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要提升教育的效果,可以将其和文化自信进行结合,这对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也具有积极影响,可以缓解大学生缺乏文化自信的问题。基于此,分析了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文化自信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融入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3-0129-02
  文化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之一,当前党中央十分重视我国的文化建设,还提出了文化自信这个重要的命题。文化自信就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学生文化自信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当前需要将文化自信有效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这就需要教师找寻合理的融合路径,进而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一、文化自信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间的关系
  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自信就是他们对于我国民族精神以及文化价值的足够的自信以及坚定的信念。他们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十分重要,能够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体系,还有正确的文化观念以及道德观念,这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成长以及行为。想要让大学生群体形成文化自信,就需要经过优秀文化的熏陶,还需要有正确的思想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引导,让他们在实践锻炼中慢慢形成文化自信。这个形成过程其实也是思想在进行斗争的过程,因为当前形势下,学生的思想受到多元文化和思想的影响,会有不一样的意识形态以及价值判断标准,而在形成文化自信中,这些不同的内容自然会进行斗争,学生的思想上会进行谁对谁错的斗争,不断的有矛盾冲突。而学生会基于对之前价值观的判断以及衡量的基础上,一直不断融入正面的思想元素,排除那些消极和错误的思想元素。在思想层面的不断矛盾冲突中,他们的判断价值的标准以及思想形态也会出现变化,会逐渐更新,学生就会基于新的价值观规范自身的行为,且对这种新的价值观有足够的信心。
  二、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1)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手段。把中华文化和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进行结合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而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比较复杂,这就要求对高校的教学水平进行提升。结合国家教育部门的调查结果,很多大学生对于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都比较被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和吸纳传统文化的学生很少。在思政教育中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是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学生以往都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相关的知识,这会让学生产生负面情绪,如果文化知识的教授也采取这样的模式,就很难在思政教育中进行融合。所以,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把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融合,进而满足当前学生对于思政知识更深程度的需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比如,在思政教学活动中引入传统文化,让学生学习各种传统文化的经典故事以及时代背景,让他们能够全面地掌握这些传统文化的产生情景,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这也能够促进思政教育效果的提升。
  (2)通过网络技术构筑校园网络文化。拓宽高校思政教育的手段和媒介。当前网络不断普及,这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高校思政教師需要利用好网络,将其当作当前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对主流的思想进行弘扬。第一,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对网络文化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运用,积极占领网络空间,掌握网络话语的主动权。[1]第二,要构建集多种特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络文化平台,满足趣味性、思想性、学术性、时代性以及知识性需求。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以及校内管网等平台,定期上传和更新思政教育内容,利用积极的思想文化对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进行优化。第三,要有效运用各种技术支持,如,网站数据库、图书馆系统、思政教育平台等,其内容要更具目的性以及实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四,要构建思政教育教学平台,例如,在网络上开设有关的课程和板块等,如,形势与政策课程、党校团校课程、心理咨询模块、理论学习模块等,加强网络文化线上和线下之间的结合互动,让网络文化学习变成学习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
  (3)培养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想有效地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文化自信,就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而给其提供保障,要基于教育工作者的身份清晰地规定其工作职责。需要督促思政教师不断学习我国的文化理论知识,让他们能够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入我国文化知识,通过有效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内涵,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把其中倡导的社会准则内化变成日常的行为习惯;针对其他学生工作者,就需要注重组织他们进行文化知识实践培训,通过参与实践活动让他们进一步的理解中华文化,把各种先进文化的实践工作渗透到学生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除此之外,当前高校思政教材包含的革命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的现实问题不足,对此,管理部门需要组织学校中优秀的教师一起编写校本课程,参考优秀学校的有关教材,加入学院文化以及道德准则,编写和学校学生相适应的高质量教材,满足当前教学的要求。
  (4)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底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们的智慧和精神信仰进行滋养,对人们形成价值观也十分重要,其在很多层面都对学生的价值体系建设有很重要的影响,如,哲学思想、道德规范以及文化观念方面。在影响上,主要体现在:第一,和谐理念方面,该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其内涵对于学生价值体系的建立有很重要的影响。[2]该理念存在概括性以及抽象性的特点,然而在哲学逻辑层面上却有清楚的价值判断体现,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周围的客观环境,能够用批判思维正视自己和环境间的关系。博爱和自强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这也是民族精神的内涵,对于学生的文化信念形成积极影响,这也是衡量学生精神面貌的一种标准。高校学生思政工作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理念加入到文化信念培养中,让学生的价值体系中包含民族智慧,这可以让学生在面对复杂思想时有优越感,帮助他们加强对自身文化信念的信心。在思政教育中,需要把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加入到校园有关方面的建设中,包括:思想、文化、舆论环境,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教育。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在价值以及理念层面的优势,让学生能够在面对西方物质文化的影响中更加有底气和信心。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根基。这是高校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当前在学校思想环境中加强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十分重要,这能够促进思政教育树立学生文化自信。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基于核心价值观,正确引导高校的思想环境。基于核心价值观在理论方面指引学生的意识形态以及学校的教育理念,促进思政工作实践的开展。[3]另外,高校文化环境和思想舆论环境也是影响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确保这两种环境是正确和积极向上的。只有基于正确思想的指导,才能让学生思想健康地发展。学生在判断事物价值上也很重要,核心价值观具备智慧性以及科学性的优势,这就能够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让学生能够在复杂的社会思潮中吸收精华的内容,去除糟粕,让学生的价值判断促进自身的发展,让他们能够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当前思政教育需要把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渗透到实践中,引导校园思想和文化环境的建设,正确地引导舆论环境,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能够正确地判断价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高校思政教育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融入文化自信,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效果,让学生能够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桂林.高校育人路径新探司等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J].教育现代化,2016(19):58.
  [2]《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印发 聚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下一步[J].中国民族教育,2017(4):6-8.
  [3]项久雨,吴海燕.培育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6(10):52-55.
  责任编辑:张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054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