生开设韩国语翻译课程,并将课程性质确定为专业必修课,一周安排2个课时,应该说是参照了同类院校的经验与做法,有其合理性;现实地看,按照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上的需要,翻译课程需要增加课时,但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课程设置则有具体规定,严格意义上讲,很多课程的开设及课时安排,大多是出于“师傅领进门”的需要,今后发展仍然需要学生自己解决;主观上,韩国语翻译课程安排显露出了对课程重视不够、课时安排不足的问题,仅仅满足于课程安排“配门子”,解决一个“有”的问题,好与不好、妥当与否可能考虑不多;客观上,也受院校办学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在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课程之间的课时安排就是此长彼消,这类矛盾始终客观存在,确实不易解决。
  2.教材供给矛盾的根源
  韩国语翻译教材缺乏、更新缓慢,教材内容过时陈旧、不够新颖鲜活,过于注重翻译理论知识讲解,缺少足够的翻译实践练习内容,存在理论学习与语言训练不匹配、重知识传授、轻语言练习的现象。主要原因是中韩教育合作时间较短,安外朝鲜语本科专业开设也是近几年的新生事物,表现为底蕴不足、积淀不够、成果不多;其次,韩语为小语种,办学规模小、就读学生少,致使韩国语翻译教材编撰、开发、发行的成本都很高;此外,还有对教材的选用重视不够等因素,满足于有用就行,优选则是下一阶段的任务;最后就是校本韩国语翻译教材开发滞后。由于多方面原因,院校教师编写翻译教材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普遍不高,缺少教师将讲稿变教材的校本教材的开发路径,院校间在韩国语翻译教材编撰、使用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也很缺乏,教材选用的思路不活,供给渠道不畅。   3. 双语基础薄弱的根源
  学生韩语水平有限、翻译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除了韩语教学本身因素外,也受到学生韩汉双语基础薄弱的制约。一是学生韩汉双语先天不足,除了韩语是零起点外,对母语汉语的学习尤其是中华文化的学习意识不浓、功底不厚;二是学生没能够做到勤能补拙。在语言学习上普遍存在不朗读、少练习、怕写作等不良习惯。特别是学生韩语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牢靠,所学知识也无法满足翻译要求,从而对翻译失去兴趣,自然无法提高翻译能力。三是学生之间学习韩语水平存在差异,翻译能力层次不齐,这给教师补缺补差带来困难。同时翻译中含有大量的专业用语和词汇,需要学生下苦功夫钻研,但学生知识局限性很大,语言逻辑思维训练不够,真正夯实学生韩汉双语基础却非一日之功。四是全社会普遍存在不重视语言学习、语言规范等问题,特别是当前流行的网络语言、新媒体语言对正规语言的教学与训练产生了很大冲击和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学生对规范性语言的学习产生了很多错误认知。上述这些都是导致学生翻译水平低,翻译收效甚微的原因。
  4. 教学成效不高的根源
  首先,教师对翻译课程认知不高,翻译教学存在诸多误区。教师在翻译教学中,过度依赖于书本理论。其次,教学手段不多、教学方法不活。教师课外资料准备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教师之间也存在备课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由于韩国翻译课程的教材是十多年之前编撰的,教师往往都会补充课外教学资料,由于没有课程标准和统一要求,这就导致不同的教师在补充课外资料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确定性,责任心强的教师可能会多找一些中韩文的课外资料供学生翻译学习,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就可能做得不好甚至缺失。第三,翻译训练不足,形式单一枯燥。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只注重笔译,不注重口译的现象,同声翻译则是韩国语翻译的教学禁区,很少有教师涉足。特别是在教师的“教学”中,只注重教师的“教”,不重视学生的“学”;在学生的“学习”中,只注重理论上的“学”,不注重实践上的“习”,翻译的实践性、实用性、趣味性得不到充分体现,教学成效便大打折扣。
  三、提高韩国语翻译课程教学成效的方法与路径
  1.高度重视韩国语翻译课程改革
  切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高度重视翻译课程及改革。翻译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承前启后、举一反三的关键课程。前期教学好坏,在翻译教学中就能体现出来。抓好韩国语翻译课程的教学,不仅能够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也能弥补、巩固、拓展本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成效。适当增加韩国语翻译课程课时。鉴于课时安排上矛盾客观性,院校应组织专家、一线教师,经过广泛调研、认真探讨和深入论证,适当提高翻译课程的总课时数,如每周增加两节课时。增加翻译课程的训练课时比例。如每周开设四个课时,其中两个课时作为翻译实训课;从而可以尝试进行多样化的教学,避免单纯地教授翻译理论知识,更加注重学生的翻译实践练习,使教师能够对学生的翻译练习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
  2.着实加强韩国语翻译教材改革
  一本好的韩国语翻译教材,不但要有与时俱进、符合学生认知的翻译理论知识,还要有培养学生喜爱翻译的文化性、趣味性、实用性的内容,应具有教材在教学、育才上的内在的科学规律。这样的教材有利于提高教师对翻译课程的认知,便于教师讲解翻译理论知识,并通过相应的翻译实践练习,使学生比较轻松地达到课程设置的标准与要求。因此,要进行教材改革的頂层设计,认真审视、反思现有韩国语翻译教材在教与学等方面的使用情况,坚持问题导向,作出针对性的改革。如在翻译教材的改革中,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口译的理论知识和翻译技巧,多一些翻译实践练习,包括汉韩互译、笔译、口译、同声翻译、人工智能翻译等。同时,应体现语言的文化性、人文性、趣味性的需求,适当增加语言翻译的功能性、实用性的内容,从而为师生更好地活用教材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教师应参与到教材改革、新教材建设的全过程,提高教师对翻译课程的认识,从而提升教学能力与水平。应鼓励并组织教师撰写标准化的讲义,为校本教材开发和新教材的编写提供丰富的素材。同时,院校还应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开发韩国语翻译课程的微课及课外辅导教材,搞好课程和教材的信息化建设,开展新旧教材教学对比实验与研究,开展国内或中韩院校间的教材开发合作,建设性地引进国外教材。
  3.切实开展韩国语翻译教学改革
