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女性主义的歪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女权主义在中国被称为女性主义,近几年来,一种有关女性的观念,“田园女权”逐渐流行起来。“田园女权”偏离了平权方向,是理想化到歪曲的女性主义,是单边利己的价值观。它强调基于性别差异,女性应当得到男性优待,包括在恋爱与婚姻中男性的特别照顾和职场上从宏观到微观、从合理到不合理的优待。“田园女权”宣扬完全物化的婚恋观,加剧了两性冲突与对立,打着女权主义旗帜混淆视听,不利于平权运动的发展。应当考虑从社会风气转变、主流价值引导以及自媒体管控等方面控制“田园女权”的传播,更好地推动两性关系和谐发展。
  关键词:女性主义;田园女权;男女平等
  一、对“田园女权”的解读
  1.“田园女权”的盛行与表现
  “田园女权”近几年来在网络上,特别是在微博、豆瓣、知乎等网络社交平台上频繁出现。
  2018年某女星家暴新闻和某男星家暴新闻曾引发网上热议。某女星家暴丈夫新闻的出现时,像一枚炸弹投进了原本波澜不惊的水面,“某女星算是替女人出了一口恶气”“就该让男人知道女人也能家暴你”等评论屡见不鲜。认为某女星行为能够体现女性“反抗男权社会”“为女性发声”的特点。而坚持“家暴作为违法行为,不论行为主体是男是女都应该被抵制”的一些言论基本被前者淹没。而在某男星家暴女友的新闻下,则多是对男性家暴的批判。“田园女权”者就没有再发表“家暴活该”的意见。两相对比,同为家暴新闻,同是违法行为,仅仅由于行为主体的性别差异,就引起了如此之大的舆论反差。
  “田园女权”对待婚姻与恋爱问题的态度十分为人诟病。她们认为女性在恋爱关系中处于支配地位,男性应该服从女性并不断付出,特别是在金钱上的付出。“田园女权”美名其曰“是女性地位上升、男性尊重女性的体现”,但其中暗含“有钱就能讨好女性”的观念,实际上是对女性的物化。重视男性的物质性馈赠,并把这种物质给予与“爱情”一一对应,女性根据这个标准,来判断自己是否应该继续恋爱或走入婚姻。相应地,她们强调女性在恋爱和婚姻中的主导地位而拒绝承担女性在经济和情感上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在职场上,“田园女权”者表现为希望受到工作上的优待,这种优待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求政策层面保护女性免于受到职场歧视等。二是要求企业层面基于男女差异,给女性减少工作量等方面的照顾。三是在个人层面上要求男性对女性的帮助,这种帮助在一些男性看来,是“无理要求”,却被“田园女权”者认为是男性对女性的爱护。
  2.“田园女权”的特征
  “田園女权”中“田园”二字,一方面让人想到“田园犬”“田园猫”等具有中国本土气息的词语;另一方面,又令人联系到世外桃源一般的理想化生活。因此,“田园女权”既有“中国本土性的女性主义”的意味,又具有理想化的甚至歪曲的女性主义的特点。
  根据网络社交平台上有关“田园女权”的言论,可以把“田园女权”的内容归纳为:过分强调女性权利,对男性群体提出不合理要求,拒绝承担女性相应义务。可以说,“田园女权”追求的是单边利己的权利。
  3.“田园女权”与中国的女性主义
  中国的女性解放运动在新的性别关系建构时,并不批判男性,而是以男性为榜样[1]。从抗战时代一直到计划经济时代,“女性站起来”相当于“男性能做的女性也能做”,这是中国独特的情况,是由于一直以来中国女性的解放非常依赖男性的力量。除了逐渐进入原本属于男性的领域,女性仍然承担着原属于女性的家庭领域的责任。在中国多数女性工作的开展是以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的工作为基础的,如反家暴工作、反性侵工作等。因此中国当前的女性主义主要在两个方面探究,一是女性机会的增加,特别是在职场上;二是女性在家庭中的权利。
  女性主义追求的目标本是平等和自由的权利,“田园女权”追求的却是一切的单边利己的权利。“田园女权”甚至会倾向于塑造极其极端的男权社会,利用女权当武器,在更好的男权社会里寄生,实际上“田园女权”有着男权的内核,却打着“女权”的招牌获得好处——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实在是社会的毒瘤[2]。
  二、“田园女权”的盛行之源
  1.女性主义思想的极端化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由于女性参与生产活动的隐蔽性逐渐去除,女性担负着的职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也越来越被显现出来。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女性在经济活动中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当代中国社会,愈多的女性投入到职场中,提出“减轻女性负担”的诉求。
