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豫剧祥符调传统戏中的舞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祥符调起源于开封,是豫剧的母调。在祥符调的传统戏中存在着大量的舞蹈身段表演,目前对祥符调的研究大多只集中在唱腔、表演等方面,本文从豫剧祥符调传统剧目《宇宙锋》 入手,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联系,祥符调传统戏中的水袖舞与辫子舞,《宇宙锋》中水袖舞特征与价值等方面进行初步分析,试图从中找到豫剧舞蹈的发展路径,并以此希望进一步促进豫剧与舞蹈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祥符调;舞蹈;传统戏
  中国戏曲是世界三大戏剧形态之一,它发展于明清时期,在当时戏曲承担着古人的审美趣味与精神文化方面的欢愉。时至今日,中国戏曲仍以它独特的表现方式与美学特征屹立于东方。斯坦尼拉夫斯基曾对中国戏曲有过高度评价,他认为中国戏曲是“有规则的自由行动”。戏曲艺术在唱念做打中表现出来的程式性、虚拟性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象再现,也是东方美学的典型代表。
  祥符调能被观众所热捧的原因,除了在唱腔之外,其舞蹈与表演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豫剧名旦陈素真在传统戏舞姿身段上所做出的贡献,为豫剧舞蹈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以陈素真的代表性剧目《宇宙锋》为例,对祥符调传统戏中的舞蹈化、韵律化的动作进行初步分析,试图从中找出豫剧舞蹈的发展路径。
  一、戏曲与舞蹈之间的联系
  舞蹈艺术借身体这一物质媒介进行表情达意,它是表达人类内心情感的最高形式。在毛诗序有“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戏曲艺术是以“唱念做打”为基础的综合性艺术形式。这些“唱必有声,念必有情,做必有动,打必有武”的综合表演形式影响着中国观众的审美趣味。二者虽属于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却也表现出千丝万缕的联系。
  1.舞蹈对戏曲的影响
  舞蹈是戏曲的源头之一。早在西周时期, 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稳定社会秩序,就开始了制礼作乐。在这时出现了“六大舞”“六小舞”,并有文舞、武舞之分,这是舞蹈出现分类的始端。到了汉代,从一些出土的舞俑及壁画上,我们可以更为直观地看到“罗衣从风,长袖交横”的巾袖舞。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的大动乱,舞蹈开始出现了对自身规律的把握,纯舞的出现则是舞蹈成为独立艺术的标志。在唐代,舞蹈迎来了发展的高峰,唐代舞蹈的独立性、表现性成为舞蹈达到鼎盛时期的一大标志 。唐代的舞蹈《破阵乐》,已能通过舞蹈来表现唐太宗的用兵战略,以此显现出他文治武功的思想。但到了宋代,舞蹈则开始融合为戏曲的组成部分,成为戏曲塑造人物性格、创造环境气氛以及图解唱词的一种手段。从舞蹈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可得知戏曲艺术的形成是多种艺术影响的结果,而舞蹈则是戏曲形成的重要因素。
  2.戏曲对舞蹈的影响
  中国传统舞蹈在宋代逐渐融于戏曲,其现存的独立姿态已是少见,现已只能从一些文献与壁画中得知传统舞蹈的形象。戏曲身段则成为中国古典舞建设的唯一活态源泉。 首先,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欧阳子倩的指导下,中国古典舞的建设要从戏曲的身段中进行提炼和整理。以戏曲中“做打”为根本,参照芭蕾的训练体系创造出中国古典舞的训练体系。其次,在八十年代,老一辈舞蹈家在李正一、唐满城等老师的带领下,参照戏曲外部表现技法和内在发展韵律,以及在武术、杂技等元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古典舞“身韵”,也由此奠定了中国古典舞的地位。戏曲无疑为中国传统舞蹈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地域性舞蹈特点
  河南地处中原,在古时乃兵家必争之地,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称。在河南有彰显文化底蕴的七朝古都开封,有名震天下的嵩山少林等。在这片土地上所孕育出的中华兒女必然有其自身特色,而河南舞蹈则是彰显河南人性格特征的一个外在表现,它所表露出的特征将是河南人精神和文化的显现。首先中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也决定着中原舞蹈的特点。从距今约八千多年的贾湖骨笛的出土到南阳发掘出的汉代盘古舞画像砖,我们能看到舞蹈在中原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次,河南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河南舞蹈有着恢宏大气的特点,河南西部多有山脉,东部多以平原为主,而又有黄河常年奔腾不息地贯穿,这样的地理环境使河南的人文环境多有磅礴、大气之感,因而河南舞蹈也具有此风格。
