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常态视域中大学生就创业指导服务提升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高校毕业生数目与日俱增,就业难、创业难成为高校毕业生面临的新难题,这给高校就业创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催生出新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首先分析了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中存在的短板,然后指出新常态视域中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的积极意义,最后探讨提升高校就业创业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以期为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输送更加优质的人才。
  关键词:高校 就业创业 短板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1-0005-03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业是一国发展的重中之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极大的繁荣,“上大学”逐渐成为极为平常的事情。但是,大学普及率的提高,以及“严进宽出”的教学标准,也使得学校面临很大挑战。如何管理众多的学生,平衡学生的学习问题与就业问题成为学校面临的最大难题。一方面,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持续增长,从高速增长到现在的中速增长,同时也意味着投资驱动已经转变为创新驱動;从经济结构上说,我国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就经济要素而言,从投资驱动、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另一方面,我国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转向了人才,企业不仅要求员工掌握丰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求员工具备崇高的职业素养与扎实的工作技能。“需求决定供给”,在社会需求发生巨大变化的驱动下,高校必须顺势而为,重新思考人才培养体系,坚持“职业为本”导向,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思路。
  一、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常言道,“对症下药”,只有把握好症状,才能以科学且具有针对性的方式加以解决。结合实践经验,本文将高校就业创业中存在的问题归结为如下几方面。
  (一)学生方面
  学生是参与就业创业教育的主体,他们的思想素质与能力水平对就业创业工作的效率有着显著的影响。首先,高校学生大多寄宿于学校内,除了课堂以外,公寓成为大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主要阵地。加之宿舍环境较为私密,这里成为学生表达真我、互诉衷肠的重要场所,因而也是最容易暴露学生问题的场所。由于每个学生个性、爱好、思想千差万别,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产生摩擦。并且,随着媒介日益多样化,各种信息学生唾手可得,但信息的质量却良莠不齐,这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一定的影响。其次,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背景下,一些高校毕业生呈现出消极态度,表现为就业积极性不高、创业热情不足等。再加上个人能力不强和相关经验的欠缺,很多毕业生都惧怕创业失败而拒绝走上创业之路。
  (二)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缺乏专业的就业创业指导教师。以辅导员的工作为例,教育部相关文件明确指出,高校辅导员必须以知心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培养工作。以往辅导员的核心工作就是帮助学科教师做好后勤工作,这种教育观念在当时有存在的必要性及其优越性。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仅要帮助学生疏解生活困难,同时,也必须对学生的潜在问题和未来发展给予充分的关注。其次,学校的学科设置不够精心,许多专业的培养方向趋同,难免使学生产生茫然感,无法明确本专业的就业方向与职业发展前景。
  (三)社会方面
  受中国传统观念影响,家长更加青睐于政府、国企等“铁饭碗”式工作,这对高校开展创业创新的影响直接体现在家长对子女的不支持与不认同。对学生而言,参与创业创新项目除了能够锻炼自身个人能力外还可能获得一定的荣誉,而这些荣誉不被家长认同,也就意味着不被社会主流人群认可。另外,创新创业不是在温室里养花,从项目初始到项目运营,其中涉及的环节多、任务重,不是一般的辛苦,而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一些大学生从小娇生惯养,面对创业的艰辛,极易放弃。
  二、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的意义
  本科的人才培养方向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生需要具有扎实理论的基础、广博的知识面、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而衍生出来的,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一)增加学生的求职机会
  未来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物本时代”进化到“人本时代”,并朝着“能本时代”发展。有眼光的企业已经因为外部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而千方百计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为适应市场需求,高校应当坚持“职业为本”的思想,这也是社会对高校的期望。随着竞争愈演愈烈,市场环境快速变化,学生的职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前景,但与此同时,也必须面对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在当今人才辈出的时代,具备创新意识,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的求职者,更容易赢得市场的青睐。
  更重要的是,社会经济的持续升级与改变,要求企业必须缩短新入员工的培养周期。这就要求学生既需要有创新能力,又要有一定的项目锻炼经历,能够熟悉企业相关项目或者环节的运行节奏,进而使得缩减企业培养的成本。因此,当前各大企业都将大学生实践能力作为招聘的一个硬指标,以此指标筛选符合企业需求的学生。而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大学生,正是企业乐于接纳的,使得学生求职成功的机会大大增加。
