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人的物化状态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人的物化现象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而深刻的论述,揭示了人的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交换的必然结果,并分析了以人的依赖性的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解体的历史条件和以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交换的社会条件,在普遍交换的社会中个人的存在呈现出的独立和孤立的状态。当前,讨论的重点在于解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的物化理论,对于分析个人的现实生存状态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交换 物化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7-0241-02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所探究的物化现象已经是一种客观的事实。现实的个人的本质呈现出物的属性,社会关系也是人的物化的结果,也就是说,对于人而言物是异己的、独立的存在,人受到外在抽象的统治和奴役,这是人的物化问题的核心问题。
  一、从人的依赖性到物的依赖性
  马克思对物化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首先确立了研究和分析问题的切入点,即“现实的个人”,换句话说就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物质生产活动的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是以前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依赖关系解体为前提,又以人与人之间的全面而普遍的联系为前提。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个人的存在状态呈现出抽象的普遍的外在的特征。
  (一)物的依赖性产生的条件
  从人的依赖性到物的依赖性的两个前提条件分别是: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解体和社会普遍交换的确立。
  1.物的依赖性产生历史前提
  马克思研究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前提和过程,也对之前的社会形态进行了研究。在资本主义社会对物的依赖关系是建立在以对人的依赖存在状态的共同体解体前提之下:第一,劳动者失去土地的所有权。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土地是人的主要财富和进行生产的劳动对象,劳动者失去土地的所有权,必然导致劳动者丧失自己的劳动对象,没有劳动对象的劳动者也失去了自己的生存基础。第二,劳动者与劳动资料分离。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拥有属于自己的生产资料,劳动的结果只是满足于自己的生存需要,而非为了交换。生产资料的丧失也使得劳动者没有满足于自己生存的必要生产资料,成为一无所有的人。第三,劳动者对共同体的人身依附解体。前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的人身自由被束缚在土地或庄园之中,依附于共同体才能生产出自身生存所需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而社会性的普遍交换促使了拥有独立性的个人出现。
  2.物的依赖性产生社会前提
  政治独立并且丧失了生产对象和生产资料的人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种条件下,一无所有的个人的状态:第一,一无所有的个人有生存的需要。一无所有的个人的生存需求使得他必须出卖自己的劳动能力,也就是成为工人,在工厂里劳动以换取工资也就是生存资料。第二,作为具有一般劳动能力的纯粹主体存在。工人的肉体只是作为纯粹保存劳动能力而存在的。工人在劳动的时候没有任何的劳动对象和生产资料,只是作为一般劳动能力在形式上的主体存在,在生产过程中工人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性,单纯地作为保存劳动能力的身体而存在。第三,工人和工厂主之间的自由交换的基础——货币的流通。双方之间交换的基础是交换价值,這和前资本主义社会统治和奴役关系有所不同,工厂主以交换为中介,自己拥有货币即一般等价物,与工人的劳动能力进行间接的和“等价”的交换,获得工人劳动能力的使用权,而工人得到了满足自身生存需求的生产资料。
  (二)物的依赖性产生原因
  马克思对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的生产活动状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现实的个人是构成社会的相互关系的基本实体。通过人的具体的生产方式来研究人的存在状态。
  1.个人之间的普遍关系建立在交换和作为中介的交换价值之上
  现实的个人的生产活动,是依赖于其他的个体的生产活动,或者说个人的生活资料依赖于他人的生产活动;他人的生活资料也依赖于其他人的生产活动。人的全面依赖关系是以社会的交换普遍性为基础的,“既要以生产中人的一切固定的依赖关系的解体为前提,又要以生产者相互间的全面的依赖为前提”[1]103。不难理解,以交换为中介产生的个人之间的互相依赖,构成这个社会的联系,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表现以交换价值为中介的劳动之间的交换,因此每个个人只有通过彼此间的对象性活动的产品的交换,才能使自己的劳动或产品成为自己的劳动或产品。个人必须生产出具有交换价值的一般产品,而这个产品具有一般价值形式,在社会交换中以一般等价物表现出来,即货币。每个人所拥有的一般等价物或货币,是可以通过交换来拥有支配和占有他人的劳动的能力的,所表现出来的现象是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自己同社会的联系。
  2.个人之间的互相关系表现为与自身相异、独立的一种物的关系