  一部分女性希望自己能够突破男权的桎梏,从家庭琐事中解脱,专心职场;而另一些女性虽参与经济生活,但仍希望能够在职场上得到优待,以使自己能够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家庭上。前者认为,比起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结构,作为丈夫的男性应当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家庭中;后者则期望能够在职场上“能够获得社会的优待”,尤其是政策的优待。2019年3月两会中政协委员张英提出“希望企业为女性设置弹性就业岗位”,就是对后者需求的反映。而“女性弹性就业岗位”提议所引发的偏重职场的女性与偏重家庭的女性之间的争论,事实上也暗含着两种不同生活重心的女性需求的冲突。在这两方需求的博弈中,造就了一部分女性极端化的要求,即:既希望在家庭里丈夫能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又希望在职场上获得更多的优待与保护。——实际上是想尽可能多地享受权利,又想尽可能少地承担责任。
  2.追求个人主义至上的功利风气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发展,功利主义价值观蔓延,部分女性受其影响,形成了功利化的价值观——追求个人利益,不愿承担相应的责任,把义务转嫁他人。
  功利主义影响下的女性,只重视男性对女性的付出,而不给予回应,易形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观念,形成一种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田园女权”者将其描述为“现代独立女性”的特质——女性崛起,男性应当为女性付出,但是忽视女性应有的义务。这种披着“追求男女平等”外衣的论调,十分具有迷惑性。   3.鼓吹“田园女权”自媒体的影响
  相对于传统媒体,在互联网信息社会下,每个普通人都能够成为一条信息的源头,通过网络的传播,提升个人的社会影响力。
  “所谓自媒体是指传播者通过互联网这一信息技术平台,以点对点或点对面的形式,将自主采集或把关过滤的内容传递给他人的个性化传播渠道,又称个人媒体或私媒体[3]。”
  可见自媒体极具“个人化”的特点,这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信息发布者,而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数”。个人的观点,不論正确与否,都可能通过网络的力量得到广泛的传播,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社会价值观日益多元。
  由于审核机制的不完善,审查机构实在难以辨别出“田园女权”藏在“性别平等”外衣下的本质,导致其快速传播并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于是,更多的自媒体在利益导向下,察觉到“田园女权”内在的经济价值,从而抛却了自身的道德底线,宣扬“田园女权”,造成了错误价值观念的进一步扩散。
  三、“田园女权”的可怕之处
  1.物化女性的婚恋观
  受“田园女权”观念影响的年轻女性,在婚姻与恋爱问题中,追求男性对女性的单向付出,尤其是物质方面付出,忽视在精神方面的需求,实际上是将自己物化,把自己与商品相提并论。而被此观念影响的年轻男性,在追求女性时为了满足女性的要求,会降低自己的道德底线,或是降低自尊心,无条件服从女性。
  在男女社会交往上,会要求男性为自己“提供服务”。如,一起吃饭女性不应买单,否则是男性没有担当的表现;或是在恋爱关系中,男性应当经常送女性礼物,且价格不能过低,否则就是不重视女朋友。
  在家庭夫妻分工中,比起夫妻双方共同承担家庭责任,更希望丈夫既发挥经济支柱的作用,又能包揽家务,照看孩子。而女性自己,只是承担少量的家庭责任,却享受到了更多的家庭权利。
  2.“恃弱凌强”的职场特权
  “田园女权”的观念,披上了“性别平等”“提升女性地位”的外衣,十分具有迷惑性。由于“田园女权”者十分重视金钱,但又不愿意自己辛苦付出,从恋爱与婚姻的问题延伸到生活、工作等方面,则会发展成为“不劳而获”“恃弱凌强”的思想观念。
  在职场上,她们仍然认为自己是弱势的,在同等工资水平下,女性的工作量应当少于男性,否则就是“忽视性别差异”“歧视女性”。同时,她们常常认为自己需要他人帮助来完成工作任务,并且男性同事有义务向她们提供帮助。
  表面上,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但是实质上却是助长了女性“不劳而获”的不良风气,在工作方面,“田园女权”的存在更会降低社会对女性在职场表现方面的评价,也给职业女性的发展带来更多的障碍。
  3.被迫“反抗”的男性群体
  “田园女权”在职场上对男性提出的无理要求,给一部分男性带来的感受是“压迫”。这种压迫感导致了一部分年轻男性在两性关系方面的错误认知。
  许多年轻男性产生了“当下女性社会地位已经高于男性”“女性已经开始压榨男性”的想法。一部分受到压榨的男性不得不认为自己也应当行动起来,通过反抗女性“霸权”,重新找回自己的正当地位。这种观念可能会进一步演变为“仇女”态度。在恋爱和婚姻中,表现为男性通过生理上的优势,对女性使用暴力,重新找回男性的自尊与优越感,对女性身心造成伤害。
  由于当前社会的两性状况总体上来说女性仍处于弱势地位,男性群体的“反抗”非但并不能缓解“田园女权”带来的窘境,反而是加剧男女了两性之间的对立与冲突,不利于两性的平等对话。
  四、“田园女权”现象的转变之法
  1.弘扬自立奋斗的价值观念
