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媒体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媒体在当今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广泛运用,其中就包括高校教学领域。新媒体不仅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技术、新思路和新方法,而且有效促进了现代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然而,新媒体在高校教学改革中也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自身优势未得到有效发挥,忽视传统课堂师生交流,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运用策略,包括促进课堂的互动性、增强课堂的开放性、突出师生的主体性等。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7-0016-02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不断革新,新媒体应运而生。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优势和特色更加鲜明,表现为时效性、互动性、个性化、多样性等特征[1]。新媒体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如各种数字终端、移动电视、触摸媒体、数字广播、桌面视窗、手机等。新媒体有效促进了现代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媒体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优势体现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勃兴,高校传统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被赋予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他们不再只是高校课堂的接受者,而是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从长远来看,新媒体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教学手段中的优势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二者之间的信息交互以单向传播为主。而随着新媒体的运用,教师可以借助3Dmax、Authorware、Flash动画、三维动画等技术,使课堂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学生也更易接受和理解。这样,不仅能有效缓解教师因单向授课带来的疲惫感,而且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授课的效率。
  2.在教学内容中的优势
  新媒体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加快了教育传播的速度,提高了信息共享的程度。新媒体教育资源的普及,既可以提升受众使用新技术开展教育学习的能力,又可以更好地依托新媒体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因此,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授课,大大提高了教师讲授的信息量,而利用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平台发布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学习内容。另外,将新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地开展科学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
  3.在教学模式中的优势
  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在新媒体环境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学生的潜能也被更好地挖掘。新媒体在教学模式改革中的作用,并不只是技术与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以技术为支撑,以教学内容为核心,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宗旨,三者相互协助、有机融合的结果。新媒体为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创造了新的空间,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新媒体运用于高校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虽然新媒体的发展,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使高校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上都有很大的改进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内容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延伸,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高校教学改革过程中,新媒体的应用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问题。
  1.新媒体的优势未得到有效发挥
  由于新媒体教学模式形式新颖、广受欢迎,因而受到了高校教育者的推崇。他们认为,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已有经验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影响,容易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不求甚解。而运用新媒体开展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备课、授课,更重要的是,它还能推送大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一方面,高校相对专业的教学内容大多通过书面语言文字传输给学生,这些内容与学生的个体经验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广告学、播音与主持等专业,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些又无法从课堂上直接获得,而虚拟仿真等新媒体技术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另一方面,新媒体教学模式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提供更多的感官刺激,使课堂教学更加活泼、生动,真正发挥寓教于乐的作用。
  然而,从目前高校在教学改革中对新媒体的运用情况来看,新媒体只是在教师授课过程中扮演了“演示工具”的角色,新媒体的交互性、个性化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外,由于新媒体对技术的依赖性较高,对使用者的操作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师和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字技术成为新媒体发挥教学功效最为重要的一环。
  2.对传统课堂师生交流的忽视
  交互性是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最为突出的特点。新媒体的交互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不再是单向传播,而是双向传播;二是参与信息交互的个体对信息拥有控制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人们开展信息交流的渠道更加顺畅便捷,参与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有选择地进行交流。新媒体的这种交互性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因为它打破了传统课堂固定时间、固定空间的桎梏,师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线上、线下的沟通交流。正因如此,许多高校将新媒体作为师生交流的主要工具。然而,大量实践表明,在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间面对面的直接语言交流比新媒体交流更易获得良好的效果[2]。如果将新媒体直接硬搬到课堂上,来取代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师生语言沟通,忽视传统课堂的师生交流,反而对知识传授产生抑制作用。
  三、新媒体助推高校教学改革的路径
  1.促进课堂的互动性
  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视为教學资源的创造者和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不仅是将学生视为教学的对象。为了贯彻这一理念,教师应该在课前了解学生的“经验”,即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前期掌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同时,在课堂授课阶段,要留心学生的学习状态,按照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接受能力和水平开展教学活动。另外,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台上进行“传道”“授业”“解惑”,以一对多的形式面对学生,很难充分顾及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受制于有限的课堂时间,师生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的机会相对较少。学生们即使对教师的授课内容产生疑惑,也因时间问题而被忽视,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高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借助新媒体技术解决师生间交流、互动不足的问题,使教师有能力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课堂表现,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样将会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与学生之间也会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2.增强课堂的开放性
  虚拟性是新媒体最为重要的基本属性。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新媒体也衍生出了许多虚拟商品、虚拟人类、虚拟社会等具有虚拟价值的产物。新媒体的虚拟性运用在信息传播领域,不仅指信息本身的虚拟性,还包括传播关系的虚拟性。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是相对既定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也是相对既定的。在这种封闭的空间中,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知识。然而,随着新媒体的融入,教师可以创造出一种虚拟的情景,让封闭的课堂发展为生动开放的课堂。例如,为提高学生的实训水平,许多高校建立了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打造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学会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实现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3.突出师生的主体性
  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应当是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和交往,是“催化剂”和“助燃剂”,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主体依然是教师和学生。教师的教学过程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是一种心灵的交流、性格的陶冶、人格的培养过程,教师不仅要督促学生完成规定的学业任务,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这些都不是新媒体技术可以直接实现的。尽管新媒体技术为高校教学活动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与“学”,并不只是一个知识传播的过程,同时更是一个艺术的表达过程。因此,高校在教学改革中,要充分认识新媒体的优势和局限性,合理利用新媒体来服务教学、服务师生。正如迈克尔·德图佐斯所说的那样,“点燃学生心中的求学之火,树立教师风范,建立起学生——教师纽带,才是成功学习的关键要素。这些首要条件将不会由信息技术提供,即使信息市场能根本改善学习,教师的现身精神和能力也将是最重要的工具”[3]。
  四、结语
  近年来,新媒体的出现对高校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数字化教育给现代化教育带来的挑战。“由于社会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地位低者更容易、更快地获取信息,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就愈加呈现出扩大之势。”在新媒体环境下,一些偏远地区由于生产落后、新媒体技术滞后等,与现代新媒体教育资源严重脱钩,而一些发达地区则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新媒体弥补教育的不足。如此将拉大贫困地区受教育者与现代化教育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后期教育质量乃至整个生活。此外,网络语言的滥用或不规则使用,也会对学生的知识信息传递造成影响。因此,高校在运用新媒体开展教学改革时,要充分了解受众群体的特点和实际,而不能盲目跟风,要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呈现最優化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尹章池.新媒体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2]刘珊.试析移动新媒体时代的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7).
  [3]马和民.网络社会与学校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赵慧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282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