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戏曲电影《白蛇传·情》的虚实美学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国内首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在运用电影语言戏曲片焕发活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文章聚焦《白蛇传·情》在戏曲之“虚”与电影之“实”的结合和转换方面进行探索,总结了动作的“以实带虚”、空间的“化虚为实”、叙事的“虚实相映”等三方面艺术创新的宝贵经验。
  关键词:戏曲电影 《白蛇传·情》 虚实
  1905年,由任庆泰执导、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垫定了戏曲与电影结缘的基础。一个多世纪以来,电影人对戏曲电影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戏曲电影的发生场景从舞台更迭到置景空间乃至实景。但无论场景如何更迭,戏曲电影始终难以摆脱舞台纪录片或舞台艺术片的观感。
  国内首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刷新了人们对戏曲电影的认知。2019年7月29日,《白蛇传·情》在北京进行观摩放映,观众对其做出了较高的评价,称其“电影质感强”“既有东方神韵,又不失国际化审美”。传统戏曲电影的舞台痕迹浓重,电影语言作为表现形式附会于戏曲语言,几乎成为定式。影片《白蛇传·情》改变了传统戏曲电影的主次从属关系,在保留戏曲精髓的基础上,巩固了电影语言的主导地位。由这一创作理念发酵出的美学上的“化学反应”让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在戏曲之“虚”与电影之“实”的结合和转换方面的探索尤其突出。这也使得戏曲电影走向大众,增添了人们对其发展前景的希冀。
  珠江电影集团在主抓该片的生产制作时,与该片的主创团队达成共识:“作为一种电影类型,戏曲电影首先是电影,因此必须运用电影工艺使传统艺术焕发生机。既然要做4K电影,就必须把影片的电影感做足,不然直接做舞台艺术纪录片就行了。”在为期一年半的创作期内,该片主创团队围绕如何运用电影语言的魅力使戏曲片焕发活力不断进行探索,不断解决探索过程中发现的种种困难,在美术、服装、置景、特效、4K技术等方面都实现了重大突破。正是因为对极致完美的不懈追求,該片不仅在技术上将粤剧这一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以影像的方式得以保存,而且提升了观众的观影体验,使观众如身临其境般进入到白素贞和许仙的情感世界。
  动作的“以实带虚”
  戏曲表演中演员的身段、动作是一种虚拟化、舞蹈化和程式化的艺术语言。例如,掩面拭泪表示哭泣、以袖掩口表示饮酒、挥鞭表示骑马,等等。反之,电影中的人物动作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言谈举止不能造作套路,必须注重真实感。因此,人物动作的处理是戏曲电影的难点。针对这一问题,《白蛇传·情》导演张险峰在将电影与戏曲两种艺术形式进行结合时突出强调两个字——分寸。
  《白蛇传·情》中,饰演白娘子的曾小敏以及饰演许仙的文汝清都是国家一级演员;饰演法海的王燕飞是国家二级演员;饰演小青的朱红星应工刀马旦,扮相俏丽。不仅电影的主创团队积极进行戏曲与电影接轨的尝试,片中演员也积极进行尝试。文戏方面,主创们在戏曲的程式之外加入了大量的内心戏,无论是白素贞与小青的姐妹情深,还是许仙与白素贞的夫妻恩爱,或是白素贞姐妹怒对法海,演员们都做到了“一颦一笑总关情,喜怒哀乐皆是戏”。这也得到了导演的肯定:“戏曲舞台的表演比较外化,我们调整了演员的走位,保持他们表演中的身段特性,在情感交流的表演上改变其外化的表演而将情感注入内心和眼神之中。演员们将舞台艺术的唱念做打同电影追求内心的表达融合得非常出色。”
  武戏方面,主创们也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该片既保留了戏曲舞台上戏曲武打的流畅感、优美感,突出戏曲演员的身段和技艺,又融入电影语言的“真刀真枪”,其中不乏短兵相接的动作感、刺激感。“盗草”和“水斗”是影片中最能体现演员武功底子的两场戏。在传统戏曲中,白素贞冲进金山寺救许仙时,她表演了一段经典的“踢枪”,但这种炫技表演不符合白素贞急切要救许仙的心理状态,为此,电影中改为白素贞先用剑、后用水袖同十八罗汉搏斗的情节。其中,白素贞用水袖卷起火烛攻向十八罗汉的场景极具电影感。这一表演对戏曲演员来说是极大的挑战,但主创们并不曾有怨言,反而十分认可这种表演方式。正如曾小敏所说:“舞台表演是我们的常态,但既然要与电影联姻,就应该把大量的电影元素运用到戏曲表演中,这样才能达到戏曲电影的目的,不然我们就拍一个舞台纪录片就可以了。”
  空间的“化虚为实”
