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韩演艺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形态对比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电视节目自2005年进入“真人秀”时代后, “真人秀”可以说对我国的电视节目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而2004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以及之后的《快乐男声》,更是将国内选秀类真人秀节目推向了高潮,多家卫视也相继推出各类选秀类节目,令观众眼花缭乱,也同时在节目“同质化”之下,产生了审美疲劳。随之而来的“限娱令”,使得这一类节目进入了“雪藏期”,但此后出现的《中国好声音》,再次将这类节目送回了大众视野,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收视成绩。我国选秀类节目的存在方式,由电视走向了新媒体,进一步完成了“双向互动”。
  关键词:真人秀节目 快乐男声  produce101
  《快乐男声》VS《produce101》节目形态之共通
  宏观形式——层层选拔、多元竞争。《快乐男声》系列节目的赛程大致可分为分唱区选拔(海选、复赛、晋级)和年度总决赛(一般为10期,每期淘汰1名~3名选手)。分唱区选拔时,选手晋级与否主要取决于评委,而进入年度总决赛之后,能否晋级的决定权则掌握在了“观众”手中,观众通过短信投票或是由来自各行各业的现场大众评委来进行选择,受众与节目交互较为充分。
  同样,《produce101》通过11期节目来进行最终出道偶像的选拔,101位选手通过难度不断增加的4次竟演以及4次公布排名的方式,最终选出出道的11名练习生,每次决定排名的也都是参与网络投票\短信投票的观众,与快男的节目形式大体相似,都需要完成多次演出,观众的参与也显得至关重要。
  宏观影响——颇具影响力的双向互动。2004年,第一届《超级女声》不仅使最终获得冠军的李宇春拥有了很高的大众认知度,甚至其粉丝“玉米”的影响力也相当大,堪称我国“粉丝团体的新势力”。在李宇春比赛期间,“玉米”们有组织地上街为其拉票,粉丝后援会对其之后的演艺事业给予莫大的支持。而“玉米”这一类如此“死忠”的存在,与“快男”的“淘汰制”节目形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比赛期间,粉丝对选手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和情感联系,“投票”这一行为更加刺激了粉丝们对于选手的情感寄托。经过近3个月的“共同进退”,粉丝对于选手的“忠诚度”已经相当高了。
  《produce101》更是如此。10年前与现在相比,大众传媒的商业化与媒介的多元化催生出了已经相当成熟的粉丝团体,他们有着完备的体制组织,有着专业且令人叹服的“应援方式”,该节目比赛期间,粉丝们各具特色且一掷千金的应援方式,在海内外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节目前期,海内外投票同时开放,这使部分在节目初期就获得了极大关注度的选手拥有了覆盖多国的海外粉丝后援会,这些海外粉丝后援会联合韩国本地的粉丝,进行了有明确组织分工的投票活动,甚至一名参赛者的一家后援会,完成了高达单日10万的投票量。而激烈的比赛与“惊心动魄”,每次都会产生“异变”的排名仪式,这更刺激着选手们的粉丝团体,让他们几乎是不计一切代价地投入到了投票中。后期海外投票通道关闭,使部分海外人气极高、韩国本地人气不尽如人意的选手遇到了瓶颈,他们的粉丝为了在韩国国内为其拉票,“开始大显身手”:在韩国包下多辆公交车,喷绘上参赛者的照片、在地铁站制作照片灯箱,更有甚者包下了多家电影院的广告时段,播放选手的影像。
  通过持续关注、实际支持、大量互动,这类节目所培养出的粉丝在忠诚度与黏合度上都是极高的,这也充分说明了这类需要观众参与的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在双向互动乃至多向互动上的高完成度。
  核心思想的一致——以梦想为名,产生精神共鸣。两个节目参赛者虽有所差异,但在思想定位上都是以“梦想”为核心,无论是练习多年、在激烈的大环境下无法出道的练习生,还是生活艰苦但始终不放弃歌唱的“草根”们,他们都有着“坚持梦想”的人生追求(至少是在节目当中)。因此,无论是情感故事的编排还是人物角色的设定,都具有正能量,能够走入观众内心之中。
