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横城汉墓发掘简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赵丹

  摘 要:为配合做好银川市滨河新区203省道的扩宽改造工程,银川市文物管理处于2016年6月对横城汉墓(编号为2016YBM1,简称M1)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文章就发掘情况及相关出土文物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横城汉墓;发掘;文物
  M1位于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横城村203省道旅游大道改造工程设计线路上,横城汉墓东侧园艺泵站扬水渠口南侧。地表现存封土呈馒头状(图1),南北向30米,距路面高6.2米。封土无明显夯层迹象,土质较为疏松,为黄色粉砂质土(含砂量较大),封土中包含有植物根茎、石块、瓦片。
  1 墓葬形制
  M1为砖室墓,墓向180度,东西宽9米,南北长6.1米。四壁残高:北壁2.05米,东、西、南壁均2.28米;由墓道、墓室、后室、耳室组成;整个墓葬最底层由一层砖竖砌。墓砖大部分为长0.36米、宽0.18米、厚0.05米的青灰色素面砖,往上依次平砌,砌法为一层0.36米(横)、一层0.18米(竖)交错相间。
  墓道,长方形拱券顶,长1.7米,宽1.3米,高1.7米。墓道入口处为青砖砌成人字形封门,共6层。地面平铺,无出土遗物。(图2)
  墓室呈正方形,边长3.8米。地面由青砖铺成人字形状。东、西、南侧分别为后室,墓道和耳室。墓室四壁砖均距地表1.65米处开始收封,依次收封4厘米至墓室残高处。东北角为一处高出地表0.22米的方形台面,长2.15米,宽1.1米,用青砖平铺一层(横6块,纵4块),台面下为黄砂土,出土陶盆残件。墓室四壁可依稀辨识被粉刷白灰。
  后室(图3),长方形拱券頂,长3.5米,宽2米;券门宽1.3米,高1.9米。仅后室门口处有高出地表10厘米的台阶。地面为人字形铺法。内有两座棺木,已腐化,仅可见棺底。双棺皆长2.2米,宽0.7米,棺板厚度0.08米,无尸骨痕迹。两座棺木之间出土一面铜镜。
  耳室(图3),长方形拱券顶,长2.3米,宽1.5米,高1.5米。地面为人字形铺法。耳室西侧有尸骨一具,头向南,俯身,无葬具,无随葬品,疑为棺椁扰动至此。
  2 出土遗物
  出土遗器共14件,包括玉、骨、陶、铜、漆器等各种材质。(图4)
  ①陶器4件。陶甑(2016YBM1:3),黄色,可见黄绿釉和轮制痕迹,平折沿,斜腹,平底,底部镂戮9个小孔。口径21.5厘米,底径6.5厘米,通高9厘米。口沿处有残缺,可修复。陶罐(2016YBM1:4),黑陶,素面,圆唇,鼓腹,平底,口径9.5厘米,腹径18厘米,底径7.8厘米,通高9.5厘米。陶灶(2016YBM1:8),黄色,素面,长27厘米,宽22厘米,高10厘米。灶门为方形。圆形灶眼直径为15.5厘米,距两边3厘米,距上底4.5厘米,距下底8.5厘米。陶盆(2016YBM1:13),灰黑陶素面,有孔。已残损,部分缺失,无法判断大小。
  ②玉器1件。玉环(2016YBM1:5),淡绿色,素面,表面有裂纹,外径14厘米,内径6厘米。
  ③铜器3件。铜镜(2016YBM1:1),出土于墓室中心处。镜面和镜背锈蚀较严重。圆纽,圆纽四周均匀分布5颗小乳丁纹,外围有两圈阴弦纹饰。直径10厘米。铜镜(2016YBM1:11),出土于后室两棺木之间,距后室门约50厘米。圆形纽(直径约4厘米),外围分布2圈阴弦纹,弦纹之间饰内向连弧纹,宽素缘。直径15厘米。青铜器(2016YBM1:10),形状弯曲,被锈蚀,残件若干,用途未知。其中较为完整的为铜项圈。
  ④漆器。漆盒(2016YBM1:2和2016YBM1:9)在墓室靠近墓门南北侧发现2件,因腐蚀严重,只可辨识剩余部分。
  ⑤动物骨骼若干。在墓室近墓门中央处发现牺牲的动物骨骼,漆盒内也有动物骨骼。羊骨(2016YBM1:7)出土于墓室西侧若干件,包含头骨,肋骨等。长度40厘米。羊骨(2016YBM1:6)同上。羊骨和鸡骨(2016YBM1:12)若干件,位于漆盒(2016YBM1:9)中。
  ⑥墓砖。墓砖规格分两种,一种为墙体砌砖,长36厘米,宽18厘米,厚5厘米;一种为地面铺砖(包括封门砖),长34厘米,宽16厘米,厚5厘米。均为素面青灰色砖。
  ⑦其他标本:棺钉若干件,形制相同,钉帽为方形,钉身呈圆拱状,因无完整棺钉,无法判断其长度。瓦片,10件残件,多为绳纹纹饰,个别为菱形纹。出土于墓室回填土。最大标本器物长度30厘米,最小标本器物长度14厘米,厚度均为2厘米。瓦当4件残件,卷云纹,出土于墓室回填土。最完整标本直径为16厘米,厚度2.5厘米。青灰砖2块,分别为墓葬墙砖(长36厘米,宽18厘米,厚5厘米)、地砖(长34厘米,宽16厘米,厚5厘米)。
  3 历史价值
  3.1 分期与断代
  根据所掌握的考古资料来看,位于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村汉墓M1,自1987年5月宁夏考古所对墓群进行调查并发掘,至1988年10月共清理25座墓葬,M1从形制到出土遗物上,均与1988年发掘汉墓相似。
  M1在地层上并无直接的打破关系,因此无法从地层上提供相对的早晚序列。与同时期其他墓葬及出土遗物相比,M1的墓葬规模属中小型,出土遗物并不十分丰富。出土的铜镜、漆盒、陶器等数量较少,无文字,且两座棺木为空,墓主身份无法判断,难以准确分期。但据史料可推断,横城汉墓群(包括M1)的时代相当于洛阳烧沟汉墓的第四、五期,与邻近地区的吴忠关马湖、陶乐兵沟汉墓群等所出遗物形制及时代大体一致。时代可定为东汉中晚期,判断依据是根据墓葬形制与出土器物的变化:相对于早期此类墓葬,由单室砖墓演变为三室砖墓;随葬器物部分为黄绿釉陶,器物形制规整、均匀,工艺较高。相较于早期,有明显变化。
  3.2 墓主身份
  随葬器物的形制特征与中原地区同类墓葬比较,相对接近,出土随葬品比较一般,是一座具有汉族特征的中下层民众的墓葬。
  4 结语
  总之,M1的发掘,为我们了解银川市及邻近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也反映出两汉时期中央政府对银川地区的经营与开发、城镇发展建设的历史,学术价值重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915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