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社交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学生对于新的社交媒体有了很强的依赖性。目前社交媒體环境下民办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存在教育手段单一等问题,未能充分利用网络思政的平台,发挥社交媒体的作用。高校辅导员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创新网络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可以提高思政工作的时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社交媒体 民办高校 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6-0151-02
  网络的飞速发展,各种新的社交媒体的普及,有效提升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扩大了传播的范围,使整个社会更加便捷地交流与沟通,但是同时也让信息变得更加混杂,给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校辅导员更要贴近学生生活,站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更应精准把握好新形势、新手段,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本文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分析高校辅导员利用新社交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研究目前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策略建议。
  一、社交媒体环境下民办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1.未能把握网络思政的主阵地
  新的社交媒体普及,使教育沟通方式实现了“一对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关注学生的各种社交媒体,教师可以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经调查,高职大部分学生在社交平台关注的是娱乐、游戏、美食等,对于高校或者其他教育类账号关注较少,这体现出高校的网络思政教育建设并未适应新形势下学生的思想动态发展,无法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
  2.教育手段、方法单一,未能充分发挥社交媒体作用
  高校层面:很多高校都已经意识到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也相继开通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但是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将传统的说教式内容搬到社交平台,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引发学生的共鸣。高校宣传部门媒体素养不足,没有品牌意识,未能将院校社交媒体平台做大做强,作出特色,引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经调查,高校学生会在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跟风式关注一些账号和内容,爆发式传播一些信息,如果能把握好这些爆点加入到高校发布的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当中,可以迅速引发学生关注和兴趣。
  辅导员层面:许多辅导员事务性工作繁忙,利用QQ、微信等平台下达通知,传递文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辅导员的工作效率;但是对于社交媒体教育意义的认识严重不足,只是被动接收学生发布的相关信息,并未能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二、社交媒体对于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1.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时效性
  传统的教育方式是面谈或者开班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碍于各方面的情感因素,有些情绪学生不会在面谈时充分表达,起不到良好的沟通效果。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沟通变得容易,文字交流的方式更加内敛,当面无法表达的内容用文字交流的方式更容易表达出来,有利于辅导员老师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2.促进辅导员沟通方式的多元化
  社交媒体也形成了多元化发展,除了文字之外,视频、表情包、红包等媒介层出不穷,越来越丰富。辅导员可以利用这些媒介在社交媒体中与学生沟通。比如QQ群中的斗图功能、红包功能等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使沟通内容和方式更富有感染力,拉近辅导员和学生的距离;网络流行语、新闻事件,是学生关注的热点,如果能很好地把握这些热点词汇,并运用到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调节教育气氛,使得辅导员形象在学生心中更接地气。
  3.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平台
  信息时代网络提供了大量的即时信息,学生可以迅速了解这些信息,并且传播。此类信息传播载体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容易激发学生的观看兴趣。相比较传统的说教式方法,网络平台更能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辅导员老师可以通过主动添加学生的QQ、微信,关注学生的微博号、抖音号、直播账号等,了解学生的动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在处理学生问题上有的放矢。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与辅导员老师互相关注,能够更深刻地了解老师的工作和生活态度,拉近师生关系,增强辅导员老师与学生的交互性和平等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社交媒体环境下提升网络思政教育水平的策略
  1.平台建设:创新研究,作出特色
  目前在高校中,各个部门和班级都建立了QQ群、微信群、公众号等,但缺乏突出的特色,因此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其发布的内容鲜有学生主动点击查看。在这种情况下,应结合高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价值需求,打造特色平台,紧抓社会热点,将官方平台做大做强,提高社会认知度和认可度,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提升学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发布内容避免“假大空”,做有温度的网络思政平台,注重生活化、微小化,贴近学生生活,将学生日常密切关注的难点、热点、疑点作为主要的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充分发挥社交媒体的优势,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保驾护航。
  2.贯彻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提升辅导员的社交媒体素养
  高校目前的思政教育对象为“95后”“00后”,他们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强调自我感受,传统的刚性管理和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思政教育工作。辅导员老师应秉持以人为本、刚柔并济的育人和管理理念,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话语权,通过各类社交媒介详细了解学生的日常状态和学生的诉求,捕捉学生关注的热点,通过这些社交媒介与学生互动,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疏导,提高思政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辅导员老师应注意培养自身的媒介意识,不断学习,转变观念,创新工作形式,深入网络世界,全方位了解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网络思政教育的能力。
  3.提高学生信息甄别、整合能力
  社交媒体充斥的大量信息中有许多虚假内容,“90后”“00后”学生思维活跃,有较为强烈的好奇心,因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思想单纯,对接受到的信息缺乏辨别能力,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提高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势在必行。首先,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学生,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要辨别信息的真伪,学会独立思考,不要轻信传言、以免以讹传讹。其次,社交媒体传播的信息涉及领域广,内容零散,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信息资源整合能力,吸收有价值的内容,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水平。最后,强调责任意识,网络环境和平台是公众的平台,信息传播迅速而广泛,因虚假信息、消极信息造成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控的,作为大学生更应该有责任意识,不攻击抹黑他人,不发表反动言论,为自身传播的信息负责。
  社交媒体的广泛运用,使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均发生了较大改变。社交媒体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民办高校和辅导员老师应科学地利用社交媒体,创新网络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扩大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崔志强.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途径研究[J].农家参谋,2019.
  [2]许海光.新媒体视域下对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190-191.
  [3]许浩.社交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探究[J].科学大众,2019(8):128.
  [4]王雪.“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分析[J].智库时代,2019:7-8.
  [5]戴艳波.新媒体视域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才智,2019:172-173.
  责任编辑:张正吉
  [作者简介]律静,山东华宇工学院助教,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张现磊,山东华宇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学生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811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