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与离职倾向关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最近几年来,国内教育事业取得一定成效,与此同时,民办高校也面临较为激烈的竞争,老师也渴望得到社会认可和尊重。关注民办高校老师的职业幸福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更有助于管理民办教师。全文对民办高校老师职业幸福感和离职倾向关系展开研究,重点对如何提高职业幸福感的对策进行论述,为增强民办高校的竞争力。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离职倾向;提升策略
  民办高校作为社会組织或个体,主要采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执行高等学历教育的教育机构,在教育体系中占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现如今,民办高校迎来发展的高峰期,为社会提供大量毕业生,使得国内教育开始朝着大众化方向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但由于民办教育的发展史短,政府没有明确扶持民办高校的政策,导致老师福利待遇、工资等和公办老师存在较大差距,加之外界对民办老师的认可度低,老师职业幸福感必然缺失。基于此,民办高校应深入研究如何培养民办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使得教师职业焕发生机。
  一、教师职业幸福感与离职倾向关系
  职业幸福感是指员工对所从事工作的认知和评价,并将其作为前提,而产生的心理体验,比如乐观向上、积极、愉悦等。而教师职业幸福感则和从事的教学、科研活动有关,由此产生的心得体会,体现了工作生活质量。徐林康、王翠艳提出将民办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要素总结为:福利待遇、工作价值、环境等[1]。王萍、张雪彤子、吴维鑫提出社会认可、组织氛围是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外因
  [2]。王姣艳、万谊、王颖指出不能将福利待遇当成主要维度,但却和教师职业幸福感存在密切联系[3]。当前,关于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探究仍旧处于探索时期。张丽、傅海伦、申培轩通过大量研究显示:物质条件、身心健康、人际交往、满意度等要素均会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4]。谭翠翠指出身份地位同样会影响民办老师的幸福感[5]。在归纳文献的过程中,全文将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划分成以下几个方面,分别为:职业自身、薪酬、环境氛围、人际关系、工作满意度、职业前景。由于老师职业幸福感会影响知识的讲解,尤其是人才培养,一个乐观、积极进取、感恩的老师会将积极心理传递给学生,相反,教师会传递消极心理。另外,一个乐观的员工其离职率也会降低,且他的行为更符合公民行为规范。尽管当前还没有深入对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和离职倾向关系展开研究,但其他领域的探究成效能给其提供参考。基于此,提出第一个研究假设:职业幸福感对民办高校教师离职倾向具有负向影响;职业本身对教师离职倾向具有明显的负向影响;薪资和职业前景对教师离职倾向具有负向影响;环境氛围对教师离职倾向具有负向影响;工作满意度对教师离职倾向具有负向影响;个人交往对教师离职倾向具有负向影响。
  Becker认为组织承诺会伴随投入的增加,由于感知到离职损失,使得员工不得不待在组织的心理情况[6]。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组织承诺的内涵,部分研究人员指出其具备较强的层次性,Meyer将上述方式划分成以下几种:第一种,情感承诺,是指基于组织产生的情感体验。第二种,持续承诺,基于经济工具影响员工的忠诚度。第三种,规范承诺,在规范要求内产生的责任。对组织承诺进行探究主要是为研究员工离职缘由,特别是自愿离职原因的解释,当前已得到证实。由于组织承诺的形式多元化,故内涵也存在差异性,大量研究表明其还会影响离职倾向的解释程度[7]。而情感承诺影响离职倾向的负向程度也已得到证实。而持续承诺与规范承诺是否影响员工离职需进一步证实。一些学者认可持续承诺,而有些学者则认可规范承诺。因而,提出第二个研究假设:组织承诺负向影响民办高校教师离职倾向;情感承诺负向影响教师离职倾向;持续承诺同样影响教师离职倾向。
  王景明提出职业幸福感会影响组织承诺的预测[8]。和满意度相比,组织承诺可以预测出员工是否自愿离职以及对从事的工作是否满意,尽管不一定满意整个组织,但却会扩散,如此一来,员工会综合考虑是否换工作。由此可见,工作满意度会借助组织承诺给离职倾向带来一定影响。姚芳荣通过大量研究显示,相比工作满意度,职业幸福感可以有效预测出情感承诺,而满意度却不具备显著的预测作用。因而,提出第三个假设:组织承诺在职业幸福感和离职倾向关系中发挥平衡作用。
  二、提升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
  (一)增强社会对民办高校教师的认可与支持
  教师职业值得人们尊重,他们承担传授文化、技能的责任,然而社会却对老师提出严格要求,有些要求太过于苛刻,特别是民办高校的教师,承担的社会压力大。教师同样是人民群众,他们也希望得到社会的尊重与理解,故民办教师也应得到和公立老师相同的待遇,要求高校应尽快改善老师的工作条件,给予相应的社会保障以及合法权益。
  (二)健全民办高校的人性化管理
