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运动性贫血的产生机制与预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运动性贫血的产生机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发现运动贫血产生过程中伴随着运动引起的血容量的改变、溶血增加以及对于血红蛋白的合成等现象,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最后从训练计划调整、补充营养以及中药治疗几个方面阐述了运动性贫血的防治手段。
  关键词: 运动性贫血;预防;机制
  1 运动性贫血的产生原因以及发病原理
  通常情况之下,红细胞的产生与破坏是有一个相对和谐的状态的,机体所拥有的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的数量是保持相对平衡的,但是,当机体进行运动训练之后,这一生态平衡被打破,红细胞生成的速度小于被破坏的速度时,运动性贫血产生了。
  1.1 运动引起血容量改变
  有外国学者研究发现,当运动员运动后血容量会有相对不同程度的减少(大致减少范围在6.5%~18%),但是运动之后3小时左右会有一个回升,血容量完全回升后要高于正常安静状态(大致增加范围在6%~25%)。运动员运动强度的大小影响着血容量的增加,运动后,优秀的耐力运动员血容量增加的比普通运动员的明显。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随着血容量的扩大而相对减少。Radomski M.W.等对身体健康的年轻士兵进行了为期6天的实验观察,每天运动强度为35km,最大摄氧量是35%,在进行观察的第四天发现,士兵的红细胞数量和压积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而且这一变化一直保持到训练结束后的3~5天,与运动性贫血产生的时间近乎相同。Pate R.R.认为运动是造成血容量增加的原因,也因此引起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含量下降,并认为这是机体对自身受运动影响后进行的积极调节和适应能力的体现。血容量的增加引起了心脏输出量的变大,也降低了血液的粘滞度,减少了外周阻力,更加有利于氧气的运输,血液浓度降低引起了血红蛋白水平的下降,造成了假性运动性贫血。机体想要保证组织正常的供血、供氧,只能通过加大心输出量来降低补偿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
  1.2 运动引起血管内溶血增加
  溶血是指因为某些原因引起的循环系统的成熟红细胞生存时间变短、分裂速度加快,过多过早的被破坏。在循环系统中红细胞的生成速度低于破坏速度时,红细胞数量缩小,出现的现象叫溶血性贫血。到目前为止运动后血管内溶血现象的出现原因还不够明朗。一方面,运动加速血液循环,增加血液输出量的同时也增加了血管壁与红细胞之间的摩擦,这样会增加对红细胞的破坏。另一方面,可能由于运动训练的时候脚底有过剧烈摩擦冲撞,红细胞流经脚底血管的遭到撞击而被破坏。
  1.3 运动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
  血红蛋白分子由 1 分子珠蛋白和 4 分子亚铁血红素构成。因此这三项就是影响机体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运动对血红蛋白合成的影响具体体现在这几个点。第一,持续高强度运动中,当机体的需求超过糖代谢产生的能量时,蛋白质代谢会适当加强,在连续的大运动量的运动中,肝尿素的分泌高于平常的4~5倍,于是蛋白质的消耗明显加大。一旦蛋白质的摄入量达不到机体的需求量时,就会减少血红蛋白的合成,因此就容易产生运动性贫血。第二,运动会加速血红素的分解破裂。第三,运动会引起体内的铁流失,导致铁元素稀缺。铁元素的严重丢失是导致运动员发生运动性贫血(尤其是耐力性运动员)的重要因素之一。运动员在运动后的排汗、排尿以及胃肠道出血都是造成铁流失的重要途径。有学者研究发现长跑运动员的汗液中铁含量为男子 0.21 mg/L,女子 0.25 mg/L,女子长跑运动员汗液中铁流失的量大于男子,一般情况下运动员通过排尿流失铁量为 0.1 mg/d,男子可达0.18 mg/d。胃肠道也是铁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运动员胃肠道出血的现象十分常见,浦钧宗等研究发现长跑运动员普遍存在胃肠道出血的现象。
  2. 运动性贫血对运动员的影响
  2.1 对运动员神经系统的影响