  戏曲舞台通常以一块简单的幕布、一个走圆场的程式动作来完成戏曲时空的自由转换。而对于电影来说,由一块简单的幕布、一个走圆场的程式动作构成的时空特性并不利于营造视觉冲击。因此,戏曲电影必须平衡“写意”与“写实”的关系。《白蛇传·情》导演张险峰认为,要想平衡“写意”与“写实”的关系,必须把现实主义的手法和表现主义的手法相结合;必须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必须打破戏曲舞台的场景叙事,以使叙事空间更具张力与想象力。
  《白蛇传·情》的第一折“钟情”,女子撑小艇,一叶莲舟划过水面。远处,山如眉黛,雾锁重楼,整个景色仿佛泼墨山水画一般。在之后的“求情”一折中,昆仑山上,万年古树盘根错节,数棵灵芝散落其间;雪盖仙境,白茫茫一片好干净。影片画面既有实景,也有特效,化虚为实,令观众沉醉期间。这种化虚为实的拍摄方式与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时空观深度契合,也是导演张险峰所追求的:“故事发生在宋代,宋代美学追求简约、含蓄、气韵、留白,因此我们针对这部影片建立了一个新的美学体系,在画面的环境上我们追求写意画法的意境和气韵,在构图上借助西湖特有的水雾进行大量的留白,简化环境,将人物和故事线索清晰地展示给观众。”
  在《白蛇传·情》的重头戏“水漫金山”中,传统戏曲舞台的表演是由二十几位女演员通过甩水袖虚拟表现水浪滔天的情景,而戏曲电影却利用电脑特效将真实的水浪涛天呈现在观众面前。这种惊心动魄的画面增强了白素贞誓救许仙的决心,白素贞、许仙、法海等人的爱恨情仇也在激荡的水浪中得以全面的爆发。
  为了实现这一亦真亦幻的视觉效果,片方聘请来自新西兰、澳大利亚和中国深圳的三支顶级特效团队制作影片特效。《白蛇传·情》超过90%的镜头皆为特效画面,仅“水漫金山”的特效场景就长达6分钟。在影片拍摄前,主创团队三易其稿,共提出了210幅概念设计和10个置景空间,以期充分展现影片的视觉效果。   在4K技术上,拍摄团队也实现了巨大突破,画面、细节、颜色上的精致感与清晰度,都令观影者拍案叫绝。
  叙事的“虚实相映”
  王国维认为:“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王国维的高度概括,精炼地说明“歌舞”与“故事”之间的关系。由此可知,在戏曲表演中,“歌舞”不仅是戏曲的叙述方式,同时也承载着戏曲艺术的美学表达。
  这种特定的表現形式,决定了戏曲在故事影像化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叙事节奏。一般来说,戏曲舞台的节奏通常要比现实生活的节奏慢很多,这是因为戏曲舞台的节奏属于审美节奏,而非现实节奏。针对叙事节奏的问题,主创团队对电影音乐进行了改编,在保留戏曲中的经典唱段的同时融入了很多西方古典音乐和电影音乐。由于戏曲音乐配器相对单调平实,在情感表达和气氛铺陈方面的广度和深度不足,因此主创团队在电影音乐中加入了许多西方古典乐器(如弦乐和圆号等)和中国古代乐器(如尺八),以增加环境气氛的渲染力度,同时深化演员内心情感的表达。例如,西湖雨中,白素贞与许仙一见钟情,其间所用曲调,百转千回;在白素贞和昆仑山仙童及法海对峙的武打戏份中,与原戏曲中用节奏单调的锣鼓点不同,电影加入了打击乐、电子乐和交响乐来推动动作戏份的发展。
  戏曲在故事影像化过程中遇到的第二个问题即叙事逻辑。戏曲中许多著名的段落并不具有剧情展开、矛盾激化、人物性格揭示等作用,而仅是为了展示演员高超的表演技艺。戏曲中的“歌舞”与戏曲的内容存在若即若离的关系,有时甚至可以暂时游离于内容之外而存在。相反,电影是强调叙事结构、矛盾冲突、布局严密的艺术。电影的叙事结构必须一环扣一环,有起有伏。在处理这一问题时,主创团队的做法是,取消与叙事无直接关系的唱段,并大胆使用“折子戏”的手法,将影片分为五折,每一折干净利索,以增强影片的节奏感。同时,影片致力于立体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开篇就点明了许仙和白蛇的前缘——许仙和白蛇缘始于千年佛前,许仙以莲花救助陷于窘困之境的小白蛇,并将其送回水中,白蛇铭记恩情,对美好人性的向往铸就了此后她与许仙的千年缘分。这样一来,该片较传统戏曲舞台的抽象表达就更加真实可感,前后逻辑也大大加强。
  通过音乐和叙事内容的双重改编,影片《白蛇传·情》在保留戏曲抒情性之余,也保证了电影的节奏感和逻辑感,让观众在情绪与情感的流动中感受戏曲电影的韵味。宗白华在《美议》中指出:“‘韵’者即有余不尽。”戏曲电影的韵味在其动作、在其景致、在其音效、在其节奏,更在其情感。戏曲电影化的过程从某种角度而言,就是寻求中国传统美学在电影中的合理表达。通过《白蛇传·情》的艺术成就我们应该认识到,要对戏曲这一传统艺术进行再创作,就要以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为依托,用现代工业的技法实现电影化创作。只有在这种深层次的美学精神的观照下,电影与戏曲两种艺术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真正的结合,让观众感受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虚实相生之美。(作者单位:珠江电影集团有限公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848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