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小正大原则”在节目叙事中的体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成本、正能量、大情怀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对目前传媒内容制作提出的业界准则,湖南卫视制作的《声入人心》积极响应总局要求,控制明星成本,传递高雅艺术,在节目中利用艺术的多样性延伸了音乐类综艺节目模式;在叙事中展现人物弧光,以正能量传递选手成长过程;节目的主控思想集中在音乐学子的家国情怀,让艺术放下了“高冷”,把小众文化引领至大众舞台,用高水准的艺术作品,展现了我国的文化自信与创新思维,成为我国原创综艺节目中的代表作品。
  关键词:《声入人心》;节目IP;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 G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8-0117-04
  《声入人心》是湖南卫视于2018年打造的原创音乐类综艺节目,以选手间展现高雅音乐剧与古典音乐的请教竞演为主。该节目一经播出便备受关注,从行业角度来看,该节目被《人民日报》三度点赞,并发表相关评论。2019年2月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评为2018年第四季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2019年6月获得第25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综艺类最佳电视综艺节目奖项。从用户视角来看,该节目自播出后其微博话题讨论量为872.2万次,首播豆瓣评分就高达8.9分,播到最后一期时达到9.2分,对于一档艺术专业门槛较高的综藝节目来说已经难能可贵。
   作为一档小众音乐节目其能够获得行业和用户的双重肯定,主要源于该节目在叙事理念中遵循了“自主创新原则,不讲排场、比阔气、拼明星,不沉溺于个人主义的浅吟低唱、自娱自乐”[1]的准则。节目在制作思路中践行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对广播电视节目“小成本、正能量、大情怀”的要求,给行业和用户带来了高质量的艺术体验。
  一、成本控制中丰富节目样态
  小成本主要指遏制明星高片酬,不讲排场、比阔气、拼明星,要始终坚持节俭办节目的原则[1]。这里主要表达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对综艺节目两个方面的要求,第一个是降低明星的成本投入,第二个是在节目内容上不浮夸、不浪费的原则。
  (一)专业素人为基础,延伸节目类型
   由于大众对明星的关注与窥视欲导致出现了大量以明星做主导的综艺节目类型,造成的直接后果首先是明星片酬占据了大量的制作经费,节目质量低下;其次是节目利用明星博眼球,惰于内容模式创新,行业市场过度依赖资本,在艺术与创新上停滞不前。为了遏制这一状况,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提出要增强节目原创能力,提高素人的参与比例。之后部分节目确实出现了素人身影,但是基本都沦为了明星的陪衬,或者成了圆梦选秀类节目。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于节目制作方对于素人人设的理解,素人实际是指让为国效力的各界精英以节目的需求为出发点,成为节目中真正的主角和明星。《声入人心》在节目人设上不以明星博眼球为重,不以普通人圆梦为目标,而是以专业艺术家传播高雅音乐作品为纲,所以选择的素人选手有行业内从事歌剧、音乐剧的艺术家,也有没有登台经验的声乐专业学生。出品人的选择以专业与艺术并重为出发点,例如,艺术家廖昌永,他是我国男中音歌唱家,担任着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的职务,选择他作为评委体现着节目的专业艺术底蕴;歌手尚雯婕目前致力于多种音乐类型的艺术创新与融合;音乐人刘宪华作为伯克利音乐学院才子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并且,节目后期出现的评委等都是高雅音乐行业的资深从业者,也毫无哗众取宠的意味。参与成员的专业性让节目摆脱了明星噱头,不仅降低了明星片酬的投入,又将娱乐与高雅艺术接轨,延伸了音乐类综艺节目的类型,在艺术性与专业性上让我国小众文化节目再添新的案例,繁荣了我国文化综艺市场。
