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大学生传媒创业看创业知识与机会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从大学生学业与创业的关系出发,在分析专业知识学习和创业机会开发双阶段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与创业机会开发的关系分析框架,通过对一个大学生传媒创业项目的跟踪访谈和调研,分析了专业知识学习与创业机会开发的四种匹配类型,同时提炼了匹配的动态过程。研究发现,专业知识可以与创业项目实现结合,在一定条件的保障下,二者不仅可以共生,而且能够对人才培养和创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并且具有开放性和可持续性的价值。本研究为大学生创业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新观点,也有助于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创业;知识;学习;机会开发;匹配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5-0077-04
  一、引 言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成为校园里的热潮。在各项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中,大学生能够休学或停学创业的规定,吸引了不少学生,不过,也有一些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这种做法会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素质提高。大学生应不应该休学创业,这个问题的前提假设是,学业会影响创业,而事实上,学业与创业并不矛盾,二者之间存在内在联系,联系的纽带就是知识。知识是学生学业的重要载体[1],也是创业机会的重要来源[2]。通过知识的学习可以在学业上获取进步,与此同时,新知识的生成和价值实现也会促进创业机会的开发[3]。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创业,并非水火不容。为了验证这个观点,并揭示背后的作用机制,本文以大学生专业知识作为切入点,结合大学生创业机会开发的过程,运用一手调研案例,进行研究,以期总结和提炼大学生专业学习与大学生创业之间的动态联系,为合理引导大学生创业提供参考。
  二、学业与创业基本概念
   创业机会开发是通过配置资源、行动和投资使感知到的机会得以实现的过程。创业的本质与个体对机会的评估和开发有关,几乎所有的创业者都需要经过机会开发这个必要步骤才有可能创建成功的新企业。创业机会开发内部也呈现阶段性特征。依据McMullen和Shepherd两位学者提出的从环境信号到创业行为的阶段性模型,创业机会开发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他人机会”阶段,意味着创业者不再忽视环境信号,认为有一个对他人而言的机会,存在“他人机会”信念;二是“自我机会”阶段,意味着创业者不再犹豫不前、认为这是属于自己的机会,存在“自我机会”信念。上述过程涵盖了创业者个体层面的行为要素,勾勒并细化了创业者在创业机会开发行为中的内部演进脉络。
   专业知识学习的第一阶段是知识的获取。虽然专业知识的学习阶段呈现连续性,但是,专业知识学习的起点一般是对知识的获取[4]。这就意味着教育首先要关注知识的构成、内涵、属性等基本问题,在教育早期树立一个基本框架,涵盖和整合专业知识的基本要点,并运用教育手段让学生理解并吸收这些知识[5]。专业知识学习的第二阶段是知识的应用。专业学习是以最终价值实现为目标导向,因此,有效的教育离不开富有成效的知识运用和开发[6]。研究认为,创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是一个“设定创业遗传代码”的过程,即教育要将创业意识、能力等关键特质传承给受教育者, 并使之内化成为一种特有的创业素质,最终带来人力资本的优势,推动现实经济的发展。因此,知识的传授必须要转移至知识的运用,通过多种实践形式将内化的知识外化为具有商业或市场价值的组织或产品。
  三、学业与创业匹配框架
   在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两个阶段和创业机会开发的两个阶段基础上,可以梳理出如下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专业知识与创业机会开发的匹配呈现四个领域,即知识的获取与他人机会的匹配(A),知识获取与自我机会的匹配(B),知识应用与他人机会的匹配(C),知识应用与自我机会的匹配(D)。而这四个领域,并不是相互孤立的,彼此之间呈现动态递进联系,而且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有其现实载体和行动。
