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还戏于民”——张庚的戏剧主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张庚为什么一再强调他“还戏于民”的主张?并非一时兴之所至,而是在他戏剧理论思想中长期积淀下来的。他明确指出:“中国戏曲来自民间,它不仅起源于民间,而且一直活跃在民间,成为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因而“无论在思想内容上和艺术的表现上,都带着相当浓厚的民间艺术色彩。”因此,张庚把观众的参与称之为“第三度创作”。 张庚之所以如此重视新时期民间戏剧的兴起,就因为他们生于民间,植根于广大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形成了戏曲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既贯彻了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又极大地体现出戏曲艺术自身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还戏于民”; 张庚;戏剧主张;第三度创作
  1993年1月20日,张庚在他的日记中写道:“下午,京剧院吕瑞明来拜年,和他谈我的‘还戏于民’的主张。”因为吕瑞明是当时中国京剧院(今国家京剧院)院长,而中国京剧院可说是全国戏曲剧团的一面旗帜,张老殷切希望着他能带头实现“还戏于民”。
  第二天的日记上,又授意他的学生“安葵代我写一短文‘还戏于民’事”。不久,安葵遵师嘱写的这篇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
  同年3月,张庚来湘参加“湖南省纪念田汉诞生95周年暨田汉铜像揭幕典礼”活动,我全程陪同,他特别交代:“我这次来的另一目的,是想实地看看‘戏窝子’南馆剧院,了解下‘映山红’民间戏剧目前情况和问题。”3月13日上午,我陪同他到南馆剧院,组委会主任刘瑞其领着张老参观了简陋的剧场、向观众开放的化妆室和演员宿舍等处之后,笑着对我们说:“这场子虽然简陋,却名声在外,成为戏曲的小绿洲啊!”接着在化妆室坐下来,我们早已准备好了文房四宝,恳请张老为“映山红”民间戏剧节题词,他欣然接受,走到书案前,正欲提笔写时,突然停电,大家在很沮丧时,张老用地道的长沙话问:“有蜡烛冒得?”我忙说:“蜡烛光太小,您老视力不好,下次再写吧。”张老却坚持要“试试看吧”。于是买来一包蜡烛,全部点燃,也只有15支光的灯泡的亮度。张老就在这微弱的烛光下,挥笔书写了“还戏于民”四个遒劲的大字。当时我很震惊、诧异,为什么在停电的环境下,视力不好的张老要执意题词?且写出如此具有震憾性、刺激性的话语来!说不定有人会质疑:“难道现在的戏剧不是属于人民的吗?”但我想,作为我国戏剧理论权威的张庚,绝不可能是随意性的,一定是他多年心有所思,有感而发。作为他的学生,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张庚为什么一再强调他“还戏于民”的主张?并非一时兴之所至,而是在他戏剧理论思想中长期积淀下来的。我理解“还戏于民”的本质意义:第一,戏曲产生于民间,它是人民的艺术;第二,戏曲一产生就是为老百姓服务的,是老百姓文化生活中重要内容。这在张庚著作中多有论及。他明确指出:“中国戏曲来自民间,它不仅起源于民间,而且一直活跃在民间,成为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因而“无论在思想内容上和艺术的表现上,都带着相当浓厚的民间艺术色彩。”①成为“观众精神生活的支柱,甚至是生活的教师。”②中国戏曲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而不中断,就因“它深深地植根于广大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③反之,戏曲如果一旦脱离“广大人民生活的土壤”,就必然走向没落。“印度的戏是皇帝的宫廷办的,没到民间去。印度梵剧现在没有了,这和它没有群众基础有关,宫廷衰败以后戏剧也就难于存在了。”④在我国戏曲史上,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如元杂剧的兴衰、昆曲的衰落,是因为他们逐渐脱离了现实,脱离了人民群众。“如果是观众不能接受的,在戏剧上也没有一点价值了。这观众,岂不是戏剧艺术上的一个限制吗?”⑤因此,张庚把观众的参与称之为“第三度创作”。
  张庚之所以如此重视新时期民间戏剧的兴起,就因为他們生于民间,植根于广大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形成了戏曲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既贯彻了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又极大地体现出戏曲艺术自身的社会价值。戏曲艺术的源头活水和旺盛的生命力,来自戏曲与人民这种血肉般的关系。张庚在热情赞扬民间剧团兴起和发展的同时,又发出“还戏于民”的号召,我以为含有对某些国家剧院团的呼吁、批评。因为现实中确有不少国营剧院团“下不去”或“不下去”。究其原因,或因为“争奖项,图政绩”,为人民服务的观念逐渐淡薄而不下去,或因“大投入、大兵团、大制作”所拖累而下不去。张老在一次听我们汇报时的谈话,他批评了当前戏剧的两大倾向,一是在某种程度上脱离群众倾向,某些国家剧院,每年花国家几百万上千万的经费,却只为老百姓演几十场戏,似乎时间、经费、人力都花在“上北京,争奖项”上去了,这是不正常的。我们要始终坚持戏曲全心全意为观众服务,沿着广大人民喜爱与需要这条大道走去。二是强调戏曲要回归本体,主要应发挥演员的精湛表演艺术,塑造人物形象。他担心地感叹,舞台上的“大制作”,把演员都压小了。连假山上的瀑布都用真水……这样大的排场怎么能下去为老百姓演出?!
  张庚“还戏于民”主张意义在此,可以说是切中时弊,振聋发聩,是值得我们戏剧人特别是领导们思考的。
  (责任编辑:张贵志)
  注 释:
  ①《张庚文录》第5卷204页。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②《张庚文录》第4卷426页。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③《张庚文录》第4卷468页。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④《张庚文录》第5卷337页。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⑤《张庚文录》第1卷267页。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8235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