  课程教学改革大体有宏观(国家、省级)、中观(院校)和微观(教师)三个层面,任何课程都有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因此,韩国语翻译教学改革,作为语言类专业为特色的本科院校,应在教材改革的同时,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同步开展教学改革,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计划并分步实施。微观层面上,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丰富翻译课程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在韩国语翻译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讨论环节,通过辩论明了翻译的理论与方法,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如何时用直译,何时用意译,何时应该直译与意译相结合。为达到课堂的教学目的,在课堂上也可以增加随堂的笔译或者同声传译的练习,增加学生的紧张感,从而更好地进行翻译实践,体现翻译的实际用途,使学生有获得感和成就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手段,助力韩国语翻译教学。鼓励教师开发韩国语翻译微课资源,支持学生利用互联网、手机App等方式,实现网络信息查询便利化,倡导利用手机App开展翻译专业学习,建立微信群、QQ群使互帮互学常态化。甚至还可以引进人工智能(AI)翻译的概念与手段,等等。此外,翻译教学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以及丰富的翻译实践与经验。院校应有计划有组织地为教师进修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多参加一些与韩国高校、企业、团体等有关的翻译实践活动,切实锻炼教师自身的翻译能力,积累经验,使之更好地运用到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分享教师的翻译知识、丰富经验与切实体会,从而提高学生翻译能力。
  4.大力提升学生的韩国语翻译能力与水平   课程教学的好与坏,最终体现在学生的能力与水平上。目前院校的教与学可大致分为三种状况,一是教师基本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基本完成学习任务。教学成效一般甚至低下,教与学两方面的成果寥寥甚至没有,一些学生有“挂科”现象。二是教师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过半学生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教与学两方面的成果较多,没有或者极少学生需要补考。三是教师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整体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成效总体较好,教与学两方面的成果比较丰富,没有学生“拖后腿”。大多数院校的课程教学一般属于第二种状况。将第二种状况推进到第三种状况,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
  院校方面,需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统筹调动院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在组织领导、办学条件、后勤保障、教学改革、工作推进上进行顶层设计,发挥先导作用。教师层面上,应立足于现有条件和学生实际,将教学的各项任务落小做细。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较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做到足额不打折扣。在翻译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地讲授如何将一篇韩文翻译成顺口的中文,而是要通过讲解翻译的理论知识,讲明中韩两国语言的差异,从而做到精准地表达原文原意。其次要尽可能通过韩汉互译,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两国语言的差异。如教师应提供较好的课外翻译资料,弥补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的不足。在补充课外教学资料时,也需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承受能力,要做到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教师在处理课外资料的教学上,可以结合课程要求,突出主题内容,有目的、有规律地安排学生的翻译训练,如自我介绍的翻译、常用语句的翻译等。指导、督促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翻译练习,注重培养学生的韩国语翻译兴趣,增强翻译自信。循序渐进增加翻译难度,如通过任务驱动法让学生翻译韩汉双语的大会祝词、感谢词等,鼓励学生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手段,挑战较高难度的翻译任务,逐步提升学生翻译能力。学生层面上,针对韩汉双语基础薄弱的现实,教师需要帮助他们做一些语言基本功方面的补缺补差练习,如梳理语言的逻辑混乱,纠正不准确不规范的用词,注重选择合适的语法,精准选词,凝练语句,把握语言风格,使翻译达到“信达雅”的要求,等等。此外,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翻译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通过创设各种活动平台,多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
  总之,韩国语翻译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高度融合的重要课程,其形式多样、过程复杂、方法灵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完善翻译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不断修改和完善韩国语翻译课程的教学计划,优化韩国语翻译人才的培养路径,从而培养出适合新时代要求,具有较高水平、较高素质的复合型与应用型的韩国语翻译人才。
  注释:
  ① 翻译教材有北京大学出版的《韩中翻译教程》《中韩翻译教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汉韩翻译教程》。
  参考文献:
  [1]郭蕾.高职高专的韩语翻译教学[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4,2(1):72-73.
  [2]刘静莹.浅析高校韩语专业翻译课程的创新型探索[J].知识经济,2016,6(11):82.
  [3]刘博杰.韩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调查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学报,2014(21):118-119.
  [4]王庆云.韩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课季创新导报,2014(10):79.
  责任编辑:孙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7913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