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银发增辉 共御疫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牛静怡

  疫情之下,各地老人生活如何,能否安稳度日?这也成为了社会各界关心关注的话题。而自立自强的老年朋友和热心可靠的社会工作者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令人放心的答卷。
  老兵站岗视频授课
  叶如陵曾志愿服务西藏医疗卫生事业31年。退休后,他回到自己居住的朝阳区西坝河西里社区,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以志愿者的身份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健康服务,并带动更多医疗志愿者组成了“叶如陵团队工作室”,在社区里的“爱心小屋”义务为居民量血压、看病咨询、心理抚慰,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身边的活雷锋”。
  疫情期间,叶如陵把义诊转移到了线上。为了方便居民咨询看病,他把自己的电话、微信向社区居民公开每天24小时在岗服务。一通电话、一条微信就是响应的号令,“唠家常”般贴心的义诊和陪伴,成为了社区居民疫情期间的一剂安抚“良药”。
  从2014年起,叶如陵每年都要撰写一本《老年保健知识手册》为在社区居住的老年人做好健康科普服务,目前已经出版到了第六册。宅在家里的这段时间,他已经完成第七册的书稿。
  疫情当前,作为一所大学的校外辅导员,叶如陵还通过视频的方式,为青年学子送去鼓励和祝福,希望大学生们听从学校统一安排,做好自我防护,用实际行动向青年人,传递志愿者和榜样的力量。
  与空巢老人结对子
  疫情期间,天津市和平区南营门街保洁队员王继保与“空巢老人”曹艳云在世昌里社区居委会举行结对认亲活动。王继保成为了和平区疫情期间招募的“爱心助空巢”项目志愿者。
  王继保是在和平区生活、工作了33年的农民工,当初他是和平区“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项目的关爱对象。他爱岗敬业,甘于奉献,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中国好人”、优秀志愿者。疫情发生以来,王继保努力做好社区一线扫保工作,火线入党以预备党员身份向社区党组织捐款1000元,同时提出愿想再与一位空巢老人结成帮扶对子。经过南营门街街志愿者协会牵线,终于实现。70岁的曹艳云老伴儿过世,孩子不在身边,腿脚不便,日常生活有许多不便。得知王继宝要与自己结对子,老人非常高兴。认亲仪式上,曹大娘紧紧握着王继保的手说:“你是好人,我太有福了!”
  守岛老人不畏风雪
  大连长海县的王桂秋今年60岁,她组建了一支拥有40多名志愿者的队伍。已是花甲之年的她年初刚刚当上了姥姥,原本打算过了年去看望还没满月的外孙女,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她的计划。她没有选择与女儿、外孙的团聚,而是主动请缨,留在海岛上,为抗疫贡献力量。
  特殊时期,防控疫情人人有责。在王桂秋的号召下,镇红十字会的志愿者纷纷报名加入到疫情防控的队伍,但考虑到队伍中志愿者年龄偏大,属易感人群,王桂秋只挑选了6名队员参加抗疫志愿服务工作,即便是这样,他们的平均年龄也在60岁,最大65岁,最小的也有53岁,别看她们年龄大,却同样凝聚着抗击疫情的勇气和热情。没有消毒液,王桂秋就到镇防控指挥找领导申请,没有消毒器具,她自掏腰包购买消毒器具,带领志愿者每天坚持对沿街商户进行消毒处理,向过往群众发放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单有群众对疫情防控政策和要求理解不及时的情况,主动承担起疫情防控的宣传工作。一天下来腰酸腿痛,但王桂秋却没有半句怨言。无论是刮风、下雪还是大雾天气,她始终坚守在卡点,从未缺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面前,人人都是战士。
  志愿者“云陪伴”
  “爷爷,别担心,治疗高血压的药已经去买了,下午就给您送过去。”25岁的张盈杰是宁波银巢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疫情期间,他不仅报名参加了“小电长”志愿服务,还主动结对部分低保老人,每天忙着给老人们送口罩、帮忙采购药物。“独居老人普遍孤独,电话联络时,爷爷奶奶们经常一聊就停不下来。”张盈杰笑着说,“有些奶奶会跟我煲一个多小时的电话粥,我答应她们,等疫情结束去她们家里陪着聊聊天。”
  这段时间,张盈杰几乎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有时候为了给老人送药,他上午在市中心采购,下午驱车一个多小时到镇上送药。“每次只要看到爷爷奶奶们笑容,感觉一切都值得。”
  宁波鄞州打造可持续的“云陪伴”,发起防疫“小电长”志愿服务。据了解,银巢养老服务中心每天收集了解老人需求,在第一时间对接相关单位及公益组织,提供服务。每一个“小电长”志愿者会结对5位老人,定时和独居老人通电话,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传达疫情信息及防护措施,并提供线上家庭医生、在线心理咨询等服务,实现“云陪伴”。
  74岁的独居老人老万一直在为口罩发愁。第二天,“小电长”志愿者就把口罩送上门。83岁的王雅莲已经把结对“小电长”当成自己亲孙儿,每天主动给“小电长”打电话。疫情结束后“小电长”也不会消失,将为特殊困难老年群体提供长期、可持续“云陪伴”,用电话传递温暖。
  很多地方在疫情甫发时,就发放《给老年朋友的一封信》,告诉他们防止感染的各项措施,纾解他们的心理问题。虽然养老机构的大门临时关闭,但关爱之门却一直敞开,诸如:亲属的视频联系、心理咨询服务、不出门的娱乐活动等,就連老人配药也有对口支援的医疗机构。老人绝非“社会累赘”,他们作为特殊人群理应受到社会的特殊关爱。老人能否安度晚年,尤其是在紧急状态如疫情暴发期间是否安稳,乃是丈量国家文明、城市和谐的标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004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