  贫血会导致人体脑电图不对称,婴儿贫血会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和阻碍发育等不良影响。研究发现脑内的NE系统可以对人体进行觉醒,选择性注意和应急反应的调节;而5-HT系统与之不同,它可以对动机、食欲和情绪有着调节的作用 。但是胆碱能系统却可以改变学习记忆。因此,有人推断学习记忆障碍与是IDA 时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紊乱是相互联系造成的。以上推论能够从缺铁性贫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改变来进行验证。
  2.2 对运动员运动系统的影响
  Medeiros DM给还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大鼠进行实验,在喂食的食物中减少铁的含量,为期5周,实验发现,大鼠的股骨、胫骨、髓质、皮质的宽度都有缩小。铁的缺乏可以降低骨密质和骨硬度,而缺钙会加速缺铁所引起的骨密度和骨形态的改变。铁是脯氨酸羟化酶和赖氨酸羟化酶的辅助因子,在Fe2+和维生素C参与下形成胶原分子。胶原蛋白是人体存在的主要元素之一,占人体蛋白质总量的25%~33%,主要分布在人体皮肤、肌腱、骨以及软骨之中。胶原在成熟骨的有机质中占90%,人体所含有的骨胶原大约50%。缺铁会减少胶原的产生,导致骨变脆,骨密度缩小。
  2.3 对运动员免疫力的影响
  贫血在免疫功能和对感染的易患性作用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大量证据证明:机体在抵抗病原体时采用的重要手段是降低循环铁。病原体本身不能存储铁,但是在其增长的时候又需要铁的参与,所以,它必须在宿主的体内寻找。人体只有通过储存循环铁这一方法才能达到降低循环铁的目的。当然也有些学者的观点不同,他们认为机体贫血对组织造成影响从而抵抗力变得下降。
  3.运动性贫血的预防
  当运动员发生运动性贫血,除了调整训练计划和注意休息外,还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3.1 调整训练计划
  采用科学的手段进行运动训练,适时性的调整训练计划。按照循序渐进和个别对待的科学训练原则来安排运动训练,这样可以尽可能的避免运动员在长期血红蛋白低的情况下进行训练而造成的不良后果。当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到25g/l的时候,就应该即刻调整运动量,改变成以治疗为主,等血红蛋白回升之后再逐渐的加量;但是当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到50g/l的时候,就需要马上停止训练,通过积极的方法来治疗身体。
  3.2 补充营养
  很多学者都对运动性贫血有过针对性研究,主要就是对铁剂的有效利用,从而可以得到些片面观点——铁剂对运动性贫血的有效帮助。运动员训练后,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量扩大,要满足运动员体内蛋白质就需要从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中提取,可以采用螺旋藻这种食物来提升运动性血红蛋白。每位运动员每天所需的蛋白质要保证每公斤摄取2克蛋白质才能有效防止因为蛋白质不足而引起的贫血。动物蛋白要占食物蛋白的25%。因此,要多食用那些含有高蛋白成分的食物,比如牛肉、动物肝脏、绿叶菜等。其次,要注意维生素B和C的补充,多吃富含B 和C族维生素的粗杂粮或水果,如柑、橘、枣、西红柿等,这些食物都有效的帮助铁质的吸收和血红蛋白合成。
  3.3 中药治疗
  目前,常用的中草药制剂有长白景仙灵口服液、复方阿胶浆等。另外,以熟地、当归、白芍、何首乌等制成的中草药合剂也有助于提高人体的造血功能。总之,我们对于运动性贫血应该提高认识,对其发病原因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通过训练计划的调整和营养的补充,使运动员的身体可以更好的恢复,更早的投入比赛之中,获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胡晓燕,胡一平,孔峰,等.运动性贫血防治措施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9,15(41):28-31.
  [1]饒平,唐冬生,熊曼丽.对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性贫血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3):51-52.
  [2]Balaban E.P.. Sports anemia[J]. Clin sport Med, 1992, 11(2): 313-323.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 体育系,山西 晋中 0306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071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