  田园女权所暗含的“拜金”和“享乐”的观念总是藏得很深,不易为人发现。因此,必须要先剥开“田园女权”的画皮,将其最本质的一面暴露出来。网络受众应当具备一定的分辨能力,主流媒体可以定期对网络流行的观念进行总结,深入剖析其内涵,以培养网络受众的分辨力。
  中国自古以来,一直非常强调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于女性来说,与男权斗争的第一要务,就是要自立于男性,包括经济自立和精神自立。这种自立并非是将男女两性之间画出“三八线”,而是强调女性在保证自己有自立能力的前提下,再在家庭中与男性相互依赖与扶持,砥砺前进。俗语所言:“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不无道理。因此社会应当宣传女性自立自强,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2.促进性别平等原则的落实
  虽然社会上呼吁和强调“性别平等”,但是在具体的行为中常常不能落实,如企业考虑到女性的生理特征,常常会在应聘环节询问女性近期是否有结婚生子的打算。
  “田园女权”看不起“家庭主妇”,但是到底如何平衡男性和女性的地位,却没有更多思考。“性别平等”不应只是个口号,应当思考,如何将“性别平等”落实下来。
  “性别平等”的内核需要澄清。“田园女权”仗着公众对其理解不够深入,才敢明目张胆地披上“性别平等”的外衣,宣扬歪曲的女权。公众有权利也有义务了解我国“性别平等”原则的内涵。“性别平等”应当强调“男女人口能够平等地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4],主张男性和女性的机会平等。
  同时,可通过提升男性福利,实现女性增权。特别是在职场上,当男性拥有和女性同等的权益时,能够为女性提供更多的机会。如一些发达国家的男性也拥有陪产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职场中因女性的生育期而产生的歧视。从这个角度来说,“田园女权”也不能再打出“为女性发声”的幌子,反而会暴露出其“拜金”“享乐”的本质。
  3.完善自媒体的审查管控机制
  自媒体是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技术过快发展而相应的制度建设落后,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建立起针对自媒体等网络新媒体的审查机制。
  一是要明确自媒体的运营规定。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要设置自媒体的“红线”,为自媒体画出底线。
  二是要对自媒体加强审核与监督。一方面加强对自媒体平台监管,由平台完善审核机制,提高文章发布门槛;另一方面要对拥有一定影响力的自媒体账号定期抽查,了解“意见领袖”的舆论方向。
  4.发挥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
  2019年初,自媒体“咪蒙”,由于发布编造文章,被共青团点名批评,引起轩然大波。初步暴露出了“咪蒙”以一些文章所透露的“物化女性”“追求享乐”“崇尚物质”的本质——这是一个让“田园女权”脱下画皮的良好开端。
  面对“田园女权”的风行与扩散,“官媒”先要点出这一事实情况的存在,再动员网络上有底线的“大V”,剖析“田园女权”的内涵,揭开“女权”画皮,将其歪曲的思想内核揭露出来,以协助网络受众分辨有害思想。
  结语
  “田园女权”是中国女性在长期的性别压迫下急切反抗的表现。一方面,它对抗了传统的男权思维,要求女性崛起;另一方面,它走得过急,要求过激,已经偏离了原有目的,打着“性别平等”的幌子,追求的是女性“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与真正的女性主义所追求的平权思想相背而行,完全沦为一种单边利己的性别观。
  “田园女权”是中国女性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偏离。女性不论在生活中还是职场上的弱势地位并没有因“田园女权”的存在而好转,反而使其形式更加严峻。因此,扭转“田园女权”这一歪曲方向,使中国女性主义和性别平等事业重回正轨,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范若兰.试论文化传统对妇女解放的影响——以西方女权运动、伊斯兰女权运动和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为中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2]张冠男.中华田园女权词意考——网络环境传播中女性权利的污名化[J].新媒体研究,2018年05期.
  [3]申金霞.自媒体的信息传播特点探析[J].今传媒,2012年第9期.
  [4]彭希哲.社会政策与性别平等——以对中国养老金制度的分析为例[J].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02期.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720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