  人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呈现出的人的社会性,对于劳动的个人来说是物化的,展现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个人的活动不是个人的本质展现,也非展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现实的个人相异己和独立的一种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是不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或者说还是由彼此之间毫无关系的个人在生产活动中、产品交换中而产生的。同时人的对象性劳动之间普遍的交换已成为人的生活和生产的前提,使毫不相干的个人相互彼此进行普遍的交换,其实质就表现为物的属性。
  3.个人以交换价值为生产目的而去进行生产活动之时,实现社会交换的普遍性
  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生产活动必然摆脱“人的社会关系”和狭隘的共同体的限制,而后在社会大生产的阶段下展开,人从这个对人身束缚的社会中政治解放就成为历史的必然。但是,人摆脱了狭隘的共同体,自己的能力却成为异己的能力,自己的自然关系转变为以交换为中介的物的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式,在这种形式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要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1]107也就是说,人的劳动能力成了外在他者的能力,人的劳动结果成了外在他者的劳动结果,人的关系表现为物的关系。这种社会普遍物的依赖关系是以普遍的交换为基础而发展出来的,现实个人受到这种抽象的统治。   二、人的物化的表现
  工人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中,自身逐渐成为独立化、片面化、孤立化的个体。在以交换价值为目的的生产方式中形成了人对物依赖的社会关系,个人之间发生的关系只是价值的客体形式或者说作为抽象物的关系。
  (一)孤立的个人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社会形式下个人则表现为孤立的个人。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为了产品的交换和获取交换价值为目的的生产,个人的劳动产品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而是满足他人的生存需要,同时个人的生存需要是通过他人的劳动产品来满足的。个人的生存需要是通过他人的劳动产品来满足,这里需要承认一个事实是,个人必须是独立存在的,是产品的生产者和所有者,否则,两个独立的个人的产品是两个个人的劳动产品,是无法进行交换的。在自然形成的人身依赖关系的社会形态下,人不是处在独立存在的状态,而是从属于这种社会形态下,个人的劳动和劳动的产品也属于这种共同体之中,人身依赖关系的共同体拥有对人的劳动产品直接分配的权力,商品的自由交换是无法实现的。因此,以获取交换价值为目的的生产是以人的独立和自由的存在为前提,同时对于个人的独立、自由、平等又是这种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这样“平等和自由不仅在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交换中受到尊重,而且交换价值的交换是一切平等和自由的生产的、现实的基础”[1]199。以交换价值为中介进行交换之中,个人的交换的方式、形式、对象都是可以自由选择的,个人在交换过程之中表现为独立的。在对物的依赖社会关系之中的交换,个人摆脱了之前的人身束缚的人身依赖关系,个人则表现为独立的、个体的、孤立的,不再是被束缚在共同体的附属物的个人。
  (二)人的独立性
  在关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问题上,马克思论述到,在以交换价值为目的的生产的基础上实现的个人的独立、自由,只是直观的、片面的、有条件的独立,不是真正的独立。在这种生产形式下人与人彼此直接的交互、依赖发展是为了间接的依赖,由人的依赖社会关系发展为偶然的人与人之间的依赖,由具体的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发展为普遍的、抽象的依赖关系。“这些外部关系并未排除‘依赖关系’,它们只是使这些关系变成普遍的形式;不如说它们为人的依赖关系造成普遍的基础。”[1]58在前資本主义时期的共同体,人与人彼此间的依赖是直接的、具体的,人能清楚地意识到共同体的存在。在物的依赖社会关系、在以交换价值为目的的生产中,由于人与人彼此间的依赖具有偶然性、间接性,自然的人发展成为了抽象的人,人只不过在这种抽象社会形态统治下成为孤立的人,人的独立和自由只是形式上的独立和自由,每个个人受到抽象的物的奴役,而彼此之间的关系呈现为这种抽象的物的关系。
  进行物质生产的现实的个人独立性只能在发达的社会关系中才得以实现,而这个前提是一般性交换的存在,一般性交换的存在又是以生产交换价值为目的的物质生产。个人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才能进行生产,同时个人的生产需求也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得以满足,独立存在于社会之外的个人是不存在的。“他已经是在某种联系中,在某种生产条件和交往关系中进行生产,这些生产条件和交往关系是经过某种历史过程才形成的,对他本人来说表现为自然的必然性。这样,个人生产的独立性,就由在分工上取得相应表现的社会依赖性得到补充。”[1]351因此,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现实的个人的独立只是虚幻的独立,只是确立在对物依赖的基础之上。离开人的社会关系和共同体来探索人的独立性的问题,只能是一个抽象的问题,个人的独立性问题只能从一定的社会关系下人的生产出发去解释。
  三、结语
  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的三形态说,充分肯定了这个人对物的依赖性的存在状态的资本主义对于以人对人的依赖性的存在状态的前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意义,并且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历史进步,同时也为人的解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和基础。如马克思所述,资本主义社会这种以生产交换价值为目的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现实的个人相对立,成为现实的个人的进一步发展和解放的障碍。在这种抽象的共同体中,人的解放是历史的必然。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景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282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