   A领域主要体现了大学生创业想法生成的环节。具体而言,是指大学生获取了新的知识,结合对外部市场和环境的认识,产生了某种想法或创意。B领域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创业计划制定的环节。大学生通过对他人机会的感知,结合自己获取的机会,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将生成的创意进一步推进,形成了初步的创业计划。C领域主要体现了大学生创业项目市场测试环节。虽然大学生不一定意识到这是在做创业实验,但实际上,大学生将自己的创业计划,通过小规模和样品的方式进行市场推广,就是在进行一次基于项目原型的检测,而这个过程,再次回到了“他人机会”,但是,与A领域不同的是,在C领域大学生更多地是在将自己已经获取到的知识进行应用。D领域主要体现了大学生启动和升级创业新事业的环节。例如,在验证创业项目之后,通过相应的流程,成立自己的新企业或者新组织,来运营和管理自己的事业,这既是自我机会的实现,更是将知识最大化应用并发挥价值的阶段。综上可见,大学生创业过程,其实就是专业知识与创业机会开发的匹配过程,表现为从A、B、C到D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检验并剖析上述路径模型,本文选取了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大特写影像工作室”的创业案例为分析对象。案例选取的依据主要在于:一是案例的代表性,该校的优势特色专业为动漫和传媒专业,拥有动漫产业核心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这一国家级研发推广平台,可以较好地保证本研究对专业知识系统性的要求;二是案例的深入性,笔者作为学院从事创业教育和指导的老师,参与了国家动漫创意产业基地人才培养与研发中心的相关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素材和资料,便于开展跟踪访谈;三是案例的特色。该校创业活动较为活跃,案例所在的动漫与传媒学院在校大学生创业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且多与专业结合,同时还有教师共同参与,因此,较好地体现了案例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同時,本研究还注意搜集二手资料,以确保案例分析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四、基于大学生传媒创业的案例解析
   (一)匹配A:创业想法生成
   大特写影像工作室当时是由动漫与传媒学院一名大三的学生和四名大一的学生创建的。最初,他们并不相识,只是因为大三学生张闯闯在专业学习中要拍摄一部片子,所以结识了另外四名大一学生张皓、杨瑾、周光辉和刘永恒,而这些大一学生当时只是当演员和后勤,只有高年级的张闯闯从事导演和摄像的工作。由于大家在工作中配合融洽,更重要的是,彼此都是摄影爱好者,虽然谈不上学霸,但是对专业学习实践充满兴趣,于是五个人就有了一起做点事情的想法,后来一拍即合,打算成立一个工作室。在这个过程中,这五名大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分析和识别创业机会,产生创业想法,反映出专业知识与创业机会的初级匹配。
   (二)匹配B:创业计划制订
   这些大学生制订的创业计划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规划了彼此的团队分工。例如,张闯闯把握大方向,杨瑾和刘永恒主要负责拍摄和后期制作,张皓是总调度,负责每次拍摄前统筹人员和设备等,而周光辉沟通能力很强,就担当起公关、文案的职责;二是规划了创业项目的业务内容。在他们的创业计划书中写到,大特写影像工作室主要从事拍摄微电影、专题片、宣传片、企业形象片、酒店展示片、政府专题汇报片、专业MV、大型会议、毕业纪念片等视频项目,同时也兼顾晚会、婚礼、生日聚会、毕业照等摄影项目。由此可见,他们在“自我机会”的导向下,将所获取的知识通过创业计划的方式展示出来,从而形成了专业知识与创业机会的进一步匹配。
   (三)匹配C:创业项目测试
   这是指大学生将自己的创业项目推向市场进行检测的过程。大特写项目第一个比较正式的校外单,是给一个蔬菜沙拉发布会拍短片。由于前期沟通不到位,到拍摄的时候差点误了大事。团队领导张闯闯回忆说,“我们当时是两个摄像,一个摄影,机位安排不恰当出现了镜头重复的问题,但更大的失误是一位大领导上台讲话的镜头没有拍到”,当时对方看了他们拍摄的视频后很生气并对他们发了火。“但幸好我当时让那个领导摆拍了一个镜头,花了很长时间做后期,做出来的视频他们很满意,也跟我们道歉了”。张闯闯还谈到,经过这次事件后,每次的前期沟通工作他们都非常重视,仅仅沟通这一项工作常常能花上一两周。这个环节,让大学生创业者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而实际上,这也是再学习提高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是“他人机会”导向的,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实现了与专业知识应用的匹配。
   (四)匹配D:创业事业升级
   通过初期的积累,大特写工作室积累了一些老客户,并且也具备了一定的硬件设施。创业团队通过经验的总结以及与客户的沟通交流,对影像市场有了一个较为客观的把握,进一步将工作室前期工作定位为从中端做起。经过实际的考察,他们发现中端市场现在竞争比较小,通过部分广告的投入和口碑的积累,在这一块市场能较快的打开知名度。同时,他们还发现,“我们本身来说,具备着较强的专业素质”,“科班出身和在动漫与传媒学院经历的专业体系的训练”,让他们“掌握了摄影摄像器材的操作能力和各种主流后期编辑软件”,从而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从中可以看出,专业知识运用已经成为“自我机会”实现的推手,可以说二者的这种匹配推进了创业活动成为一个有价值的新事业。
   表1是在对上述案例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专业知识学习和创业机会开发的匹配类型和动态发展过程。
