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二元制”模式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能力的提升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长期以来,舞蹈课程一直都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课程本身需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儿童舞蹈动作要领,引导学生提升对幼儿舞蹈的把握程度。“二元制”作为最近几年高校教育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将其运用到学前教育舞蹈专业课程建设之上,对更好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二元制”、学前教育、舞蹈能力、提升策略
  学前教育舞蹈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实践性课程。由于课程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创新的特点,因此仅仅依靠教师在校内开展单纯的教学是很难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的。为此在开展对应的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与周边幼儿园建立起很好的合作关系,通过“二元制”的教育模式开展对应的教学培养,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
  一、“二元制”教育融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可行性分析
  将“二元制”教育模式融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之中具有很强的可行性。这种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安排的需要 由于幼儿教育舞蹈专业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在学习这一专业相关课程的同时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舞蹈创编及幼儿舞蹈动作演练等相关能力。因此就这一课程本身的性质来讲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同时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仅需要依靠单独的教师进行对应的舞蹈教学,更需要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教学模拟过程中全面提升自身的舞蹈综合能力。此从这一角度上来看,通过将“二元制”教育模式引入到学前教育的舞蹈课程建设之中,让学生在真实的幼儿园教学的氛围中开展相关的实践,对更好地积累学生舞蹈经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培养方案的需要 在学前教育舞蹈这一课程的具体培养方案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学前舞蹈创编的相关方法以及如何更好地将自己所掌握的舞蹈动作传授给幼儿学生。这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独特性要求教师在具体的培养方案中必须很好地将这些特点融入其中。通过“二元制”教育模式开展对应的培养方案的创建,让学生在大一大二两年时间中集中学习理论知识的模式,能够让学生对这一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有更好的把握。通过幼儿园实践的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教学和舞蹈创编能力,可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意识。
  二、“二元制”教育下高校学前教育舞蹈能力提升的内容
  “二元制”下的学前教育舞蹈能力的提升内容不仅仅表现在学生舞蹈专业的能力,更表现在学生舞蹈教学的能力及临堂掌控的能力几个方面,下面就这几个基本要求展开详细的分析。
  (一)学生舞蹈专业能力 首先是学生舞蹈专业能力。这里所说的专业能力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是学生舞蹈表演能力,主要是学生对幼儿舞蹈基本动作要领的掌握程度及对各种舞蹈动作的表演情况两个方面。幼儿舞蹈作为未来教授幼儿学习舞蹈的一门课程,学生只有对舞蹈动作有基本的认识,能够较为熟练地将舞蹈表演出来,才能更好地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传授更好的技术动作要领。第二个方面则是学生舞蹈创编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幼儿舞蹈动作,还要对各种舞蹈动作下的舞蹈创编能力有一定的认识,能够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幼儿特点设定不同的幼儿舞蹈节目,让幼儿能够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二)学生舞蹈教学能力 其次是学生舞蹈教学能力。这一能力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的舞蹈表演和创编的相关技术内容后,能够很好地将这些知识点传授给幼儿。由于幼儿本身正处在长身体的初级阶段,因此在为这一阶段的孩子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掌握学生的基本心理特点,还要掌握更多独特的幼儿教学特点。为此在相关的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让学生们掌握基本的幼儿舞蹈教学的相关能力,通过多种角度出发促进学生逐渐掌握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方法,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综合教学能力。
  (三)学生临堂掌控能力 相比较而言,在开展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由于幼儿本身存在接受能力弱、好动等特点,因此在开展对应的舞蹈教学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事情。比如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调皮的孩子的捣乱;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孩子就是不听教师的话;比如某些孩子出现突发的身体疾病等相关事情,面对这些事情,如何更好地掌握一些独特的教学方法开展相关的教学,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秩序是“二元制”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的一个重要能力。
  三、“二元制”教育模式下高校学前教育学生舞蹈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在开展具体的教学模式的创新过程中,“二元制”教育体系下的特点主要是通过两种不同教学环境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由于幼儿教育专业本身的特殊性导致其学生实习的机构更多的是以各层次的幼儿园为主。在具体的教学模式的改革过程中,教师可以努力通过如下几个途径来提升学前教育学生的舞蹈能力。
  (一)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具体的教学模式安排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进度制定不同的教学模式。首先是校內教学模式,主要安排在专业学习的前三年之中。其中在专业学习的前两年中,教师应给学生安排更多的基础课程开展相关的学习。这些基础课程既要包括一些基础的专业知识理论,同时也要涉及一些幼儿教育及教育方法论等相关内容,学生在这些基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应不断地增强自身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把握能力。第三年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课程。通过让学生在学校内开展相关学习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到的基础知识。其次是校外培养模式。这一模式主要安排在学生学习的最后一年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将学生输送到不同的幼儿园中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幼儿园的实习过程中更好积累自身的教学及舞蹈动作把握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开展相关的教学方法创新的工作过程中,不同的教师也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相关的教学改革。由于“二元制”教学具有校内和校外共同培养的特点,因此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方法的创新工作探讨过程中也应将其划分为校内教学和校外讲学两部分内容开展对应的研究。大胆摒弃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自由组合的方式完成更多的专业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大量的学习活动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督促学生在富有竞争性的教学活动中勇于创新,通过更好的小组合作模式来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在校外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也应使用更多的教学方法开展相关的教学。
  (三)评价方式的创新 在具体的评价方式的创新过程中,教师应在摒弃传统的评价方法的同时,融入更多新颖的评价方法。
  首先,在校教育的模式之中教师应努力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开展对应的评价。从不同的角度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引导按照学生自己的兴趣点寻找到对应的努力方向。并根据学生在这一领域下的研究情况作为评价方向开展对应的评价。其次,在具体的评价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教师也应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题海战术,改为布置更多富有灵活性的教学任务的方式,更好地鼓励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实践机会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再次,在校外教育的阶段之中,教师所采用的评价方式应该更加富有人性化。教师可以采用观察法等方法来判断学生的授课能力。
  结 语
  总之,“二元制”教学模式是目前高校教学过程中一种比较科学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要求将单一的学校教育转换为学校教育+校外实践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通过校外实践的方式更好地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幼儿教育专业下的舞蹈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舞蹈动作演练的能力,还要求学生掌握基本舞蹈创编、舞蹈教学等相关实践能力。因此在开展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将“二元制”教学模式融入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从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创新、评价方法创新这三个角度促进“二元制”教学模式与这一课程更好地融合,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责任编辑:翁婷皓)
  参考文献:
  [1]陈建超.“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临的困境及对策——以福建省为例[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9,21(01):1-5.
  基金课题: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与评价研究》(JZ1809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908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