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长株潭城市群特色小镇的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前,特色小镇已经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城市群中特色小镇,因为其独特区域优势成为政府培育和发展主要对象。近年来,长株潭城市群中政府着力打造特色小镇近百个,发展十分迅速,在城市群中发挥着双向衔接城乡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特色”不鲜明,竞争力不强;融资渠道不畅通,政府债务风险大;前期规划缺乏科学性,后期运营困难;社区凝聚力不强,公共服务功能弱化等问题。因此,政府要准确把握特色小镇内涵,着力打造鲜明特色;要坚持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实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要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严防政府债务风险;使其真正融入城市群经济社会生态网络中去,为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提供新动能。
  关键词:特色小镇;困境;对策
  一、发展长株潭城市群特色小镇面临的困境分析
  目前,长沙、株洲、湘潭正在着力打造市级特色小镇有45个,还有几十个区县着力打造的特色小镇,这些具有独特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和文化底蕴的特色小镇将成为打通城市群网络系统的重要节点,对于促进人口、产业、资金等要素向外围地区流动,逐步形成各类空间协调发展,区域功能互补、生态循环良好的城市网络起着重要作用。分析当前长株潭城市群中特色小镇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生态旅游型、特色产业型、资源禀赋型、历史文化型、城郊休闲型等,其中以劳动密集型、文旅型和特色农业型小镇占多数,高端制造型和金融创新型小镇比较少,特色小镇间同质性比较高,缺乏系统规划,产业规划、产业链条和商业模式不科学,特色产业不强,具体分析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特色”不鲜明,竞争力不强。
  “特而强”特色小镇发展的目标之一[1]。虽然特色小镇涵盖的内容丰富你多元,但最核心的还是产业,浙江省率先在全国掀起特色小镇创建,就是为了在新型城镇化中推进产业集聚效应,反过来再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目前很多特色小镇对当地的特色资源利用不充分,缺乏特色产业和特色文化,或者在“特色”产业和“特色”文化上定位不准确,没有自己独特的“名片”。盲目地将旅游业、餐饮业和房地产业作为其支柱产业,将仿古建筑作为其“文化”的象征,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其竞争力不强,低质量的特色小镇必然遭到市场淘汰,也造成了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二)融资渠道不畅通,政府债务风险大。
  很多特色小镇建设中,政府资本投入所占的比例过大,在建设资金来源中,主要由政府财政资金和企业资金构成,社会资金缺乏合法畅通的融资渠道,导致政府在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中占主导地位,企业主体性地位弱化,市场规律被淡化,这不仅与政府简政放权的大趋势相违背,而且也加大了政府的债务风险。
  (三)前期规划缺乏科学性,后期运营困难。
  目前,对与特色小镇建设项目,政府会给予很多土地、财税、审批等优惠政策,有的地方就出现很多了以“特色小镇”为名,胡乱打包的现象,只重眼前利益,一步看一步,缺乏整体科学合理的前期规划。有的虽然做了前期规划,但是没有从实际出发,没有将特色小镇的运营规划放入前期规划中去,虽然特色小镇建成了,但是由于后期运营混乱,导致资金链紧张,运营困难。
  (四)社区凝聚力不强,公共服务功能弱化。
  特色小镇是“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人文环境和人居环境的塑造尤为重要。特别对于外来新居民较多的新开发建设事物特色小镇,存在社区建设只重视外在“形”而忽视内在“魂”,缺乏社区文化,社区中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功能弱化,导致小镇居民的归属感不强[2],生活圈、服务圈、商业圈规划不合理,发展不成熟,这与特色小镇的发展目标相违背,将导致小镇人才的流失和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等一些列问题。
  二、发展长株潭城市群特色小镇的对策分析
  特色小镇按毗邻中心城市空间位置的不同,有市中镇、市郊镇、园中镇和镇中镇等,在城市群中的空间地理位置很大程度决定了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要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沉淀和地域特征,以特色产业为核心,着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模式。对于市中镇加快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科技创意型特色产业,有丰富农业资源的市郊镇加快特色农业生产、形成一镇一业和一村一品,对于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底蕴的特色小镇发展休闲旅行和特色文化产业,通过对空间区位条件、特色产业资源的精准定位和创新发展,让特色小镇真正融入到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经济生态圈中,为推动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释放新动能。
  (一) 准确把握特色小镇内涵,着力打造鲜明特色
