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影响学习方式的基本要素及其变革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校的核心变革是学习方式的变革。变革学习方式是改变被动、接受、单一的学习方式和不良的学习习惯,需要从影响学习的要素入手,改进原有要素及要素的组合形态。影响学生学习方式形成与改变的最基本因素就是教学过程。涉及到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突出地表现为教学模式创新。
  关键词:学习方式;变革;问题;对策
  学习方式方法事关学习的质量和成效。近年来,随着课改的推进及相关研究的增多,转变学习方式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课堂教学“涛声依旧”、学习方式循规蹈矩的现象普遍存在。那么,学习方式的变化究竟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变革学习方式,谁来变革?变革哪些方式?怎样变革?是改变学生还是改变教师?对于这些基本问题如果不能作出明确回答,显然不利于相应课程改革目标的实施。
   一、学生抗拒的,是我们给它的方式
   做老师的都有过这样的困惑:我们对学生是一片爱心,我们给他们的东西都是为他们好,可是万没有想到学生竟然那么抗拒。我们觉得很受伤,觉得学生不懂事,可是我们有没有考虑过学生的心理感受?学生为什么会抗拒?是抗拒我们的爱心吗?是抗拒我们给他的东西吗?
   不是的!学生抗拒的,不是我们给他的内容,而是我们给它的方式。
   教学方式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1]教学做本应合一,但现实的教学境况是:教、学、做成了三件事。教师只管教,上完课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至于学习效果如何取决于学生的努力程度,考不好是学生笨。在某种意义上,教师成了书本知识的“搬运工”,学生犹如知识的“集装箱”。
   学生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传统和教学模式,毕竟在教和学的关系中,教师显然比学生具有更大的课堂和教学的控制权。我们教育传统,是重视书本学习,刻苦的与积累性的学习,接受式的学习。学习方式比较单一和被动。[2]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无不受到教师言行举止的耳濡目染,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方式、教学习惯往往会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以及思维品质。可见,教师才是变革学习方式的主体。
   另外,学生个体的性格、学习习惯、学习方式一经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独特性,恐怕一时半会很难转变。我认为与其强行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倒不如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设计、实施多样的教学形式,以适应不同性格及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
   二、变革学习方式应注重“改”什么
   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需要从影响学习的要素入手,改进原有要素及要素的组合形态。在我看来,影响学习的要素包括资源要素(课程)、教学主体要素(老师、学生)、课堂组织要素(学习组织形式)、工具要素(设备、技术)和时间要素(课上、课下)、空间要素(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校内世界和校外世界)。[3]而影响学生学习方式形成与改变的最基本因素就是教学过程,尤其是涉及到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突出地表现为教学模式创新。
   1、狭窄的学习理念。
   学习观决定着学习方式观。如何理解学习,就会怎样理解学习方式。如果我们把学习理解为读书,那么学习方式就是读书。如果把学习理解为完成学校和老师布置的任务,学习方式无疑就是听课,作业,考试等等。传统的学生学习观是老师让我读我就读,老师让我写,我就写。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学习、为什么学习和怎样学习。课改下的学习必须思考:什么是学习?你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和个性吗?你学习的效率高不高?如何改善自己的学习等问题。只有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和义务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自主学习。
   2、单一的学习内容。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眼前的课堂教学意味着“每天准时到校,坐在教室里安安静静地听那些他既不理解,也根本不感兴趣的事,每天的日程則是听讲并按教师指定的方法去做练习,努力记住一大堆毫无意义、又零零碎碎的‘知识’,而这样做的唯一理由只是因为将来的某一天他们可能会用到这些知识,尽管教师和学生对是否会有这样一天都持怀疑态度。”[4]变革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5]
   3、低效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本身,过分突出接受和掌握。学习方法简单划一,死读死学,甚至逼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教师教得过深。虽然实行了新课改,但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没有改变。二是讲得过细。一节课主要是教师在讲,惟恐学生不明白。学生听多,动少,难于活。三是教学方法陈旧。几年、几十年如一。教师没有激情,学生难有兴趣。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功利的学习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缺乏针对性,功利性较强。一些教师往往从表面上看待教学方式中的学习方式,如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有讨论、有探究、有合作就一定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一定能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对学习方式的实质研究很少,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形式化、表面化和绝对化的现象,教学改革只是“形似”而不是“神似”。
   三、变革学习方式的方法和途径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单一的、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可以从课程设置的优化、课堂教学的“活化”、学生差异的关注、师生关系的融洽等方面入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课程与教材模式的变革:从教科书到教育资源库
