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工匠精神”视域下的高职技能型人才培育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由制造大国逐渐迈向制造强国,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技能型人才作支撑。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重任的高職院校,应适当地调整教育目标,重视并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这是推动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教育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应当从“工匠精神”视角出发,就如何培养高水准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进行深入探讨,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本文对此进行研究。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技能型人才;培育研究
  前言:工匠精神是技德并重、职业精神、严谨态度的综合体现,这是一种行为表现和价值取向。现下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缺乏钻研精神、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等问题,要想改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教师应当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融入工匠精神,以此提升人才精神境界,增强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认同感,激发学生主动追求精湛技术的动力,实现学生个人成长进步。基于此,本文就“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展开探究。
  一、基于“工匠精神”培养高职技能型人才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
   在当今这个社会,培养高水准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时代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肩负的使命与责任。相关资料表明,通过调查研究,大多数企业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要求除了熟练掌握岗位专业技能,还要在工作中做到踏实、认真、上进,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较强的责任意识。而工匠精神所体现出来精益求精的工作追求、技艺精湛的工作能力以及奉献敬业的工作态度,正是当前社会所需要的[1]。所以,在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体系中融入工匠精神,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企业产业发展与学校人才供养之间的有效对接。
  (二)实现制造业强国的建设需要
   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型产业,是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的直接体现。我国制造业自改革开放后取得快速发展,在世界制造业中名列前茅。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制造业水平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受到资源和环境多方面制约,面对的国际竞争环境尤为激烈。要想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的转变,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必须要有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作支撑。所以,在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融入工匠精神,对于制造业强国的建设需要起到积极的、良好的促进作用[2]。
  (三)促进高职学生的高质量就业
   高职院校毕业生由于基础薄弱、综合素质较低等各个方面的原因,在就业稳定性、专业匹配度、职业发展、职业收入、劳动与社会保障等方面和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相对而言,就业质量偏低。而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良好的职业精神,对从业者的职业素养有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3]。实践证明,具备工匠精神的毕业生,有更好的职业生涯。所以,将工匠精神嵌入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之中,能够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基础,且具备严谨工作态度、爱岗敬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能够增强学生的职业成就感和满足感。
  二、“工匠精神”视域下的高职技能型人才培育路径
  (一)基于工匠精神的渗透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
   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校园是实施教育的重要载体。为了促进工匠精神的渗透,学校应当以校园文化为切入点,通过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嵌入工匠精神,让包含“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充斥在学生四周。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学生社团、企业大讲堂、主题班会、校园文化专栏等方式进行工匠精神的宣传。与此同时,在当前这个信息化时代,学校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如学校网站、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多途径进行工匠精神的宣传。尤其是讲解各种具备工匠精神的人物事迹,这样更容易让学生记住,能够增强学生的认知体验。对人物的选择,既可以是古代的工匠,也可以是现代具备工匠精神的名人,尤其是事业有成的企业家等人物。譬如庖丁解牛的故事,实际上就是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无瑕专业态度的体现,又如杰出的工匠鲁班,这些人身上具备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学校可以对这些人物故事进行宣传,通过文化熏陶学生的工匠精神,使学生具备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4]。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邀请知名的、优秀的企业家来学校开设讲座,尤其是一些毕业于本校的优秀毕业生,学校可以邀请这些学生回校作报告、进行职业分享,这些措施的实施对学生有深刻的、无形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基于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是展开教育教学的两个主要场所,也是嵌入工匠精神的主要载体。在理论知识教学中,教师除了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还可以穿插着讲解优秀企业员工、技术发明者等案例。通过这些案例的介入让学生知道这些专业知识并非凭空而来的,而是工匠精神所带来的成果。这样的教育方式相较于全程讲解专业知识而言能够增强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更重要的是能够熏陶学生的情感[5]。例如,在交通运输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学中,教师除了给学生讲解交通运输知识,还可以给学生讲述交通运输行业中的技术发明人才以及具备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的交通行业从业者,如犯病后第一时间选择急刹停车的公交车司机,遭遇飞行事故仍然临危不惧安全降落的机长等,通过这些案例分析深化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与理解。除此之外,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教学工厂以及有合作关系的社会企业等,是对学生进行技能实训的主要场地,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真实的操作规范、生产流程。在对学生进行技能实训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嵌入工匠精神,要求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严格按照规范和要求,仔细、认真地完整每一步工作,做好严格的检查工作,通过这些技能实训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忠于岗位的责任意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三)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强化学生工匠精神    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职业技能大赛是锻炼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载体。一般来说,职业教育过程中贯穿着“教赛结合、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理念,而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的指挥棒。从某种程度上说,能够展示学生职业素养的职业技能大赛,可以促进学生高水准完成专业技能操作,还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职业技能大赛的评分标准、形式和内容表現出来的规范性、先进性、专业性和职业性对学生职业素养有较高要求,是渗透工匠精神的有效载体。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注重方案实施细节,提前做好谋划工作,以此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同时组织学生做好团队建设,以此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协作能力。这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渗透工匠精神,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是制造业强国的建设需要,还能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学校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将其嵌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基于工匠精神的渗透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同时要充分发挥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载体作用,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并且利用职业技能大赛强化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以此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熊蕾.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机制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7(24):76-81.
  [2]陶红,单丽娜.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8(02):18-24.
  [3]陶红,张玮桐.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策略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39(04):53-57.
  [4]吴轲威.工匠精神柔性培育视野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1):1-7.
  [5]彭敢.基于工匠精神视角下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24):159-160.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成果,课题名称:《“工匠精神”视域下的高职技能型人才培育研究与实践》,立项编号:19SC041
  (作者单位: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山东 潍坊 2612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461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