  (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场能力
  职场与学校是两种生态,在学校可以不断学习、不断请教,教师会无微不至地答疑解惑,同学会毫不在意地交流成果,学校重在“学”与“无私”,但职场却不是这样的。职场内点滴经验都必须自己体会,重要的工作别人只会给予一点提示,更多方面需要职场人自己去思考。创新创业指导对学生而言意味着提前对某一行业进行思考,同时也是对某一行业的尝试,在这个过程中,项目策划、方案落地、产品推进、管理运营与终端营销都将会有机融合,大大地提升学生的能力,将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实际上,这一过程恰恰是职场中产品孵化的全过程,也就是说,创新创业的过程实则是企业经营的一个微缩,参与这一过程意味着学生可以提前了解职场。一旦这部分学生进入职场,便会有如鱼得水的感悟。更重要的是,这如鱼得水的感悟过程也是一个人成长的真实写照。这样的人会比同期其他人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三)实践与理论相融合,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如果说理论知识强调追求“真”的效果,创新创业指导则突出强调追求“美”的效果。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教学的第二课堂。学生要做好创新创业项目,一方面要对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有较好的了解,将了解到的信息作为支撑自己进行创新创业的基石,并将所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毕业去向大概可以分为两类:求职和升学。社会大众对于应届毕业生的印象往往停留在“实践能力弱”“办事能力差”上,这主要是学校圈养化的体系造成的。大学不仅是象牙塔,同样也是训练场,社会环境远远要比校园环境复杂得多,若平常没有在这个训练场上得到锻炼,走出校园时必然会充满不适与茫然。而较高的综合素质则为他们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奠定了基础。
  (四)改善大众对于中国学生的刻板印象
  很多外国人对中国学生存在刻板印象,认为中国学生“创新能力弱”“应试能力强”等,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教育体系的不足。究其原因,是在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下,高校教师往往注重科学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
  如果说时间倒退二十年,没有创新创业这一培训经历,学生仍然可以凭借在校学习的知识,驰骋于职场。那是当事的社会现状决定的,社会的供求关系决定了企业只需要完成工作的员工,不需要创造,更不需要创新,只要亦步亦趋即可。比起无所不能的员工,企业更喜欢踏实完成任务的员工。
  然而,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全球化的进程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机遇。民众的心智逐步成熟,全球性产品的平民化,使得各个企业开始寻找新商机,而这个过程正是创新创业的过程,因此具有创新能力、具有一定从业经历的学生越来越为企业所重视。除此之外,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今学生不仅面临国内的竞争,同时也要在全球市场上角逐,较高的综合素质是帮助学生应对挑战、实现自身发展的基石。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了提升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必须将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法则贯彻落实到学生培养工作之中,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三、提升高校就业创业工作质量的途径
  随着就业创业形势越发紧迫,许多学校为了提升本校的就业率,充分重视提升就业创业工作质量。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升工作质量也非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本文认为,高校提升就业创业工作质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校—企、校—社区的合作,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校内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而学生实践操作的空间应该到校外企业谋取,二者结合才能凸显高校人才培养的特色。无论是参观企业生产车间,还是组织学生进入企业管理部门实习,抑或吸收学生进入校企合作的项目,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内容。
  学校与企业加强合作,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在企业中见习的时候,必须运用、结合所学的知识,去处理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而且相对学校来说,企业节奏快,工作强度大,处处都是实践,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极其显著。另外,学校可与社区加强合作,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学生负责组织、协调、管理、知识培训、技巧讲解……既能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能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如果说拿着书本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是人们心中的教师形象,那么与学生为伍、让学生发言才是创新创业课堂教师的正确行为。
  比起传统的教师教学,创新创业课堂必须是以学生为核心,教师将作为一个指引者在旁观望。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课程大部分是实际案例课程,创新创业课堂也是这样吗?当然不是的,让学生专研某一个案例,进而让以案例中人的身份参与到这一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法,这样的方式不可谓不好,然而不是所有学生都是哈佛学子,这样的方法缺乏普适性。
