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评价理论的回顾与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数据来源,筛选了各大主要期刊有关评价理论的论文。统计发现,我国在评价理论自身探索和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研究通过对评价理论研究现状的综述,旨在发现其潜能与不足,为该理论今后的发展提出思路。
  关键词:评价理论理论研究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1—0104—02
  Martin于2000年发表了Beyond Exchange:APPRAISAL Systems in English,这一成果的问世宣告了评价理论的诞生。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至今仅有19年历史。虽然这是一项新兴的研究成果,但该理论受到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2001,王振华发表论文《评价系统及其运作——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开启了评价理论在中国研究的契机。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2000年至2019年中国知网数据库,按主题和关键词输入“评价理论”“新闻”“演讲”“书评”“小说”“翻译”等词语进行搜索,主要选取了有学术价值的期刊,如《外语界》《外语教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当代外语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山东外语教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和《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等。根据统计,2003年前有2篇,2004—2008年有23篇,2009—2013年有29篇,2014—2019年有33篇。因此,可以发现,评价理论越来越受我国学者的关注。
  一、评价理论的回顾
  纵观19年间有关评价理论的研究论文,可以发现这些文章大体上可以分为:评价理论本身的理论综述和探索,评价理论与外语教学的交叉研究成果,以及评价理论在语篇分析中的研究成果。文章数量较少的是评价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9篇),文章数量最多的是在语篇分析中的研究。
  1.评价理论本身探讨
  这类文章数量大概有20篇,较为深入地探讨了评价理论的本质与其子系统。李发根(2006)从概念上分析“比较、主观、社会价值”的识别评价方法,从语言上分析词汇、语法和语篇的识别方法,着重指出评价的四个参数:好与坏(肯定与否定)、必然性、期待和重要性(关联性)。王振华,马玉蕾(2008)介绍了评价理论优势(创新意识、一致性、概括性和解释力)和一些不足之处。
  2.评价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评价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研究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因此这方面的论文数量较少。马伟林(2007)将评价理论与口语教学结合起来,他认为态度是拓宽情感的手段,介入是说话人调节自己所担责任的方式,级差扮演是说话人使用不同层次的语言资源实现交际目的的角色。评价理论很多情况下被应用于外语阅读教学中,廖传风(2011)将评价理论应用于外语写作教学中,研究结果表明学生注重关键性评价类词汇和运用评价类语块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外语写作能力。
  3.评价理论在语篇分析中的应用
  评价理论在语篇分析中的应用程度最为深入,内容十分丰富。评价理论在语篇分析中的应用范围主要涉及新闻语篇(18篇)、文学语篇(8篇)、学术语篇及书评(15篇)、翻译语篇(10篇)、演讲语篇(3篇)、法庭中的英语语篇(4篇)等。
  首先,评价理论对新闻类语篇有极高的匹配度。新闻类语篇主要包括新闻、社论等。蒋国东、陈许(2017)以评价理论的介入子系统为理论框架,分析新华社和中国日报上关于“一带一路”对外新闻语篇,研究了该新闻中介入资源所体现的人际意义。李荣娟(2005)从评价理论视角出发研究了专栏语篇的态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专栏作家倾向于关注评价人类的行为和物质世界而不是情感领域。
  第二,评价理论和文学作品也有很好的契合度。赵娜(2019)基于评价理论框架,对比分析了中美为家长写的儿童教育指南中死亡教育语篇的态度资源,并解释其异同。
  第三,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学术语篇及书评的关注度愈发增大。石琳(2015)以评价理论为研究路径,分析研究了历史学术语篇作者的主观态度及其表达方式。
  第四,评价理论与翻译结合点在于译者对原文作品中评价意义的理解,以及如何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评价意义。陈梅、文军(2013)从态度子系统出发,对白居易的10首叙事诗和Levy的英译在情感、判断、鉴赏三个角度的评价资源分布和使用频率进行了对比研究。
  第五,研究英语演讲语篇论文为数不多。李战子、胡明霞(2016)以语义重力为线索提出评价重力,通过分析演讲《中国是超级大国吗?》的评价资源和语义重力,描述了语义重力和评价主旨内容的关系。
  第六,法庭中的话语语篇和警察讯问话语分析同样也是评价理论关注的话题。袁传有(2008)运用介入系统与警察讯问相结合,以三起刑事案件的讯问笔录为语料,分析了警察在讯问不同类型犯罪嫌疑人时所采用的介入模式和体现的人际意义。
  二、评价理论的发展
  虽然评价理论在理论研究方面和实践应用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该理论仍需要不断的完善。
  第一,评价理论的系统分类。Martin虽然已对态度、介入和级差子系统做了详细分类,但是这种分类是从英语角度出发的,并没有将其他语言纳入考虑范围。
  第二,判断事件或行为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因此会导致以下问题:态度系统的标准是什么?如何确立評判标准?解决这一问题需依靠别的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和伦理学及美学。
  第三,评价理论主要关注的是显性态度资源,而忽视了对隐性态度资源的评价。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要结合一定文化语境来评价某一事件或现象,这是因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三、结语
  纵观19年评价理论研究成果,无论在理论探索方面还是理论应用方面,该理论在我国结出了累累硕果。一个理论的完善需要很多人为之努力,评价理论还需要在理论上进行创新完善,在应用方面需要继续拓宽维度,在研究方法上要与时俱进。可以确定的是,评价理论的应用前景一片光明,如多模态评价、评价隐喻、评价与社会建构,以及评价理论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等。
  参考文献:
  [1]陈梅,文军.评价理论态度系统视阈下的白居易诗歌英译研究[J].外语教学,2013,34(4):99-104.
  [2]蒋国东,陈许.对外新闻中的“一带一路”——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下的话语分析[J].外语研究,2017,34(5):6-9.
  [3]李发根.评价的识别、功能和参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1):1-3+16.
  [4]李荣娟.英语专栏语篇中态度意义的评价理论视角[J].山东外语教学,2005(4):30-33.
  [5]李战子,胡明霞.基于语义重力说和评价理论的评价重力——以傅莹《中国是超级大国吗?》演讲为例[J].外语研究,2016,33(4):1-6+112.
  [6]廖传风.评价理论在外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19(2):109-112.
  [7]马伟林.评价理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7(6):37-40.
  [8]石琳.历史学术语篇评价意义的批评解读[J].外语研究,2015,32(5):31-36.
  [9]王振华,马玉蕾.评价理论:魅力与困惑[J].外语教学,2007(6):19-23.
  [10]袁传有.警察讯问语言的人际意义——评价理论之“介入系统”视角[J].现代外语,2008(2):141-149+218-219.
  [11]赵娜.评价理论视角下的中美儿童死亡教育语篇——“Dealing with Death”和“怎样与孩子谈论死亡和生命”比较[J].外语研究,2019,36(2):12-17.
  责任编辑:景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773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