   (二)资源合理配置,打造产品IP
  除了用人成本的控制,在其他资源配置方面,节目组也尽量做到物尽其用,以降低重复消耗,以小投入获得高效果,空间与场景的呈现是叙事内容输出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音乐类综艺节目的质感表现在让观众于旋律欣赏中达到审美沉浸。歌剧、音乐剧通常是一种“讲排场造价高”的表演,对空间场所具有较高要求,一般的演播大厅很难满足需求。《声入人心》选择了长沙梅溪湖国际艺术文化中心完成全部录制,无论台上的演绎呈现还是台下的组合、搭配、记录都在中心内完成,省却了地域辗转的消耗,利用现有场所实现节目所必需的“排场”,降低了设施的成本投入。同时还打开了本地梅溪湖文化园区名片,使其获得了更多的曝光率与关注度,达到了传媒经济中范围经济的效果。成员与场所的低投入使制作方将更多的精力与成本投射到对音乐本身的呈现上,如为了搭配选手的音乐质感或故事情怀,节目组或配以相应的道具服装,或采用绚丽的舞美组合,让观众能够达到沉浸式体验。
   为了增加节目的边际收益,湖南卫视用品牌化思维打造节目IP,先后在跨年晚会与台内多个综艺中派出节目选手,引起节目的话题性,延长了节目的讨论度。由节目打造出的“梅溪湖36子”只要出现在媒体中,必然会引起用户和行业对于该节目的再度关注,随节目打造出的线下演出都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同时,针对目前偶像养成类综艺类型,湖南卫视本无意于打造男团,却打造出一个胜似男团的专业艺术男声团,媒体大众的关注与线下的演出无一不表现出该节目的IP化发展已初现成效,势必会转化成相应的经济收益,由此带来了节目边际成本的降低,达到提高边际收益的效果。
   二、节目叙事中输出正能量
   “‘正能量’就是指无论何时,都要始终坚持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激励人们向上向善,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怀激情地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让温暖、感动、阳光、正气充盈我们整个社会和精神世界”[1]。在现有的时代文化背景下,正能量的输出不仅是官方文化和主流文化的要求,更是大众对于高质量精神文化内容生产的需求。因为视频产品具有强大的意识形态引导功能,所以制作者更要在内容呈现中把握好主流价值观,针对目前糅合了叙事性、娱乐性等元素的综艺节目来说,主要从其情节结构与人物特点来体现。    (一)情节设置弱化冲突
   综艺节目的叙事性主要表现在环节的安排中,如在音乐类综艺节目中惯常使用淘汰环节作为叙事悬念。《声入人心》则创新节目模式,用首席和替补的概念替代淘汰,把选择登台演出的首席作为每期节目的情节点,颠覆了传统的才艺竞赛理念。节目中弱化了叙事情节方面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人与规则之间的矛盾点,让受众不再聚焦于淘汰的悬念揭晓过程,而是更多地沉浸在艺术的审美欣赏中。节目分别采用了独唱、二重唱、三重唱等方式竞争首席,替补在团队车轮战中也可以继续展现才华,给受众带来多样的视听体验,这样的叙事方式与粗暴地依靠剪辑制造悬念或人为的剧本设置来加强矛盾冲突点拉开了审美距离。因为本节目中的无淘汰设计不落俗套地把所有选手打包为一个整体,又规避了叙事情节中常见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情节,也使得节目组成功塑造出“梅溪湖36子”这一团队IP。