   优化课程设置,亦即教学资源的开发。在教学内容上,应当从过去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师生共創学习资源库,实现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进度。
   (1)课程资源的多元解读。从学生的角度说,应该把握所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从教材编写者和教师的角度说,就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教师针对教材内容特点,依据学生学习能力水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便使学生能够运用各种学习方式学习,培养多种能力。如我们对语文教材进行二度开发,让学生用1/3的课堂时间学完教材,其余2/3的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阅读。阅读发生的量变,引发了课堂教学、教学管理的一系列质变。
   (2)课程创建着眼于潜力开发。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我们的做法是:对学生兴趣、爱好进行全面调查;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合形成大小不一的各种社团,教师指导帮扶,固化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完善整理各种资料,最后形成校本课程。
  2、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活化课堂”
   课堂教学改革,功在课前,活在课中,实在课后。尤其是要在“求活”上下功夫。
   课堂教学的“活”,是指课堂教学永远都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要根据学情灵活调整施教的策略与方法,才能适应真正的学情。
   一是教学方法要活。“教有法但教无定法”,优秀的教师总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最为合适的方法,从而高质量的完成教与学的知识传授过程。二是课堂气氛要活跃。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玩”中感受教学的趣味;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做”中经历教学过程;提倡实践应用,让学生在“用”中实践教学的价值。三是问题引导,诱发学生的积极性。四是宽容学生错误,消除心理障碍。引导学生“敢说、会说、多说”。五是适时激励。六是必要的教学机智,幽默。七是教学民主。
   这样,传统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动的模式,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对话意识和建构意识。
   3、学习方式的内化:适切学生
   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学习风格存在差异。如何解放学生,让他们能够按照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最适合的进度去学习,是学校需要关注与改进的。
   (1)导、拨结合。学生运用新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给予引导和指导。所谓引导,主要是让学生理解采用新的方式的意义和价值;指导则是在技能和方法上给予指导,毕竟这些新的方式对学生也是新的,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方法,其效果同样不能令人满意。教师对新的学习方式,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进行专门的介绍,也要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相机进行点拨。
   (2)适切学生。走班学习不能依据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学习内容的深浅来分类,要真正根据学生学习方式的偏好来确定。首先,学校要对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思维方式进行跟踪调查与数据分析,将调查分析结果提供给学生及家长参考,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指导学生更好地发现、认识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习风格。其次,学校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试学”过程,让学生在不同类型的课堂进行学习,在实际的体验比较中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学习类型。即使在选择正式确定后,学生发现这种类型的学习并不适合自己,还是可以调换的。
   4、学习方式变革的基础:融洽师生关系
   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创造和谐愉快课堂气氛的基础,运用于课堂,建立在平时。
   教师必须恪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努力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做到:理想层面——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原则层面——平等、公正、民主地对待学生;规则层面——尊重学生是前提,研究学生是基础,帮助学生是桥梁,信任学生是关键。教师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创造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育教学的良好发展。
  【结语】 学习方式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关系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生存方式。转变学习方式实质上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积极探索一些能够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科学的学习方式,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钟祖荣:《论学习方式及其变革的规律》,《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胡晓风:《陶行知文集》第185页,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
  [3]范胜武:《学校的核心变革是学习方式的变革》,2018、1、5日, 北京市21世纪国际学校网站.
  [4]叶平:《教学模式: 从“广播式” 向“交互式” 演进》, 豆丁网:2011、3、22日.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作者单位:肥城市第二高级中学,山东 泰安 2716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293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