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博物馆功能的本体性与价值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博物馆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博物馆人追求让博物馆“活”起来、“火”起来。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博物馆的功能与原则也在不断变化,博物馆在得到更多瞩目的同时,也接受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我们看到更多人愿意走进博物馆的同时,也为一些原则的变化而感到忧虑。博物馆到底如何坚持自身的文化属性不落流俗,如何坚持自己的文化引领不盲从,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博物馆的本体性原则和价值性原则,在真理和价值中找到对博物馆最恰当的诠释和定位。
  关键词:博物馆;功能;原则;本体性;价值性
  1 博物馆功能的变迁
  博物馆功能的探讨一直是业界关注的话题,在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我们不断探讨如何定义博物馆。从文化的收藏室到文化的展示所、研究院、教育厅,人们对博物馆的认识也经历着不断地变迁,从高不可攀、高冷无趣的庙堂到日常休闲的热门场所,这里有国家文化事业的大量投入,也是人民收入不断提高后对文化生活需求的激增的表现。目前,我国的国有博物馆95%以上实现了免费开放,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非常罕见的。让更多的人走入博物馆、热爱博物馆是每个博物馆人的不懈追求。一大批优秀展览被引进,一大批新建场馆如雨后春笋般开放。让公众认识博物馆、爱上博物馆的初步目标我们已经达成,但是博物馆应该如何围绕核心功能实现价值,仍然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定义是: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1]。英国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定义是:博物馆促使人们通过探索藏品获得灵感进行学习和娱乐。它们是受社会所托收藏、保管人工制品和标本,并向公众开放的机构[2]。
  自博物馆诞生之日起,针对博物馆功能的争议便不断,有些学者认为博物馆的主要功能在于收藏和保存,有些人认为博物馆作为城市的文化客厅,主要功能在于展览和教育。而一般普遍认为博物馆的功能在于搜集、保存、研究和公众教育。公众教育是指区别于学校旨在提高公民素质和文化素养的各种形式的教育工作。关于博物馆收藏、保管、教育的著述很多,我国自20世纪初开始建设博物馆时就对这方面进行了论述。20世纪30年代,博物馆学家陈端志撰写的《博物馆学通论》提出博物馆有三大“效能”:一是社会教育,使“民众的知识扩大,趣味向上”;二是“博物馆对于学校学生的教育”;三是博物馆对学术研究的作用[3]。
  时至今日,博物馆的主要功能基本围绕在教育层面,教育也成为了博物馆各种功能中的首要任务。博物馆的重心近几年来由教育转向学习,即博物馆由向孩子传授知识转向让各年龄层次的公众都能从博物馆获益。学习的内容不仅仅与知识相关,还包括经验和情感。鉴于博物馆的特别之处,观众在这里的学习也具有特殊性。在博物馆学习一直被称为自由选择学习[4],这就给博物馆的从业人员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围绕博物馆核心功能的变化,博物馆的日常工作也发生了改变,更多的博物馆工作人员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目前,我国博物馆普遍较为重视博物馆的教育工作,似乎博物馆教育成为了博物馆存在感的依据,志愿者在展厅进行维护秩序、宣传教育等各种类型的工作。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与博物馆气质,或者说核心功能不符的现象。
  目前,博物馆学界都把教育、收藏、研究看成是博物馆的主要功能,其他都是这三者的扩展。教育、收藏、研究是博物馆的三大支柱,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博物馆的主体都很难支撑。博物馆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收藏中心,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随着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变迁,人们对博物馆作用和价值的认识也在改变。今天,博物馆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集体记忆的守护者,博物馆在帮助观众理解、认同和加强一个地区或者群体的归属感和认知性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 基于博物馆功能产生的原则
  博物馆的工作者一般尊重一些基本原则,即本体性原则和价值原则。博物馆作为人类文化的守护场所,负有解析人类文明的重任。在这样的解析语境下,保持“真”是第一要务。本体性原则是按照人类的发展进程,客观反映人类在改造世界中的追求。价值原则,就是人总是按照自身的价值取向和好恶去改造和认识世界的原则,世界在人类价值观的影响下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本体性原则和价值原则作为指导博物馆工作的两项基本原则,它们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对立统一关系。博物馆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本体性原则和价值原则对立统一的典型诠释。
  2.1 博物馆中本体性原则与价值原则的区别
  本体性原则和价值原则都有其客观性,又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语境中完成的。本体性原则告诉我们要从藏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一切的诠释和解读都是历史语境下对本体及其背景的客观解读。博物馆的一切工作也必须在本体与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它体现了一切相关性关系中客体存在的主导价值和意义。价值原则要求博物馆从业者在价值判断上要尊重社会需求和礼仪,在时代变迁中不断改进我们的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总体来说,本体性原则更强调客观性,价值原则更强调主观性。