   冲突与悬念的弱化不代表叙事要素的缺失,节目组采用对作品的艺术评论环节体现这两个方面。因为全员艺术家的角色设置,制作方用选手互评的片段,以和专业出品人差异化的评价打造节目的情节娱乐性。随着节目的推进,节目组创新性地在选手中打造出一位学员“出品人”,因为该选手评价犀利且不留情面,遂将他的观点打造成吸引观众的悬念,藉此吸引注意力。同时选手的评价建立在对对手的尊重中,并不是为了个性而尖酸毒舌。这样的悬念点设置不落窠臼,在悬念中传递艺术评价、艺术审美、艺术理念的进阶,在选手与出品人的对比中让受众更进一步了解艺术审美的底蕴厚度与层次。利用不同人之间的艺术审美鉴赏能力增加看点,一方面不会分化受众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还能提升受众鉴赏能力,做到了自然而然地陶冶情操、启迪思想。
   (二)内容呈现向上向善
   正能量的内容传播主要依靠选手的行为活动以及选手、导师之间的互动来实现。该节目中部分选手为专业在读学生或艺术学院教师,不乏世界顶级艺术名校,如茱莉亚音乐学院全A毕业生贾凡、伯克利的新生、上海音乐学院的教师等,其学霸人设不仅是他们专业身份的润色,更代表了他们在艺术领域的不懈追求;一些选手因为经验缺乏错失登台机会,节目组安排专门环节,搭建舞台让选手的家人、老师、校长登台助演,以鼓励其在艺术道路上要坚持自己的信仰;首席对替补的求教倾囊相授,如身患耳疾但坚持练习声乐的陆宇鹏与学霸贾凡之间的互动,贾凡被其自我奋斗不断追求的精神打动,主动要求与其同组一组,并为陆宇鹏插上声音的翅膀圆梦舞台,用实际行动呈现不放弃的中国梦;出品人把每一次表演当作课堂教学,与选手的互动并无身份的高下,而是彼此的衬托帮助,表达了用明德引领风尚的中国情。节目通过作品的演绎告诉观众什么是美,艺术要如何欣赏,虽然音乐剧、歌剧是小众音乐,但是也要培植市场,去提升国人整体的艺术素养,普及国民高雅艺术。
  三、主控思想中把握大情怀视野
  在主控思想中把握“‘大情怀’就是指无论何时,内容生产的价值中心都要始终把社会效益、价值引领放在首位,引导人们努力实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个体经历与时代大潮、个体情感与集体情感的同频共振,为节目注入深沉大气的家国情怀,而不是沉溺于个人主义的浅吟低唱、自娱自乐”[1]。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对于大情怀的阐释指明了节目制作一方面要注意与时代艺术审美同步伐,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主题内涵的家国观。
   (一)大众娱乐化中坚持艺术底蕴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到“电视本身的性质就是娱乐性的,这表明在电视上所展现的一切都是娱乐,都是为了娱乐。观看电视不需要思考,但人们能获得情感上的满足,而正因为电视的包罗万象,其他的一切都按照电视的要求来塑造自己,最终成就了娱乐的时代”[2]。综艺节目能给受众带来休闲娱乐是其存在的理由之一,在当前时代文化发展中,休闲娱乐正以一个主流的姿态压缩着内容产品本身的价值。从历史角度看,当代文化处于一个消解严肃、解构经典的后现代文化时期,对于一切艺术形态都曾以消弭其本身的艺术底蕴为目的进行生产,所以出现了大量的仅重视商业效果,不顾及艺术规律的内容产品;从群落角度看,目前大众文化产品占据主流,官方文化与精英文化传播时都需要联系大众文化打开渠道。当大众需要简单的娱乐时内容生产方为了迎合大众,赢得市场,就会生产大量毫无文化意蕴、纯为休闲娱乐的低劣节目,如一些为了搞笑而搞笑的体能竞技节目,为了对垒同类节目进行的明星拼凑的同质化节目,不做市场调研定位盲目生产的综艺节目一时间充斥着荧屏,不仅浪费时段与经济资源,同时给受众带来的是低劣的精神消费。大众需要娱乐,但是内容生产者不能仅以娱乐为目标进行生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强调媒介是党和国家的喉舌,是党和国家的舆论领导者,这就要求同样具有舆论引导作用的节目内容必须要有正确的意识形态贯穿其中,这样才能保证主流文化传播轨道的不偏移,亚文化向主流文化靠拢,扼制反文化现象出现,目前我国节目形态应该由娱乐化向垂直化发展,以艺术的深度挖掘,与经济、科技等行业的结合作为出发点对外、对内传播时代文化。《声入人心》牢牢把握了内容传播应该坚持的方向,节目以传播艺术形态作为宗旨,辅以娱乐性片段,向大众普及艺术门类,使其接触高雅文化。
