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设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出具有宽广扎实舞蹈基础的幼儿舞蹈教育者,使幼儿舞蹈教育更加科学地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高职学前教育舞蹈课堂设置的基本问题。文章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设置和改革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舞蹈课程
  舞蹈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幼儿艺术素养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高职学前教育舞蹈课程设置中存在许多问题,舞蹈课程设置存在目标不明确、结构不合理、系统不完善等诸多问题。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必须结合幼儿舞蹈教育实际要求进行改革,提升舞蹈教育质量。
  一、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现状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具备发展能力,通过提高学生的教育积极性,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发挥学生的组织能力进行教育辅导;立足于社会发展需求,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舞蹈教学是该专业必修课,培养学生弹唱、跳、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实施素质教育要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开发幼儿智力,目前舞蹈课程艺术教育核心课程日益受到重视,但仍然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调、实践环节不够重视等问题。
  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对学前教育舞蹈课程重视不足。一些院校因办学条件等原因限制,将三年制教学改为两年制;一些学校不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另外,学前教育专业种类繁多,削减了舞蹈课程教学时间。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影响,课程安排主要沿用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舞蹈课程教学效果。幼儿舞蹈基本课程构成包括舞蹈训练、艺术鉴赏等部分,部分高职院校幼儿舞蹈教学对舞蹈训练内容重视,却忽视艺术鉴赏等理论课程的教学,造成学生舞蹈基础能力较强,但舞蹈鉴赏水平普遍偏低的情况出现。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原则
  1.教学内容实用性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大致可分为舞蹈基训、民族舞蹈与幼儿舞蹈,幼儿舞蹈是其中的重点,舞蹈基训与民间舞蹈贯穿幼儿舞蹈教学中。要将学前舞蹈教学内容定位于宽基础,学生应通过舞蹈课程了解学习中国古典舞、民间舞等各类舞种基本内容,要求学生学习舞蹈语汇时适当降低艺术要求,用职业的应用标准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
  要充实学前舞蹈教学内容的时代性,舞蹈艺术时代性受到人们的欢迎,学前教育舞蹈需要了解代表时代潮流的舞蹈形式,如流行的街舞、肚皮舞等舞蹈。结合时代性的舞蹈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及时了解国外最新的舞蹈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新鲜的舞蹈融入幼儿舞蹈创编表演中,实现幼儿舞蹈的观赏性与时代性结合。
  2.教学方法适宜性 学前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就业的必备能力。舞蹈教学方法要确保适应幼儿舞蹈教学。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基础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舞蹈基础薄弱。高中起点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入校前大部分没有舞蹈基础,少部分学生之前在一些校外舞蹈培训机构中仅受过基础的培训,仅掌握基本的舞蹈知识技能。
  要想在高职学前教育三年的教学时间内掌握系统的舞蹈知识技能,培养优秀的舞蹈素质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舞蹈教学方法必须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掌握各种舞蹈知识技巧,教师必须根据学前教育特点改革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学习轻因材施教。要改变以往面向全体学生统一教学的做法,通过提炼不同舞蹈风格元素进行点式示范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克服因课时不足导致的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让学生掌握元素动作进行自我练习、配对练习等训练方式。考核中强调队形的组织变化,如藏族舞蹈的小颤元素动律结合,结合队形变化组成小型儿童舞蹈。
  3.教学要求多样性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并非仅表现为单一的舞蹈技能。在幼儿教学中没有专门的舞蹈课,更多的是与其他舞蹈知识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要求坚持教学多样性的原则。
  只有将学习舞蹈的精神应用到其他学科才是舞蹈教育的最终目的。学会表演,学会将舞蹈能力应用在其他幼儿课程活动设计中,可以使学生的舞蹈能力由封闭式向开放式变化。学会表演是学生积累舞蹈动作,锻炼活动能力的基础阶段,对初级阶段与高级阶段具有承起作用。要将舞蹈表演的实践锻炼作为舞蹈教学的重点。从临场的应变到现场的表现,学生将在实践反思的循环学习中不断增强综合应用能力。
  多样性教学表现为对不同的学生要求不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舞蹈时并非都具有很强的肢体表现力,对肢体表现力不强的学生可以有意识地对其进行舞蹈语汇口头讲述教学辅导,提高学生的动作指导能力。学生的作业回课分为动作回课与讲评回课,对肢体表现力较差的学生要有意识地使其进行讲评回课。
  三、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改革
  1.明确舞蹈教学培养目标 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必修课,主要作为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职前训练,舞蹈课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掌握幼儿舞蹈教学方法及舞蹈创編的规律。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是综合性强的专业课程,幼师的工作相比中小学教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前教育对象主要是学龄前儿童,对幼师而言,教学方法比教学内容更重要。需要采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选择要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贴合幼儿的生活。教师应深入幼儿园,与舞蹈教师共同研究,引进幼儿园舞蹈课程的新内容充实教材,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设置奠定科学基础。
  舞蹈教学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幼儿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通过舞蹈能使学生具备开展幼儿艺术表演的能力。毕业生具有扎实的舞蹈理论知识,有一定的表演能力,才能有利于幼儿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合理调整课程结构 课程水平决定高职学生的素质水平。培养学生优秀的素质需要有相应的课程体系支持,现阶段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设置存在课程比例失调等问题,舞蹈课程改革十分迫切。要对舞蹈课程进行规划整改,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将舞蹈必须课增加为每周4节课,分为民间舞蹈,幼儿舞蹈表演与创编,将民间舞蹈缩减为4个民族;一年级开设形态训练与民间舞蹈,二年级开设幼儿舞蹈表演创编,实践课以参加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的形式完成,使学生达到会表演、会教学的要求。
  “会演”要求幼儿教师具有舞蹈表演能力,教师要用优美的舞姿吸引幼儿对舞蹈的兴趣,用舞蹈艺术感染幼儿。教师优美的舞蹈表演,能够增加与幼儿的亲切感,不会舞蹈表演的教师不是合格的幼师。“会教学”要求幼师具有幼儿舞蹈教学能力,舞蹈教学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教会幼儿基本的舞蹈知识,发展幼儿对舞蹈艺术的感受力,陶冶其性情,幼儿舞蹈教学是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
  3.建立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新模式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长期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往往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不适合高职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对于大多数没有经过舞蹈训练的学生,过于简单生硬的教学方法不能发挥寓教于乐的作用,被动的学习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结合实际操作,借鉴其他舞蹈教学经验,创新“认知—比较—评价—试教”的舞蹈教学模式。
  舞蹈欣赏课要引导学生对舞蹈进行多次感性认知,从对舞蹈不感兴趣,到对舞蹈认知喜爱,愿意从事幼教职业。要想了解舞蹈就必须让学生亲身体会,通过舞蹈练习用心体会舞蹈。正确的动作非一次模仿就能完成,必须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完成,在教师帮助下反复练习,课后同学相互练习。将自己的舞蹈动作与其他同学教师的舞蹈动作比较,找出不规范的动作及时矫正,提高对舞蹈的感悟力。
  综上,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教育师资的重要阵地,现阶段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设置存在结构不合理、目标不准确等问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设置改革要体现师范生与教育的特点,以培养出具有广泛基础舞蹈素质的幼儿舞蹈教育者为目标,使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育更加科学,满足幼儿素质教育的要求。
  (责任编辑:翁婷皓)
  参考文献:
  [1] 王青青.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思路探索[J].戏剧之家,2019(10):178.
  [2] 刘丽.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探究[J].艺术科技,2017,30(06):3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908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