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智慧化发展必要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黔西南州少数民族地区因其独特的村落式布局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村寨旅游景区,其原有的服务方式已不能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需要引进智慧旅游理念,改变原有服务模式,转变景区服务理念、管理模式及营销手段。本研究主要分析黔西南州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概况,了解景区发展智慧旅游的现状,以智慧旅游为背景,讨论黔西南州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智慧化的必要性,为黔西南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转型和升级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民族村寨旅游 智慧化 旅游升级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0-0050-02
  少数民族村寨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民族文化深受广大旅游者的喜爱,村落式的旅游模式将成为新一代旅游爱好者的选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旅游开发模式因缺乏创新理念、管理陈旧等原因无法适应新时代发展。智慧旅游的普及将原有的服务理念、管理模式、营销手段向智慧型转变,将带动我国旅游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向智慧化转型已是必然之路。研究黔西南州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智慧化发展的可行性,旨在实现少数民族旅游业的智能化发展,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村寨式旅游业发展空间,增加民族团结,振兴少数民族乡村旅游经济。
  随着近几年移动网络的全方位覆盖,移动手机的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迎来了新时代,智慧化已慢慢被引进我国旅游业,游客借助掌上手机便可实时查询景区周边各类服务信息,更好地带动了游客的观光体验,提升了旅游品质,降低了旅游问题的发生率。可以说,智慧旅游的出现为游客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思路[1]。
  少数民族村寨游因其独特的人文事象和自然风光而被旅游者所偏爱,游客在此能够领略独特的民族风光。黔西南州少数民族地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旅游模式传统,已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向智慧旅游转型是大势所趋。
  一、黔西南州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概括
  贵州西南地区属于喀斯特地貌,村落间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民族间的服饰、语言和生活习性也相差较大,这造就了村落特色各异。黔西南州居住着19个少数民族,村寨坐落于此起彼伏的大山间,民族气息古朴,民族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深厚,形成了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民俗优势。近几年,受政府大力支持,各少数民族村寨充分发掘自身特色资源,大力打造民族村寨特色旅游,不但丰富了黔西南旅游的文化内涵,而且提升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二、景区发展智慧旅游的现状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开启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模式,智慧旅游为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为游客提供了新型的游览方式和个性化的旅游服务需求,为景区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黔西南州政府对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支持。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近几年,通过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和民族文化大力宣传。为大力发展旅游业,政府部门积极开发特色景区,景区环境优美、居民间关系融洽;不仅保护了民族文化,还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带动了民族村寨产业的发展。
  三、发展“智慧旅游”的必要性
  黔西南即贵州西南部,与云南、广西两省相邻,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特色的山区村寨。但也因村寨坐落于山区,山路环绕,交通不便,发展相对滞后。该地区内居住多个少数民族,以布依族、苗族、白族居多。村寨式的风光源自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奇特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独特的杆栏式建筑风格和民俗文化,成了民族村寨的特色旅游资源。目前,主要的宣传手段是网络宣传和各旅行社的推广。因宣传力度较小,手段单一,严重限制了景区旅游产业的发展。
  1.顺应时代发展
  黔西南州是我国30个自治州中最年轻的自治州之一,这里居住着布依、苗、侗、彝等三十余个少数民族[2],具有浓郁的原生态少数民族文化。经过发展和遴选,黔西南州最终形成19个具有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旅游村寨。为适应旅游业的发展,景区不断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但大部分少数民族村寨处于边远地区,道路崎岖,交通不便,政府财政支持不足。贵州省在村寨间虽已实现互联网村村通,移动数据网络全方位覆盖,但景区现有的旅游服务模式无法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满意度。目前,全国各地旅游业均已引入智慧旅游,而黔西南州也需要转变模式,从服务型的旅游方式向自助型个性化旅游方式转变,带给游客不一样的体验。
  2.满足游客需求
  信息化时代,游客已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游览,而是追求个性化的旅游体验。需要景区为其提供个性化旅游服务。黔西南州少数民族村寨的旅游宣传方式也需要借助多种媒体,增强旅游竞争力。而现有的服务模式较为单一,宣传方式较少,缺乏人力物力,营销方式过于简单。因此,要借助信息化技术加以改进和完善,而智慧化发展是满足旅客需求的必然选择。
  3.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几年,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旅游产业转型。我国多个旅游区已实现智慧旅游全覆盖,游客的游览行为也随之改变,旅游业也由人对人的服务方式转变为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服务方式,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借助移动终端就能解决所有旅游需求,并能快速、准确地了解景区的相关服务信息[3]。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服务模式,同时还使传统的景区管理模式转变为智慧的管理模式。随着移动手机的普及,微信、抖音、小紅书、快手等社交软件已成为老百姓的常用软件;这类社交软件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分享性,能够支持当地村民将旅游景区特色分享出去。同时,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将旅游景区的优美景色、愉悦心情、享受的高质量服务等分享到社交网站上,这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人阅读,还能成为有力的营销手段[4]。因此,智慧型的管理模式能带动全村寨的人融入旅游服务业,将村民变为管理员、宣传员,共同推动景区旅游业的发展。   4.旅游产业发展不均衡,景区管理迫切改革
  黔西南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景区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但没有完善的配套设施,缺乏规划和管理。很多游客都是邻居县城的散客,没有设置正式的售票点;村落间也没有设置关卡,游客无需购票便可自行进入景区,少部分村寨仅设简陋的关卡,景区的旅游设施与现有的民族文化发展不协调。旅游开发者不注重内在特色文化,忽视了游客需求,盲目追随大众,造成景区产品与其他普通景区无差异,缺乏个性化[5]。现有的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主要以古村落和自然景观为主打项目,在景区配套设施上开发较少,管理方法传统,理念陈旧,整体产业发展不均衡,现有的旅游产品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需要针对游客需求开发的产品较多[6]。因此,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停留时间较短,大大降低了游客的消费度和满意度。导致旅游产业带动性不强,阻碍了民族村寨旅游经济的发展[7]。而智慧化的管理不仅改变了景区的管理模式,还改变了景区的服务手段,带给游客全新的营销方式。
  四、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旅游业向智慧旅游转型已成必然趋势,少数民族地区因其得天独厚的资源必然成为现代游客青睐的游览胜地。实施智慧旅游,使游客在旅游前可以查看智慧民族村寨旅游网站[8]。因此,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地区向智慧化方向发展将是未来的唯一发展之道。通过景区智慧化建设实现少数民族村寨智慧旅游资源的开发,推进黔西南州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服务的智能化进程,提高景区旅游的整体服务质量,从而提升民族村寨旅游者的旅游体验。
  参考文献:
  [1] 娄甜田.智慧乡村旅游建设策略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5):29-30.
  [2]吴信值,黄华芝.基于文化体验的民族节庆旅游资源开发优势分析:以黔西南州为例[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3):4-6+11.
  [3]黄彩艳.水族村寨智能旅游终端应用设计与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8.
  [4]房继泉.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建设策略[J].中外企業家,2020(6):91.
  [5]顾佳琪.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智慧旅游发展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14.
  [6]黄美忠.智慧旅游环境下的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新模式[J].农业经济,2017(10):41-43.
  [7]聂欣晗.智慧旅游视角下民族村寨旅游提升策略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2):171-174.
  [8]彭天昊,杨晖,周全兴.黔东南民族村寨智慧旅游的应用研究: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31):258-259.
  责任编辑:孙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649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