   随着我国大众物质生活的满足,必然在精神层面会有新的追求,当厌倦了荧屏上简单粗俗的娛乐效果,即会对更高层次的艺术审美有所要求。《声入人心》的出现便是迎合了这一需求,节目方积极响应政策对于节目的内涵和外延的要求,深入挖掘“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这一理念,在制作过程中坚持与时代同步,找到与当代群体能够产生共鸣的连接点,对于求新求异的青年群体,利用小众亚文化垂直节目直击其需求,在选手青春活力的面孔中将“阳春白雪”变成雅俗共赏,消解了高雅文化在综艺节目中呈现的“高冷”特点,拉近了大众文化与专业艺术的距离。并且在节目中进行创新性思维,将高雅的美声歌剧与流行音乐进行碰撞,吸引大众视角,在娱乐至上的大众文化视阈下,用音乐类型的混搭让节目达到艺术教育功能,紧贴打造精品艺术、以精品奉献人民的艺术生产宗旨。    (二)主题内涵呈现家国观念
   内容生产中的主题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宏观的主控思想,即代表意义;第二个层次是产品附加了什么样的价值观;第三个层次是产品在输出时要尽量达到让受众有回味思辨之感。一个优质的内容产品会把这三个主题层次交替表现在受众面前。本节目在这三个层面的展现上主要依托具有艺术高度的音乐作品以及选手的个人成长弧光在家国观念的投射。
   歌剧或音乐剧专业门槛较高,使受众与之有天然的距离,但是我国有大量的聚焦于歌颂人民、歌颂国家、歌颂时代精神,唱咏民族团结的歌剧、歌曲。《声入人心》通过“梅溪湖36子”呈现出这些意蕴深刻饱含家国情怀的作品来影响时代青年。透过《绒花》《跟着你到天边》《诗人的旅途》《我的祖国》等歌曲,让青年一代感受节目的情怀信念,其中传递出的家国观既是节目主题内涵的需求,又是时代的需求,有助于引领祖国青年一代正确意识形态观念的形成。
   由于歌剧、音乐剧或是美声唱法都起源于西方戏剧或学派,所以节目中部分优秀选手有过国外求学的经历,在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中达到了如今的成绩。如有两位选手在演绎歌曲《我的祖国》时满怀深情震撼全场,他们在采访中表示之所以选择这首歌,是因为在外求学遭遇各种困境时,会想起祖国的后盾,自己在学习与演唱中会感受到祖国人民的力量。采访的话语只能达到直白的告知作用,但是随着歌曲中婉转坚定的情感呈现,主题内涵上升到第二层次,除了艺术的展现,还有更浓厚的爱国情怀饱含其中,受众即刻能从歌声中体会到他们的热爱与深情,在竞演、学习、请教、成功的过程中,选手完成了自身叙事角色的成长弧光,并且引发青年观众情感共振,使主题内涵到达第三个层次,受众被节目传递出的家国观念所感染。
   四、结语
   在强调中华文化自信要立于世界,国家各级媒体尤其要助国家文化走出去的需求下,湖南卫视创新音乐综艺模式,得到海内外综艺行业的肯定,在节目制作中贯彻小成本投入、在叙事内容中强调正能量展示、大情怀输出等几个方面,增加了音乐综艺节目类型,提升了受众欣赏水平。同时在节目的传播中以打造艺术IP为目标,配合区域文化发展,营造节目多个赢利点,让冷艺术重新焕发出市场的热效果,以小而美的精品品质铸就圈层爆款。
   参考文献:
   [1]国家广电总局.广电节目需“小正大”不比阔气不拼明星[EB/OL].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18/0409/c1008-29913728.html.
   [2](美)尼尔·伯兹曼著.章艳译.娱乐至死[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美)羅伯特·麦基著.周铁东译.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杨楚珺]
  收稿日期:2020-03-03
  作者简介:陈希,女,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文化传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传媒经济、广播电视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016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