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前,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便是借助产教融合方式将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这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产教融合过程中,涉及的主体多样,不仅包含学校、行业企业,政府也囊括在內。其目的便是能够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由行业监督指导,并且让企业参与进来,由学校进行推进,从而建立起“四环联动”的协同育人机制,有效落实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
  前言:所谓产教融合,它的具体体现便是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将学习与职业有效串联,注重先“产”后“教”的逻辑顺序,从而将产与教之间的开放特征与运行规律体现出来。其中的“融”,旨在明确多元实施主体的协同关系,即提到的协同育人。依据产教融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可知协同育人的基础便是产教融合,它需要将高职院校的需求与社会资源结合起来,以双方的合作共赢为目的,展开更为深度的合作,在实践过程中融入专业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通。经过合作,将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让资源实现互补,以此来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对“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展开研究,最根本的目标便是让高职院校的形成得以促进,并且对产教融合加以完善。此外,便是借助协同育人机制,来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让多方主体能够在深化合作的过程中寻找到更为合适的人才培养机制,促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升。
  一、当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多元主体合作能力不强
  主要是指高职院校的技术服务能力与成果的转化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没有很好地解决企业的一些生产经营难题。在人力资源提供方面,也无法真正保障。这样的一种情况,就导致企业只能够依靠自己来解决原计划中身缠方面存在的问题。但是校企合作的初衷,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此种现象若是长期存在得不到改善,那么就会让企业的合作热情受到一定打击,让他们在之后时间内也无法顾及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最终消退他们的合作动力。如此,也就无法保障产教融合的持续发展。
  (二)多元主体合作层次不高
  第二个突出的问题,在于多元主体的合作层次不够高,具体表现在他们进行时间合作之时,其合作项目都缺少紧密、高层次的合作,这样的合作无法促进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更无法培养出期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导致无法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上面的支持。在对实际调查后,发现高职院校在与企业合作的时候,学生一般都在低层次的岗位上实习(偏向于流水线工作),这样的实习无法达到预期锻炼复合型技术的目标。也因为这样的合作层次不够高,所以高职院校在于企业展开合作之时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表现为若是有较为合适的项目之时。双方可以在短期内合作,一旦项目完成,就立刻撤出,但是这样的合作是无法对人才进行有效培养的。
  (三)产教融合融入程度不深
  这一问题体现在高职院校学生与企业工作的衔接上面,具体来说就是高职院校出“学生”,将其生搬硬套进企业的“项目”之中。此种死板的融入形式无法让教学效果达到预期,最多可以对学生学习的教材与课程进行一些表面上的简单的删改,将企业的一些项目实训课纳入学生的学习实践中,但这些改革成果都是比较粗浅的。因为产教融合的程度不够深,就导致他们无法对地方经济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领域有所触及,最终导致高职院校与企业的融合程度不够深,影响协同育人的效果。
  (四)产教融合载体不够突出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指多元主体在融合过程中承载他们的载体不够突出,它们之间互相合作的实体基础也不够牢固。在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查阅后,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近年来,并不缺乏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但是多年的合作却没有产生出高质量的教学成果,这便是问题所在。市面上的企业很多,存在着一年淘汰一批的情况,这也就导致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较为松散,互相之间合作的层次也没有深入进去,无法将原本借助协同育人促进产业发展的这一根本目的落到实处。
  二、当前高职院校协同育人过程中的具体注意事项
  (一)坚守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
  要想在产教融合视角下将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需要认识到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便是“依托产业”。职业教育的建设与发展与企业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它的发展轨迹中蕴含着丰富的产业足迹。不论是国务院的《决定》,还是教育部制定的相关《规划》,其中都明确提到,相关职业院校的建设者们,应当对高职院校的办学思想、策略、定位以及他们的发展目标与培养模式上升到国家这一层面,将“依托产业”作为院校发展的行动方针。
  (二)办学遵循产业与教育规律
  只有对产业规律与教育规律有所遵循,才能够让自身得到长足的发展,由此高职院校在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应当对这些领域有所侧重。其一,学校的领导层面,建议学校应成立校企合作办学董事会、咨询机构等,使其展开实际的运作。其二,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更加关注。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能力,最好是有着一定企业行业实践的经验。学校的教师只有对产业发展动态有清晰地了解,他们才能够在日常教学中组织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其三,对原本的课程内容进行有效重构,这一重构步骤应当依据企业的实际,随之调整。