  以特色产业为核心是特色小镇的本质特征,特色小镇不是產业产业园区也不是一般的意义上的小镇,是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融为一体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的空间形态。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和”、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是特色小镇内涵特质。因此,要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和文化,发展特色小镇最核心的是产业,依靠产业集聚人口、发展经济、提供服务。一要以特色产业做支撑,强化政策引导。要从资源优势出发,立足基础良好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优势主导特色产业,并与旅游业、文创业、休闲娱乐产业相融合,通过政策上的倾斜,吸引人才、技术、资金等高端要素集聚,逐步形成完善的区域产业体系。二要突出非遗特色,挖掘文化功能。要提炼文化特色,特色文化是特色小镇个性化最显著的标签,要兼顾特色文化、特色功能和特色建筑,并通过文化创新和演绎才能进一步提高特色文化的新引力和独特性。三要打造特色小镇的体验特色。体验特色一般来源于体验内容的设置,设置可供消费的体验项目,业态消费体验、玩乐体验等,具体就是吃住、性、游、购、玩中凸显特色,以本地食材和风味为主,打造特色美食体验;以小镇民宿、特色建筑为形态,发展不同于酒店的特色居住体验;结合小镇发展实际,打在以互动式为主的家庭亲子、寓教于乐、青年婚恋等小镇玩乐体验。通过体验特色打造,为特色小镇注入更多活力   [3]。
  (二)坚持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实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特色小镇不仅仅服务于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更主要的服务于人本身,通过产业的发展,城镇服务网络建设,吸引就业人口。一要公共服务要定位于以满足“刚性”需求和“弹性”需求。公共服务系统达到“镇—居住区—居住小区”三级标准,提供基础的教育、文化、卫生、社会福利等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同时还要对当地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景观相融合,构建宜居的环境。二要推进“三生”融合发展,提升社区智慧功能。特色小镇虽然只有3平方千米的规划面积,要科学规划特色小镇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强设施配套,完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营造宜居宜业的环境,既要保留原著居民的生活空间,又要打造智慧生态小区,构建便捷的生活圈、完善的服务圈、繁荣的商业圈,提高特色小镇的生活服务的便利性,保护人特色景观资源,经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景区,提高小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促进产城人文融合发展。二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是特色小镇的主体,要将小镇文化底蕴和文化特色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营造开放、创新、绿色、共享的文化氛围。
  (三)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严防政府债务风险
  特色小镇是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相结合的产物,政府的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模式是当前特色小镇的发展优势,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地方政府越位错位干预太多,造成政府财政负担过重,因此,要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严防政府债务风险。一要强化政府监管,构建“三位一体”的监管模式。要构建前期规划、中期建设、后期监管“三位一体”的科学管理模式,前期做好用地规划和产业规划,严控房地产倾向,保护自然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中、后期充分发挥政府有形手的调控作用,实现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的相得益彰。二要开拓投融资渠道,规避政府债务风险。要发挥市场企业主导作用,引入央企、国企和大中型民企等作为特色小镇的主要投资运营商,避免政府过多的举债建设,规范开展PPP项目,规避政府的债务风险[4]。三要搭建平台,重构城乡优势资源要素。要发挥特色小镇城乡中间地带的作用,既能很好的承接城市外溢资源要素,又能跟乡村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加以融合和重构,形成城乡要素流动和集聚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优势资源和高端要素的集聚,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炎炎,赵云鹏等.浙江省特色小镇研究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J].科技促進发展,2018(6).
  [2]邓涵,温家琪等.苏州特色小镇建设的现状与创新发展的策略研究[J].区域经济,2018(9).
  [3]夏南凯,王俊.特色小镇设计开发理论与实践[M].江苏凤凰科技技术出版社,2019(2).
  [4]杨永超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苏省特色小镇发展研究[J].乡村科技,2018(10).
  本文系2020年长沙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特色小镇融入长株潭城市群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csskkt22)部分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长沙市委党校,湖南 长沙 410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037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