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贵阳市山地旅游发展的升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从贵阳市发展山地旅游资源的概况入手,对目前贵阳市山地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未来贵阳市山地旅游如何进行升级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贵阳市山地旅游的发展必须尊重自然,坚持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开发过程中需因地制宜,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与特色文化,使之得到自然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贵阳市;山地旅游;升级研究
  一、贵阳市发展山地旅的资源概况
  (1)地理资源。贵阳市地理环境独特,拥有独特山地自然景观,具有喀斯特地貌、溶洞熔岩和山川河流构成得天独厚的景观资源,在贵阳境内的各种旅游开发中溶洞旅游的开发是比较成功的,溶洞资源的开发大大促进和推动了山地资源的拓展与开发。而且贵阳地处云贵高原,多山地与丘陵,自然风光秀丽,多奇观美景。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
  (2)文化资源。贵州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和中国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具有深重的前史文明传统,其在战国、秦漢时期成为夜郎国的基地,构成了今天散落于贵州各地许多关于仍然是一个“悬念”的夜郎文明的遗存和传说。贵阳市依山傍水,孕育出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风情,拥有着18种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底蕴而形成了拥有众多世界级的旅游资源,为山地旅游提供了强大的文化竞争力。
  (3)气候资源。贵阳市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且贵阳市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四季分明,中心部位的贵阳市在四季划分上具有代表性,四季以冬季最长,约105天,春季次之,约102天,夏季较短,约82天,秋季最短,约76天。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省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这为山地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支撑。
  二、贵阳市山地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山地旅游景区规划开发的合理性有待提高。山地旅游资料开发势头良好势必导致有些景区人满为患,贵阳市山地旅游资源景区若不对客流量进行疏导与控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同时游客体验也差。而且贵阳市地区原生性,自然性强,虽然这更加契合山地旅游者的喜好,使其成为贵阳市开发山地旅游资源的一个优越性,但是同样在这原生态的环境中,山体纵横,地质复杂,为保护这一特征,人们不能多加改动,这就对游客的游玩安全存在一些隐患,所以对景区开发的安全保障要求高。
  (2)山地旅游发展应与当地文化高度结合。贵阳市很多山地旅游景区旅游项目和结构任然是传统模式,文化产品挖掘的深度不够,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内涵没有更好地体现出来,文化概念品牌树立不够浓重清晰,没有为游客留下一个系统化,深入人心的文化植入烙印,山地旅游资源开发只有挖掘文化内涵才能持续发展。贵阳市旅游资源丰富,特色产业众多,但大部分山地旅游景区只是关注山地旅游业的发展,并未使之进行产业融合,转变为产业经济。产业融合乏力,导致贵阳市山地旅游没有发挥出它强大的带动能力,在旅游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旅游带动工业遗迹和废弃地再利用、旅游与生态及文化等产业整合职能方面表现差强人意,没有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山地旅游发展之路,也极不利于山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贵阳市山地旅游发展的升级研究
  (1)丰富旅游产品种类,打造可持续品牌。贵州地理资源丰富,便于实施山地旅游产品多元化战略。在开发上注意多种类型搭配开发,达到合理多样化的发展,还要深度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的意义和内涵,如民族歌舞、文字和历史、服饰与建筑,注重打造山地民间文化、山地传统建筑、山地特色农工业生产等。这些具有特色的文化资源也可丰富旅游产品类型。
  (2)促进产业融合,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产业融合,调整山地旅游产业结构。旅游区的开发以旅游业为主,可以推动文化、林业、农业、手工业、教育等产品融合发展为辅,丰富山地产业结构链,促进各方融合推动经济效益,达到资源可循环持续向上发展。
  (3)坚持健康环保的开发原则。因地制宜,尊重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不随意对山区自然环境改道、砍伐、搬运,尊重自然存在;同样尽量不破坏影响原生态的生活背景和风俗文化。开发必须在保护的基础上实现,不能盲目开发,必须是百年或者千年大计,落实实现保护和发展并进;而且因山地资源丰富多样,开发需考虑天时、地利、人和与其他各种因素进行重点开发,还有考虑山地发展的空间和前景,做到自然与经济的有效结合。
  四、结语
  贵阳市在山地旅游的发展上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并且在相关的发展政策上有着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发展贵阳市山地旅游,使之得以转型升级不仅可以更快促进贵阳市山地旅游的发展,还可以使贵阳市丰富的山地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让贵阳市的山地旅游发展更好的做到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同时还能为贵州省其他城市山地旅游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与指导,从而使贵州省完成从山地旅游资源大省向山地旅游强省的跨越转变。
  参考文献:
  [1]朱秋芳.贵州山地旅游发展对策[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2):101+103.
  [2]俞杰. 基于平台生态圈视角的贵州山地旅游开发模式思考[A]. 《人文与科技》(第二辑)[C].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2019.
  [3]肖婵,张龙.贵州六盘水山地旅游建设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22):495.
  [4]王抒红.关于贵州山地旅游开发的探索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10):126.
  作者简介:
  唐嘉(1980-),男,贵州贵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户外运动、体育旅游、休闲体育。
  基金项目:
  2017PT46贵阳学院院级科研项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856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