  健全民主校园管理制度,树立“以老师为本”的管理理念,强调尊重老师,目的是为让他们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中;其次,努力搭建提高教师幸福感的平台,为增强他们工作的自信心[9]。再次,应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合理调整薪资,不断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创设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让其提升归属感和幸福感;最后,高校老师作为一个具备较高素质的群体,崇尚追求精神需求,为避免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应鼓励他们多与其他高校加强交流,积极参与校园活动。
  (三)教师努力提升自身
  努力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这是提高他们幸福感的前提,将教育事业当成一项使命,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奋斗,在教学活动中获取成功体验,进而感到幸福。具体做法如下:民办教师应树立科学的职业观,教师不光为满足生活需求的谋生手段,还要求老师将教育改变为自身的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教师才会付出,才能真正提升幸福感。杨启亮曾指出老师的职业境界被分成四个层次,最高层次为将教育活动当成幸福体验,也就是教师职业的最高境界,将社会要求转变成主动行为,即“他律”转变为“自律”。将老师职业从谋生手段转变为追求事业的方式,从而实现教育工作的转变。其次,提升老师的专业素养,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民办教师应不断学习,提高专业水平,潜心钻研,不光培养好学生,还应做好科研工作,这同样是提升职业幸福感的有效途径。最后,民办教师应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增强幸福感,应努力养成乐观、幽默的品质,为进一步提高幸福感水平。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尊重他人,合理处理与其他同事之间的关系,感受人际关系带来的温暖。   三、结论
  民办教师之所以缺失职业幸福感,是由多种原因共同影响而成。因而,需要从个人、学校以及社会等方面着手,除了健全对民办高校的扶持政策以外,还应优化学校管理模式,不断提高老师的职业素养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应壮大民办院校,并给老师提供较好的福利待遇,给予他们平台,让其收获成果,以此来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最终推动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萍,张雪彤子,吴维鑫.职业压力对高校教师幸福感的影响——基于心理资本中介效应的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0(05):147-150.
  [2]高海英.高校教師职业幸福感缺失原因及其利益诉求机制的构建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8):102-103.
  [3]徐林康,王翠艳,贾兆娜.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生涯适应力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职业认同感的中介作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0,34(02):70-75.
  [4]王姣艳,万谊,王颖.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机制[J].中国特殊教育,2020(03):35-41.
  [5]姚芳荣.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基于ERG需要理论视角[J].现代交际,2020(03):129-131.
  [6]张旭东,庞诗萍.中小幼教师职业倦怠对心理生活质量的影响:主观幸福感与人生意义的中介作用[J].心理学探新,2020,40(01):90-95.
  [7]张丽,傅海伦,申培轩.中小学教师工作困扰、消极情绪与职业幸福感的相关研究——以山东省域数据调查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19(11):57-64.
  [8]王景明.职后发展视域下高校公共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问题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5):87-89.
  [9]唐冬梅,徐东,夏巍.10年来我国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述评——基于2009-2018年CNKI的文献分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0(01):94-99.
  基金项目:青岛黄海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山东省民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2019RW17);中共山东省委教育工委课题“以雷锋精神兴校育人”。
  (作者单位:青岛黄海学院,山东 青岛 2664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038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