  本体性原则是博物馆工作活动中的范围性原则,价值原则更多是从博物馆及展览的目的出发。博物馆中的藏品包含了诸多历史和文化信息,博物馆在保护和研究藏品的过程中,不仅是要保护和展示藏品,更要把藏品自身的文化价值和内涵充分挖掘和展示,包括藏品的年代、创造者、材质等方面。我们也必须尊重藏品的客体属性,充分发掘和尊重藏品的客观性。价值原则是一种以目的为导向的原则,实现是价值原则的核心。博物馆依据自身的需求,调动资源,目前依据博物馆教育、保管、展示等方面的目的,形成了实现这些目的的价值体系,从而满足公众需求,实现自身目标。
  本体性原则反映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贯性,价值原则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多样性原则。博物馆的作用在于使不同主题、不同角度、不同目的的社会需要统一在博物馆体系中。博物馆的价值需要统一,根本上是博物馆的本体性原则需要在社会文化价值中树立。博物馆价值的多样性使博物馆价值体系在社会公众中广泛地适用,人类基本的价值规律、道德判断、法律体系都在不断变化。博物馆的价值原则就在这种变化中不断进步,体现人类社会的发展。博物馆的价值原则体现了藏品内涵的多元性,不同时期的价值需求和评判标准往往也不同。本体性和价值性原则的差異和对立,深刻体现了博物馆工作活动本身的特殊性和矛盾性。   2.2 本体性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
  2.2.1 本体性原则和价值原则统一的原因
  本体性和价值原则都在博物馆的运行和点点滴滴中体现,是博物馆工作中无法割裂、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是博物馆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博物馆的本体性与价值性存在深刻的联系,想单纯孤立其中一个方面的意义是片面和不科学的。另一方面,博物馆工作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确立藏品的本体性和价值性,博物馆必须在矛盾中协调二者的关系,从而实现从对立到统一的转变。故而,在博物馆这一主体文化表现的基础上,博物馆的本体性原则和价值原则统一在博物馆概念之下。
  2.2.2 本体性原则和价值原则统一的表现
  本体性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互相依存的,在博物馆的开放运行过程中,保管、搜集、研究是博物馆功能发挥的基础,也是博物馆本体性原则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了发挥博物馆的功能,实现博物馆的价值,博物馆以学术和收藏为依托广泛地开展展览和教育推广工作,真正实现博物馆的多方位价值。在这个价值体系里固守文化遗存和推广文化内涵作为本体和价值两个角度实现了完美地融合。同样,价值原则也适用于真理问题,对于每个具体的藏品,博物馆也要解决它“有何价值,如何再现”的问题,以便再现文物自在美的价值,推动博物馆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5]。
  2.2.3 本體性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统一
  首先,博物馆本体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之所以是具体的,是因为二者的统一是在一定时空和历史范畴内有条件且相对性的统一,这种统一不能超越时间的界限。在博物馆纷繁复杂的工作中,发现和认识藏品自身的价值,以及传播藏品的价值和内涵也是相对具体的,博物馆的环境是具体的,展示人群受众也是具体的,由此决定了本体性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也必然是具体的。博物馆不可能一次就把藏品的所有内在价值都展现出来,也不可能通过一次展览就能满足社会公众对藏品内在美的全部要求,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水平上满足社会各方面的价值需求,这些都体现出博物馆工作的本体性原则与价值原则相统一的具体性特征。
  其次,这种统一之所以是时空和历史范畴内的,是因为二者的统一随着博物馆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博物馆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逐步打破自身认知和界限的过程,博物馆就像一艘忒修斯之船,在风浪里不断修补自己,也完成了自己的蜕变。在博物馆和社会共同进步的过程中,无论是新文化价值的发现,还是新社会大众需求的形成,都会促使博物馆的本体性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出现新的矛盾。
  3 结语
  当前,博物馆的功能日趋完善,教育功能在博物馆众多功能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博物馆也被视为民众终身教育的场所,参加博物馆教育也成为学校和家庭的一种全新的理念和生活方式。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深受博物馆学影响的世界中,博物馆是我们的现代性在那个时期发生、产生并维系下来的中心地点之一[6]。于其自身来说,博物馆因特有的博物精神保护了历史的遗存。为保护、研究、传播人类文化遗存,我们必须保持本体性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对立统一。博物馆已经成为城市中不可替代的文化空间,我们通过与藏品的交流、与人的交互,实现了城市多重空间的置换以及资源的交流。当我们置身博物馆,感受的不只是历史文明的震撼,还有人类当今的责任以及未来的希望。
  参考文献
  [1][2][4]蒂莫西·阿姆布罗斯,克里斯平·佩恩.博物馆基础[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6.
  [3]陈端志.博物馆学通论(丛书)[M].上海:上海市博物馆,1936.
  [5]张远凤,邓汉慧,徐军玲.非营利组织管理理论、制度与实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6](美)珍妮特·马斯汀.新博物馆理论与实践导论[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961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