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自我和谐与共情、情绪表情识别能力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机抽取某大学心理与非心理学专业各3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情绪表情识别实验,比较心理学与非心理学专业学生在共情能力、自我和谐水平上的差异,探究其与情绪表情识别能力的关系。结果:(1)心理与非心理学专业学生共情识别和共情能力总分上存在差异,且心理学专业学生更高。(2)女生共情能力总分、共情理解和共情应对上都高于男生。(3)共情理解与共情应对及情绪表情识别平均反应时显著相关。(4)情绪表情识别平均分与平均反应时显著相关。
  关键词:共情 自我和谐 情绪表情识别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6-0135-02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思想的冲击,社会关系的错综复杂,人的心理和生理上均承受巨大的压力,由此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人们试图采用各种心理防御以维持自我和谐,也迫切需要优秀的、有专业水平的咨询师提供帮助。自我和谐被定义为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它是罗杰斯人格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评估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指标[1][2]。罗杰斯[3]提出,共情是指能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理解他人,并创造一个互动的交流氛围,使患者感到被理解和不再孤独[4]。马丁指出,共情对心理咨询关系的促进作用、咨询关系质量远比咨询者所使用的技术来得重要[5]。王荣鑫研究发现高共情能力者识别身体表情时易受背景颜色影响,低共情能力者识别中性身体表情时没有这种背景效应[6]。情绪面部表情是情绪在有机体面部的具体外显。面部表情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正确解析面部表情,在修正社会行为中至关重要,它能帮助个体在社会交往中更好地理解及适应社会环境,维持正常社会功能。范美琳等发现,认知方式影响被试在动态表情上的识别成绩,家庭环境因素中,个体对父母亲交往方式特点和个人品质的偏好程度与表情识别能力存在相关[7]。孙铭赛在对大学生微表情识别的研究中发现微表情与情绪智力呈正相关,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城市被试高于农村[8]。
  一、方法
  随机抽取广州某大学心理学专业大三学生和非心理学专业学生各30名,回收有效问卷60份,男女各半,所有被试身体健康,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色弱,均为右利手,自愿参加本次实验。
  1.大学生共情能力问卷
  使用潘孝富等人编制《大学生共情能力问卷》,问卷包含共情识别、共情理解、共情应对三个维度。对各因素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进行了克伦巴赫检验。问卷总α系数为0.85,说明本问卷有较好的信度。
  2.自我和谐量表
  由王登峰等编制[2],该量表包含三个分量表,即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
  二、结果
  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心理学专业与非心理学专业学生在自我和谐得分上差异不显著;性别上男女自我和谐总分女生高于男生,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出生地作为变量也未发现自我和谐总分上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自我和谐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非独生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P>0.05)。
  心理学专业学生在共情识别、共情理解、共情应对三个维度及共情能力上总分都高于非心理学专业学生,其中在共情识别和共情能力总分上两者存在差异。性别上共情能力及各维度上差异不显著,但女生共情能力总分、共情理解和共情应对都高于男生。出生地在共情能力及三个维度上得分差异不显著。心理学生情绪表情识别得分和情绪表情识别反应高于非心理学专业学生,各项差异均未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平。性别、出生地及是否独生在情绪表情识别得分和情绪表情识别反应上差异不显著(P>0.05)。
  相关分析显示,共情能力总分与共情识别、共情理解、共情应对三个维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6、0.71、0.70;共情识别与共情理解、共情应对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29、0.32;共情理解与共情应对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45,共情理解与情绪表情识别平均反应时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34;情绪表情识别平均分与情绪表情识别平均反应时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27,P<0.05。
  三、讨论
  从结果可以看出,本次研究的大学生自我和谐都处于较高水平,心理健康状态较好,自我和谐状况上与以往研究者李彦章的调查研究一致,男性大学生与女性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大体相同。出生地在自我和谐总分上无显著差异,与学者冯庆香发现的城乡之间高中生自我和谐在年龄、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差别不一致[9],可能由于城乡差距逐渐缩小或是由于样本群体不同导致。心理学专业学生在共情识别、共情理解、共情应对三个维度及共情能力总分上都高于非心理学专业学生,其中在共情识别和共情能力总分上两者存在差异。心理学专业学生未来从事心理咨询行业,共情能力是其重要专业能力之一,本次调查心理系学生共情能力强于非心理学专业学生,与预期结果相一致。女生较男生有更高的共情能力,在共情理解、共情应对上也都得分更高,这可能与女生拥有较男生更敏感和依赖的特质及更善解人意的人际交往方式有关。出生地在共情能力及三个维度上差异不显著,这与魏源对大学生共情能力的研究一致。
  心理系学生在情绪表情识别得分上高于非心理系学生,心理系学生可以更快通過表情察觉别人情绪,说明心理系学生更加关注别人的情绪,可能与心理学系学生平时的心理专业技能学习训练有关。情绪表情识别平均分与平均反应显著相关,这说明共情能力与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是有关的。大学生共情能力高,更能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与他们关注他人情绪并对他人情绪表情有较高辨别能力有关。自我和谐是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估指标的一种,其共情能力有利于身心健康,大学生应对它们予以重视。同时,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实际,关注大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帮助他们减少人际困扰,更和谐健康地学习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华,等.军校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9):2916-2917.
  [2]王登峰.自我和谐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1):19-22.
  [3]高晓寒,孙志伟,高树宏,等.暴力犯罪服刑人员的隐性自恋与共情能力[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1):1688-1690.
  [4]徐凯文.共情内涵与译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6):407-408.
  [5]孙燕.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对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意义[J].科技资讯,20l3(30):173-174.
  [6]王荣鑫.共情能力和颜色背景对身体表情识别的影响[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
  [7]范美琳.场认知方式对表情识别的影响[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
  [8]孙铭赛.大学生微表情识别和情绪智力的相关及实验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9]冯庆香.城乡普通高中学生的自我和谐与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
  责任编辑:孙瑶
  [作者简介]陈冠全,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兰勇龙,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808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