  我们的创新创业课堂上,教师布置一系列创新创业项目,或者学生自发提出项目,然后以10周或者15周为期限,到期结算各个学生的相关成绩。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惰性的存在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在较长的期限内学生可能会懈怠。因此,教师需要在每周的创新创业课堂上与学生探讨相关项目的进程,并且不定期邀请不同企业的高层为学生答疑解惑,使得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进步,创业思维得到强化,进而达到学校的教学目的。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有传统的授业解惑,又有校外企业高层的直面讲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切实参与到了这样的一个创新创业过程中,并且为了完善自身参与的项目不断对外取经,不断调整项目和自身,这对学生的个人成长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可以断言,参与这样的课程的学生,其个人能力一定会出现一个巨大飞跃,他们进入企业或者继续深造,都将有所成。
  (三)完善评价指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将一切规则与要求落到实处的基本保障。為了增强指导效率与教育质量,高校也应该建立必要的考核机制,完善评价指标,摆脱“唯分数论”的陷阱。这是提升就业创业指导服务质量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这是因为,评价内容和考核指标就如同一艘船上的指南针,指引着航船的前进方向,丢失了指南针,必然会在汪洋大海里迷失方向。具体而言,对高校学生的评价指标要体现在“理论知识”“实践技能”“道德素养”三大方面,再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侧重点划分出具体指标。对综合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物质激励或口头赞扬,在学生团体内营造“评、比、追、赶、学”的良好氛围,激发每一位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组建优秀的教师队伍,发挥教师积极作用
  教师是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中的一线参与人员,在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各个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教师积极作用,体现价值,教师人员必须具备以下两项素质。
  1.积淀丰厚的知识素养   知识就是生产力,教师要有扎实的学识,否则无法干好工作。无真材实料,怎能谈吐非凡,又怎能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呢?教师要有扎实的学识,这种学识不应当只是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同样也包括党政法规相关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在加快,要求教师不断提升知识储备量,将最新研究成果带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融入这个社会。
  2.精湛专业的职业能力
  尤其是与学生的沟通及交流能力。一提到“教师”,很多学生都会存有敬畏之情,不敢与教师亲密接触,更不要说沟通与交流。然而,对于教师而言,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掌握其思想状况,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治。因此,教师必须端正自己的态度,平等对待学生,在面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时,不要一味地职责,而是应当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引导学生积极应对挑战。
  (五)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估与薪酬体系
  传统的工资结构未体现出对教师技能的重视,技能优劣无法在报酬中体现出来,导致教师不太愿意深入企业、车间参加技能训练,这样必然导致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最大化地发挥其价值。为此,要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估与薪酬体系,指引教师前进的方向。
  (六)将就业、创业融入学生日常生活
  在经历了高中三年的艰难磨砺后,很多学生把大学当成了一个游乐园,“就业”“创业”在他们看来,似乎是很遥远的话题。这种思想观念百害而无一利。为了纠正这一错误观念,高校可以采取相关措施,努力将就业、创业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社团作为高校学生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理应充分发挥其价值。高校辅导员和其他学生工作者可以协助开展社团活动,不定期举办创业大赛或者模拟求职等活动,吸引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创业与就业走进每位学生的日常生活。除此之外,也可以邀请校友、优秀毕业生回校分享经验,解答学生解答就业与创业路上遇到的困惑。
  四、结语
  总之,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作为经济发展坚实支柱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如何培育与时代接轨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必须考虑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主要针对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的教育质量作了相关的讨论。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教育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需要做得仍然有很多。希望本文提出的以上观点能够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助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恩思.创业教育视阈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0):54-56.
  [2]史菲,張杰.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促创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J].教育现代化,2018,5(43):42-43.
  [3]梁本.以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探析[J].智库时代,2019(26):31-32.
  [4]胡相荣.创业教育激发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活力的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7):102-103.
  责任编辑:赵慧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206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