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把握曲调风格 塑造戏剧形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花鼓戏是家喻户晓的湖南地方小戏,我出演了花鼓戏新创剧目《湘绣情》,在唱腔处理上有些许心得体会,在人物的塑造中感受到“声”和“情”的重要关系。要想唱腔处理妥当,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其次必须深入体会人物性格,由此才能塑造出生动的人物形象,传达出鲜明的主题思想。
  〔关键词〕 花鼓戏;唱腔;洞腔
  提起湖南地方小戏,花鼓戏是最为知名的。湖南花鼓戏最初的音乐便是湖南民歌,清朝嘉庆年间便出现了“地花鼓”,这是花鼓戏最初的形式。根据流行地区,湖南花鼓戏可分为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等六个流派,主要伴奏乐器采用的都是“大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纷纷成立专业的花鼓戏剧团,进入城市里的剧场演出。花鼓戏表演朴实、活泼,唱腔由民歌、灯调演化而来,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受到湘剧、巫腔、渔鼓道情等音乐艺术类型的影响,在博采众长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唱腔风格。
  唱腔是最能代表传统戏曲音乐特点的部分,也是戏曲音乐表达人物思想情感、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湖南花鼓戏的唱腔为曲牌联缀体,由许多支曲调构成,唱腔是戏曲音乐结构和布局的中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花鼓戏的整体风格特色,湖南花鼓戏的快速流行与广泛传播也与其独具特色的唱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洞腔就是湖南花鼓戏中非常具有特色的唱腔,原是南岳一带的师公腔套用的唱腔,源自衡山、湘南一带的道教音乐及衡阳花鼓戏,因最初专用于《桃源洞》(又名《大盘洞》)这一剧目而得名洞腔。洞腔经常出现在求神拜佛的场合,旋律舒缓、温柔,音乐风格严肃、静谧,带有虔诚之感,显得柔和、平易,常用来表达真挚、诚恳的情感。洞腔的曲调包括【过江调】【杂货调】【还魂调】等,基本结构包含发腔、数板、收腔,以锣鼓开始,以锣鼓结束,在曲子中,还有唢呐跟随唱腔伴奏。在《湘绣情》中,我饰演的青年画师杨成业所唱的唱段曲调便属于洞腔类,主要唱段为:“长梗一枝梅,不惧风雨摧。含笑挺傲骨,痴心为娥眉。”这一段唱词突出了杨成业是一个有理想抱负又很温情的人物形象。
  《湘绣情》将花鼓戏与湘绣结合,首次用湖南花鼓戏诠释传统湘绣,两种“非遗”艺术相得益彰。我所饰演的杨成业和田甄从小青梅竹马,一个是画师,一个是绣娘,彼此之间的配合让他们互生爱意。他画虎为痴,和一心绣虎的田甄心意相通,不料,在成亲当天,杨成业为在山中寻虎来画虎时坠崖而亡。在对杨郎无尽的思念中,田甄不断琢磨绣虎技艺,秉承着杨的遗志终成一代湘绣大师,而杨成业就是田甄的精神引领者。这是我的第一个创作剧目,难免有些紧张和不知所措,好在在导演耐心讲解下,我摸索出了一些表演中在唱腔处理上的心得。
  明代著名戲曲理论家魏良辅在其著作《曲律》中指出 :“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排在第一位的是“字清”,由此可见咬字清晰的重要之处。湖南花鼓戏在舞台语言上使用的是长沙官话,它的声调和发音均比普通话复杂,长沙花鼓戏的演唱方法不论是发声、咬字、行腔都要遵循传统戏曲唱法的规律,要求声音呈现圆润、自然的状态。长沙话有六声,把长沙话的语调拉长,花鼓戏的基本感觉就有了。对任何剧种而言,在用唱腔演唱时,都是要先咬字再行腔,就音调结构来说,必须有一个基本的高低框架,所以地方方言与地方剧种唱腔紧密相连、相互影响,这一点也在湖南花鼓戏中得到印证。为了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唱腔演唱也要进行一系列的学习,尤其是正音、正字,要充分掌握口齿、亮度、力度等,在语言上要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有节奏,才能形神兼备,更好抒发人物的思想情感。在《湘绣情》中杨成业唱、念都是用长沙话来表达,唱词也就四句,“长梗一枝梅,不惧风雨摧,含笑挺傲骨,痴心为峨眉”。要怎么去唱好这几句就需要下功夫去琢磨了,每个腔怎么转,装饰音该不该加等等。这段可以说是自我评价式的,把自己比作梅花,清冷孤傲又温情如斯,既有事业上的追求也有对爱情的坚定,能感受到人物儒雅潇洒的人物气质。