  二、祥符调传统戏中的水袖舞与辫子舞
  陈素真是祥符调的代表人物,曾被誉为“豫剧梅兰芳”。陈素真在对祥符调的改造过程中特别重视做功的表演。她的舞蹈表演曾被田汉高度总结为“袖舞辛酸艳蓉女,辫飞情焰叶含嫣。”陈素真在早期借鉴京剧和其他剧种的行当动作之外,也融入了自己对于人物的处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身段表演。在她的剧目《宇宙锋》中以水袖舞与辫子舞最具特色。
  王国维曾言,“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可见,戏曲的生发确由歌、舞等成分组成。在祥符调传统戏中,不但存在着精美的唱段和表演,而且还有着大量的可舞性身段,因此从祥符调现存的传统剧目中进行提炼整理,充分挖掘舞蹈性身段,是豫剧舞蹈形成的必要所在。在对待文化遗产中,我们不单要认识到在历史沉淀后留给我们的是什么,还要对其进行符合时代审美要求的加工创造,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因此,戏曲与舞蹈的发展也应建立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继承与发扬。
  三、《宇宙锋》中水袖舞特征与价值
  在戏曲中,水袖是经由古代舞蹈中的长袖舞发展而来。袖舞是我国舞蹈的一大特征,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长袖细腰”的形态特征,奠定了中国古代舞蹈的基本风格。在唐代的自娱舞蹈踏歌中,以踏地、歌唱、舞袖为根本特征,舞袖时出现了较为激烈的振袖,也因此达到了“三百内人联袖舞,一时天 上著辞声”的盛况。而发展于明清的戏曲水袖大多接于戏服的袖口,用于强化人物情绪的表达。
  豫剧《宇宙锋》中,陈素真对水袖的运用共有四次,水袖的运用是以装疯表演为主线,通过抓红——在家装疯——宫殿中装疯的结构,陈素真在扮演赵艳蓉时借助水袖的运用,体现出她的隐忍、明辨是非、重忠孝节义的品行。在戏中赵艳蓉为了反对父亲向秦二世攀高枝,以装疯来期望瞒过父亲,躲过此劫。水袖的运用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效果,每招每式都有内容,在低昂处见情感,眼随袖走,速度快,变化多,在不经意间显露真功夫。在表现在家装疯遇鬼时,水袖舞急促而带美感,两只袖子呈方块状,由上而下又由下而上,充分反映出赵艳蓉在秦二世残暴的统治下所表现出来的反抗精神。
  结 语
  豫剧作为我国最大的地方戏剧种,其身段表演在舞台上所呈现的样式具有明显的风格特征。对于祥符调传统戏中的舞蹈身段表演,从实践应用方面,我们应立足传统。把现存的舞蹈形式,进行符合时代审美要求的挖掘整理。从文化研究方面,则需要梳理存在于豫剧中的舞蹈身段,从地方文化特点、民俗特征、人文环境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准确地把握豫剧舞蹈的整体风貌。本文也仅是从祥符调传统剧目中的水袖舞和辫子舞为突破口,在新的时代观念下,从理论的角度进分析与构想,希望促进豫剧舞蹈研究更深入更全面发展,也希望能为两门艺术发展能够提供一个新的契合点。
  (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1]张大新.关于豫剧祥符调历史与现状的若干思考.文化遗产, 2009.
  [2]李玉品.中国戏由艺术“因功"的表演技法与审美诉求研究.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14.
  [3]彭瑞琪.北宋民间舞蹈的兴盛及其历史机缘.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6.
  [4谭静波.中原舞蹈的特点与价值.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3.
  [5]孔令玲.豫剧表演家陈素真艺术风格研究.天津音乐学院,2009.
  [6]陈国华.二十世纪豫剧艺术改革发展研究.上海戏剧学院,2006.
  [7]辛馨.论舞蹈在河南像剧现代戏中的运用.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
  [8]九军.也谈“辩子”及“剪擀子”.中国档案报,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763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