  例如,在2007年首届《快乐男声》中,选手张杰家庭困难,家人靠经营小餐馆为生,但其始终不忘唱歌理想的生活背景打动了许多观众;同届冠军陈楚生的酒吧驻场经历也成了打动观众的情感点。而此后在2011年的快女舞台上,多年赴韩练习、多次出道均遭遇失败的刘忻,同样是当年话题度极高的人气选手。《produce101》中,则是对出道5年但仍然是“0关注度”的男子团体NU’EST的4位成员做足了文章,并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该组合在韩国的知名度,让他们获得了来之不易的成功。这类例子,都印证着优质的情感故事能够起到更好的塑造选手形象的作用,受众在这些极易产生共鸣的情感故事里完成了较为基本的情感宣泄与情感寄托。
  过程or结果?“养成类”选秀节目的春天
  “国民制作人,选出你心中的少年”——《produce101》。101位各具特色的参赛选手一出场的确会让观众有眼花缭乱的感觉,因此节目在开始便对101位选手进行了等级评价,让他们从歌唱、舞蹈、说唱等方面展示自己,再由导师将选手们划分为“A等”“F等”。这样的等级制的确会有人觉得“太伤自尊心”,但毋庸置疑的是取得了极好的节目效果。
  一是突出了实力强的选手,让他们有机会在节目初期获得关注,赢得粉丝的喜爱;二是便于节目编排与后期人物剧本的矛盾展现,进入到F等级的选手同样有着获得高关注度的机会,甚至不亚于其他等级的选手。他们虽然实力较弱,但会突出其努力、积极的面貌,亦或是用“挫折”“眼泪”等来进行角色刻画,不少F等级的选手最终也得到了极高的人气甚至成为了出道成员。
  与“快男”不同的是,《produce101》更加注重培养的过程。该节目将拥有投票权的全国观众定义为“国民制作人”,带给了观众责任感以及某种程度上的荣誉感。
  导师在节目中并不会充当评委的角色,而是完完全全的“老师”,会教授真正的舞蹈、歌唱、说唱经验,让练习生在11期的节目中得到成长。其次是台下生活、训练细节的大量展示,舞台表演时间往往并不是节目的重点,更多展示的是为了完成舞台表演的背后故事,包括宿舍里的日常生活、练习生之间的友谊与矛盾。节目亦通过开设FACEBOOK等方式,更多时间、更深程度地展示着他们的生活,加之“突袭路演”等活动,不仅满足了观众的窥视欲,更成了培养粉丝黏合度的好方法。
  危险的“恶魔剪辑”。2017年,第二季《produce101》除了疯狂的粉丝应援成了大家热议的焦点外,更加“过火”的“恶魔剪辑”亦成了该节目的另一个特色。
  将完全无关的两句话剪辑在一起、完全无关的时空联系,这样有些“非道德”性的剪辑,将一些选手身上极小的缺点放大化,使他“角色化”,制造节目话题点、人物剧本,甚至有些选手在节目初期人气极高,但由于“恶魔剪辑”,瞬间遭到了淘汰的危机。节目组偏重娱乐化的做法也引起了韩国观众的相当不满,与节目一开始标榜的“梦想”“友谊”等正能量标签不符,只制造了无谓的噱头,丧失了初衷。
  但毋庸置疑的是,这样的做法的确让该节目在第二季取得了突破性的收视率与关注度,获得了更胜第一季的成功。
  对当前我国选秀类节目的思考
  情感故事的持续展现。情感故事一直是我国选秀类真人秀节目不可缺失的部分,无论故事真假,其所引起的关注度与节目效果都是不容忽视的。这些情感故事应当选择中国人易于接受的亲情、友情故事,富于伦理道德与正向的精神思想,不应“滥情”。选秀类节目是“真实的纪录和艺术加工,按照特定规则进行的竞争行为”,那么情感故事就是“真实的纪录辅以艺术的加工”,它们的存在不应让观众对节目内容或人物感到厌烦,而应当成为增强节目可看性、扩大影响力的助推器。
  过程>结果。回顾包括“快男快女”、《中国好声音》等在内的选秀类真人秀节目,我们不难发现,每年選出的“全国十强”之类的选手,除了人气较高的几位,剩下的选手可以用“销声匿迹”来形容,甚至有的人回到了原本的素人生活之中。
  通过《produce101》出道的11位选手,女生所组成的团体IOI与男生所组成WANNA ONE在电视台和经纪公司的支持下,展开了顺利的艺人活动,成了韩国炙手可热的明星;而没有通过该节目出道的选手,也都在节目的过程中“圈到了粉丝”、得到了培养,对他们的演艺事业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曾有人用“快销产品”来形容选秀类节目只注重结果而不追求体验的过程,这一体验不仅是选手同时也是受众的体验。缺少了“陪伴感”,赛中交互感较低,赛后观众的关注度也会随着比赛的结束而消失,更不用提节目在经济、文化上所谓“深远”的影响力了。(作者单位:浙江卫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419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