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而让学生喜欢数学是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最佳途径。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坚持素质教育,把学习数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处理好讲和练的关系,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在教学中做到目标明确、学有所用,就能把学生的热情引导到数学方面上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感情和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讲与练;兴趣培养
  一、正确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
  如何把握好40分钟中的精讲与多练,是教学的关键。我认为“讲”是指教师为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积极主动帮助、引導、组织、启发学生学习,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讲”是为了引导。每课的内容不一定全部由教师讲述,教师也不应该把知识的全部奥秘一下全盘端出,而是用猜想、讨论、演算的方法引导学生去思考。尽可能地去探索它们。教师的讲不能够只满足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要抓住知识的关键讲深讲透,要教给学生解题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素质出发,做到照顾“学有困难”和“学有余力”这两类学生。如我在教学“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时,告诉学生这类题特征是:已知总数量和各部分的比,求各部分量是多少,先找出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又如: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是10分米,长和宽的比是3:2,求长和宽是多少?已知条长和一条宽的比,但10分米是指二条长和二条宽的总和。按照这类题的解题规律,一是把10分米除2,求出一条长和一条宽的总和,二是把3:2转化成6:4,即求出了两条长和两条宽的比。这样学生理解透,易接受,掌握牢,因此,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尽量做到少讲精讲,多启发学生,让学生多练,充分调动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练”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的练要有目的有层次独立或半独立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以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尤其是培养探索、思维能力为目的教学活动。
  练”是为了“知”。“练”分新授前的练习、新授后的练习和提高练习。例如,我教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时,不是一般的复习导入,也不是急于讲例题,而是让学生先看“7+7+7+7=□×□”和“15×3=□+□+□”。出示这类感知材料,以及重温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增强了后进生的记忆,再引导学生学习新知,体现了教学上的“承上启下”功能。新授后的练习应布置学生进行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练习。如学了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后应练习5×5,8×8表示什么意义?这就是从实际中抽象、归纳数学规律的练习,从旧知识引申或获取新知识的练习,排除变式干扰和概念的干扰,加深对本质理解的练习,对概念、公式、定律、法则进行讨论的练习,布置一些能扩大学生视野的提高性的练习。同时来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爱好,发展数学才能。使各层次的学生得到培养。
  在一节课里,让学生用80%的优势精力去掌握学习中占全部内容的20%的重、难点,充分利用课堂中10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全节总任务的80%的学习。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布置学生对知识进行小结、消化的练习,使学生能把知识吸到自己的知识系统中去,成为知识间纵横联系的知识网络。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最关键
  在教学中,最好的老师是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学生部产生兴趣,他们就会厌学,感觉枯燥无味,没有了求知的欲望。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
  (一)生动有趣的课题引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往往成功的一半取决于一个良的开头,导入新课就是一堂课的开始,如果你导入新课的方法十分精彩,就会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进一步求知和探索的欲望,这也是教育的一种艺术,它会牢牢引入学生的注意力。
  (二)在生活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应用性比较广泛,生活各个领域都能看到数学,让学生走出课本,到生活中去,到教室外面的世界里去,去寻找和解决学生所关心和关注的问题,让数学生活化 社会化,让学生用数学及解决身边的事,有多少机会可以使自己买的彩票中奖,存钱的利息怎样才能更多,等等。进而运用数学制造模型去指导学生去思考和解决决策投资、生产优化、预测等身边常见的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去感受成功的用有所得。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推进素质教育。
  (三)在自我探索和自我挑战中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事实证明: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不仅有极大兴趣,而且总是乐于去挑战,并且充满激请和丰富的创造力。对老师布置的问题不感兴趣,敷衍了事,形成鲜明对比,也成了学生不喜欢数学的原因之一。自我发现是学习东西的最好途径,知识的建构的过程应该是学习数学的过程,即积极创造与探索的过程。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创造条件去探索。探索知识做好的方法就是数学猜想,把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教师在教学新知识时不要讲的太细、太死。还要特意地地创造机会,留下时间可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和探索,通过思考和进一步探索,学生就会自己生成更多的问题。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进一步增加,产生跟多的猜想。猜想怎样证明,猜想到底是真是假。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想解决这些问题。越是这样的情况,学生根本不需要教师的督促,他们会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去发现。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西县文峰镇乔家坪小学,甘肃 定西 7481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072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