  还有就是气息控制的重要性,花鼓戏的音乐语言夸张,旋律的跳动较大,演员用气必须适应高低参差的曲调跃进,同时又必须具备高低音区转换的能力,这就决定了演唱时,花鼓戏演员在用气方面的最大特点就是灵活,因此,在行腔时,要格外注意巧用气口,在转接字与字间时,须达到不露痕迹。《湘绣情》里,杨成业是一个浑身萦绕着儒雅之气的人,我便围绕着这个点进行演绎,当中一句“不惧风雨摧”的“惧”字揣摩了较久的时间,本身音比较高,如果用大嗓唱的话声音就会就比较粗,不秀气,不符合人物气质,所以我就选择用小嗓来演唱,用气息来顶住,把声音立起来,效果就会好些。整段唱中我主要采取多气声来演唱,用虚实结合的方式来表现人物内敛且温雅的性格特征,格外突出每个字的字头,行腔时用气声吟唱,偶尔轻轻带过,或只留气声,做到音断气不断,且浓郁的花鼓戏味道又不能丢,因此,我在这方面摸索良久。
  演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创造角色,塑造生动的人物角色是戏曲唱腔的重要目的,演员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塑造有血有肉、形神兼备的舞台形象,哪怕是最平常的训练,也要把自己演绎行当的性格特点代入,从人物出发,在舞台上做到内外如一。演员在体验角色的同时,在唱腔里加入自己对人物的理解与情感,成为在舞台上做到声传情、眼传神、动作传意的形于外而动于衷的好演员。《湘绣情》中,杨成业是一个英俊的少爷,他对绣娘田甄一心一意,杨成业画虎成痴,为画虎而死,他坚定追寻自己的理想,虽丧了性命,但这种精神却深深影响了田甄,成为田甄精神的灯塔。在唱的时候,要着力突出杨成业的执着信念。洞腔的音乐本就带有虔诚之感,唱的时候在把握字正腔圆等基本功的基础上,必须充分体会杨成业对田甄事业的鼓励支持和对她无限的爱意,把自己当作是杨成业,“长梗一枝梅(短梗梅一朵),不惧风雨摧(春来绽芳菲)。含笑挺傲骨(寄语双飞燕),痴心为娥眉(相知永相随)。永相随!”杨成业和田甄的合唱,男声与女声相交织,两人的情感同时也交织在一起,阴阳相隔的恋人在时空交错中沉浸在甜蜜的回忆当中,那种对理想的坚定,在唱腔里实际上融为一体,也呼应了田甄所说的“三个实为一个”,其实就是为理想而甘愿付出生命的伟大精神,杨成业这个人物形象正是在这一段唱中得到了升华。
  还有在花鼓戏的唱腔处理中,最重要的是掌握好吟、颤音的规律,这是唱好花鼓戏的前提,不能该颤的地方不颤,不该颤的地方颤了,熟悉花鼓戏的观众就不接受,其次戏曲同行也不会承认。在花鼓戏里,颤音有很多种,比如说急促的、缓慢的、中速的、先颤后不颤、不颤后再颤、两头不颤中间颤等等。洞腔是其中相对柔和、舒缓的,在颤音规律的掌握上与川调相反,它的颤音与川调大多相反,“6”“3”音川调是不颤的,而洞腔要颤,“5”“2”音川调颤得厉害,洞腔则不要颤,倒是“1”音两个类型都要柔和地颤抖。在《湘绣情》中,只有四句唱,所以要格外演唱好,每个音的长短和装饰音的修饰都要合理到位,比如这句“长梗一枝梅”的“梅”字落“6”就要颤,而“不惧风雨摧”的“摧”最后落“5”就不能用颤,否则就会出现怪味,可以稍微带点吟,但是要很短,“含笑挺傲骨”的“笑”字是要颤的,速度要均匀稍慢,有助于人物的分量感和气质的体现和看淡世间事物的心态。
  在《湘绣情》中,我从体味人物性格出发,力求把洞腔类曲调风格掌握和体现好,尽可能塑造出形神兼备的人物形象。但同样的,我也还有继续学习、成长的空间,花鼓戏的唱腔处理是一门大学问,不光唱“声”,重要的是唱“情”,要用唱腔艺术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体现出鲜明的主题思想,这正是我在《湘绣情》这个剧目中所体会到的。
  (责任编辑:张贵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761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