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旅游角度看当代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大学生外出游学、旅游的机会越来越频繁,因此,大学生面临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多样,对大学的安全教育部门特别是高校保卫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基础,大学校园生活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开始独立人生的第一站,校园的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新形势下,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增强学生自我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安全的教育环境,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现阶段,各高校尽管对新的安全形势、新的安全问题及各种影响安全的因素很关注,却时常没有结合这些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模式不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特别是没有专门针对大学生越来越多的游学机会和外出旅游机会的安全教育。
  (一)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认识不到位
  现在的学生大都住校,在相对来说较为安全的校园环境中,学生和学生家长都忽视了法律、安全知识的学习和教育。而学校在对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当中,又重管理、轻教育,忙处理、少规划。
  (二)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不够
  学校安全教育到底采取何种运行机制,从上到下没有明确的规定。另外没有把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学的一部分。大学生安全教育一直没有主渠道。再加上安全教育也没有纳入教学计划。大学生在校接受的整个教育中,安全教育的时间、内容、教材、教师、教学效果等,都没有统一的规划。
  (三)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不明确
  哪些影响安全因索是主要的,哪些教育内容是必需的,研究得不够充分完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领域,国家制定了许多新的法律和法规,如知识产权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方面的法规等,目前还没有被纳入到学生安全教育的体系中去,而这些又恰恰是学生已经广泛涉及到的问题。
  (四)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方法不得力
  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方法多年来未有较大改进,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的方法,传统的安全教育措施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和渗透力,更谈不上调动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五)对大学生安全教育有临时应付倾向
  在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中,对安全教育采用临时应付的态度也有一定的普遍性。主要表现在:上级安排了,就抓一抓,上级不强调就搁置一边;对安全教育重视不足,力度不夠,大多流于形式,实践性不强。
  二、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
  (一)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当代大学生是在新旧体制转换的伟大变革中成长起来的,在社会秩序多样、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因素影响下,其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的确立较之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艰难。尤其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型,还不太适应社会经济生活,导致他们的思想道德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旦遇到诱惑,就会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我认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而精确地阐述了正确的人生航标和价值取向,它所标注的道德底线更贴近现实生活,更贴近大学生,为青年人做人、做事划出了是非评价的标准和界限。因此,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大学生知道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进而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进行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知识教育
  法律法规知识教育是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是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有力武器。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如《宪法》、《刑法》、《国家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自觉运用法律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与此同时,高校还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校规校纪教育,如《校园治安管理规定》、《学籍管理规定》、《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等,使他们明确在校园范围内,必须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知识的教育,使大学生懂得用法律法规、校规校纪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及合法权益。
  (三)进行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教育
  当代大学生虽具有较强的自立意识,但社会经验不足、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安全知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被诈骗、被偷窃、被抢劫、人身受到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懂得一些安全知识,学会一些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技能,就显得尤其重要。如社会交往中要防止上当受骗;遇到险情、发生案件要报警;贵重物品和现金要注意保管;防火知识、灭火法、遇到危机如何逃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当受到伤害时,如何防卫和寻求法律保护等。
  (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社会压力大、生活节奏加快,尤其是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以及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等诸多原因,使一些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大量的研究统计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心理上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表现形式为焦虑、恐惧、忧郁、冷漠、偏执、暴躁、消沉等,情绪色彩和偏激行为十分强烈。因此,应及时予以疏导,才能避免各类安全问题的发生。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非智力因素教育、人际关系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性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应对教育,这对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问题产生促进健康人格的全面发展与完善,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策略
  (一)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在教学计划中制定安全教育计划
  既要考虑全体大学生在校期间应接受的安全教育、掌握的安全知识,又要考虑不同年级不同时段必须完成的教育内容;既要安排正规系统的课堂教学,又要针对不同时期学生的倾向性问题安排一些教育活动。在教学内容上,针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主要具有政治、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道德、治安等学科方面知识的特点,根据有限的教学时间,有针对性的制定科学的教学大纲。在考评上,安全教育课应同其它非专业课的考查一样,进行考试考评,结果进入学生综合成绩测评。在授课时间上,在学校教学计划时间内有“法定”的课堂教学时间。
  (二)突出重点,因材施教
  开展安全教育,要突出重点,有区别地进行。一是教育的内容以防人身伤害、防财物受损、防心理失常、防违法犯罪、保学业完成等为重点。二是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开展不同内容的教育。如对有不良行为的“后进生”要以防违法犯罪为主要内容;对喜爱运动,行为又过于冒险的学生,要加强防运动损伤教育;对女生要加强防性侵害教育;对有心理失常表现的学生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
  (三)用具体事例教育学生
  以事警事是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对其进行安全警示教育,如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教育、班会讨论。二是组织学生参加庭审旁听,法院审理与大学生有关的案件时,可组织学生旁听或邀请法院来校公审。三是可在学校举办有关安全的专业展览,组织学生参观,通过直观的方式使同学受到教育。
  (四)抓基层,落实到人
  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应制定必要的考核指标,实行岗位责任制,定期进行指导、监督、考核,保证安全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应制定相应制度规范,形成工作体系,使安全教育制度化、经常化、能下到学生班级,落实到每个学生。
  总之,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特别是游学、外出旅游之前的安全教育,有助于维护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形成全员化教育模式,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贵兵.完善教育渠道 增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成效[J].北京教育(高教),2012(10).
  [2]陈韶成.谈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与轻”[J].法制与社会,2012(22).
  [3]范志华,段雪辉.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5(10).
  [4]何军峰.当前高校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262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