  五、启示与结语
   通过对大特写影像工作室创业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专业知识与创业机会的开发,是可以实现有效匹配的。不过,这种匹配不是自然而然生成的,而是一个创业内外多要素协同的结果。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讨论影响二者匹配的关键要素。
   首先,学校需要为专业知识与创业机会开发提供匹配的平台。大特写影像工作室最初的业务,都是依托学校和学院进行,学校的老师和管理者给予了正式和非正式的指导与帮助。例如,团队独自创作了多部制作优秀的微电影,有些微电影还依托学校拿到了省内的一些奖项,甚至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这对他们创业的成功具有促进作用;其次,教师需要注意为创业团队的完善提供匹配的机会。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打通大学生专业知识获取和应用的环节,通过多种形式增加市场经验。例如,张皓提到,“我们在学校积极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拓展社会适应能力。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独立与客户接洽,拥有独立的接纳项目能力。同时,我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创业技能培训课程,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开拓了视野,学习了经验”。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给予现实关注;最后,社会氛围的引领也非常重要,而引导大学生积极回馈社会是各项政策的落脚点。鼓励创业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大学生找到一份工作或者解决了生存问题,还需要让他们在创业过程中产生回馈社会的理念。大特写工作室的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坚持“取利于民,服务于民”的想法,动用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拍摄了大型手语公益MV《和你一样》,努力“为公益事业做出了自己的一份小小的力量”。这也是大学生基于知识的创业长远价值所在。
   需要说明的是,大学生专业知识与创业机会开发的匹配不是一个封闭的过程,而是一个开放的、能够影响和带动更多大学生的激励过程。张皓同学在访谈中提到,“工作室坚持学校产学结合的模式运行,是学校新模式的应用和推广的积极响应。现在,我们以项目带动同学学习,工作室在做项目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有想法的学弟学妹,他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能力。在施展自己才华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一笔生活资助。对学生而言,这样的收入要远比体力劳动打工有意义的多”。“有些项目,我们可以与学弟学妹一起合作,一方面学弟学妹可以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进行学习;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工作室的运营。减少工作室工作压力”。由此可见,专业知识与创业不仅不矛盾,而且还可以实现共生。
   本研究在知识学习和创业机会开发双阶段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二者匹配的模型,结合大学生创业的个案剖析,发现了二者匹配的不同类型和动态过程,并且揭示了匹配实现的保障条件和长远价值,为大学生创业研究提供了知识与机会结合的新视角,也为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 嵇安奕,李华昌.互联网直播平台的绿色传播[J].青年记者,2017, 77(23):114-115.
  [2] 李华昌,嵇安奕.新媒体建设与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教育的契合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 29(11):86-88.
  [3] 刘召鑫,傅梅烂.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发展——以浙江传媒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8, 34(6):86-89.
  [4] 张玉利.创业研究经典文献述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5] 周雨农.从“互联网+”分析大学生创业的未来发展[J].今传媒,2016,25(11):153-154.
  [6] 曾繁旭,王宇琦.传媒创业研究:一个新兴领域的研究脉络与中国议题[J].新聞记者,2019,37(2):87-97.
  [责任编辑:艾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386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