  (三)加强对协同发展内涵的认识
  在产教融合视角下有效运行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前提便是需要这些主体能够对协同发展的内涵有充分地认识。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其实就是多重要素相互作用,最终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些系统之间又是相互独立的,并可以产生协同作用。首先,校企协同育人与协同发展,这是当前时期政府与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提出的要求,这符合广大职业院校教师的期待。通过对协同发展的内涵进行把握,才能够坚守服务发展、立德树人以及就业导向,从而将协同育人的真正目标落到实处。   三、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协同育人的优化措施
  (一)建立稳定的协同培养机制
  高职院校想要培养出复合型人才,必然的选择便是让多元主体介入,进行协同培养。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对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机制进行探索,从而建立起更为稳定的协同培养机制。一旦多元主体介入其中,那么各个主体之间就有了共同的利益,这能够促使各个主体为了这一利益展开更为有效的合作。
  在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协同育人机制过程中,应当对以往低层次且小范围的协同育人机制的局限进行突破,探索出更为全面立体的模式,通过将全产业链过程作为引领所建立的协同育人机制,会更加适合产教融合模式。比如说,可以让高职院校与当地产业龙头企业协同育人,建立起职业教育集团。此种职业教育集团,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其一,让高职院校与企业联手,将合作培养制度从招生阶段就开始融入进去,促使高职院校的招生能够与该企业的招工实现一体化。其二,在加强合作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质量,这就可以在双方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建立起更为贴合实际的质量监控体系。针对这一体系,可以让高职院校与企业各自派遣人员组建质量监控小组,以此让育人质量得到保障。其三,在协同育人前提下,注意对教学管理制度与育人模式加以改革,并且有效应对育人环节的变革情况。学校方面可以企业的帮助下,建立起符合高职院校与企业需求的教育模式。在这样逐步推进之后,能够将这一协同培养机制打造成具有行业特色的产教融合育人载体,企业与高职院校互帮互助,使此种机制变得更为稳定,在实现产教融合的过程中落实校企双赢的目标。
  (二)协同共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在建立起稳定的协同育人机制后,就需要借助多元主体的力量来对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课程体系是他们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核心课程体系质量的高低,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直接影响。由此,在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应当注意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与本地区行业发展的需要联系起来,注重对各方资源整合,以此来优化原本的课程体系,构建出更加适合人才培养的模式。
  在多元主体协同共建优化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当将“实践与创新”作为前提。在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过程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以协同制定人才培养的方案。在具体制定之时,要对企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充分调查,立足于实际基础上考量,明确行业对人才关于能力、知识以及素养方面的要求。由此在实际制定的时候,先由学校方面起草稿件,再由企业方面的人员查看,意见一致后,可以组织专家以及企业参与论证,对其不断修改与完善。当然,在共同制定育人方案的期间,行业企业应当进一步参与进人才培养之中,进行顶层设计之时也应当依据行业企业社会要求。因为具体岗位的不同,学校方面也设有不同的专业,所以在对不同专业制定培养方案之时也应该考虑到这些方向的具体需要,如此便可以从源头上保证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目标与社会人才发展需要是一致的。另一方面,便是共同参与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之中。校本教材的编写与企业的实际需要存在着一定脱节,这就需要企业发挥自身的作用,比如说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或者是与学校一起编写教材,又或者是将一些企业的课程引入进高职院校之中,以此来对学校原本的校本资源进行丰富,也能够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在产教融合视角下展开,高职院校开展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点,便是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設。源于传统院校单一的管理模式,导致高职院校中不少教师会更加注重学历与理论、学术,而对能力、实践以及技术的培养有所忽视。若是长期忽视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对复合型人才养成目标会造成极大地阻碍。由此,当前高职院校应当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共同建设复合型教师队伍。通过将企业之中的优秀人才引入学校,又或者是对教师展开针对性地培训,促使其能够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师资上面的支持。
  对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突出示范引领、建优扶强、协同创新、促进改革,按照“择优遴选、培育建设一批,优中选优、考核认定一批”的总体思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共享人才、共用资源,形成命运共同体,支持企业深度参与教师能力建设和资源配置,建立学校优秀教师与产业导师相结合的“双师”结构团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其一,适当引入一些高水平的企业家与专家。学校方面可以在行业企业的帮助下,聘请与之相关的国内外比较有名气的专家、企业家,邀请他们兼职教授或者是担任企业的课程教师,参与进协同育人机制以及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得到落实。其二,可以引入合作企业的工程师。可以邀请这些人兼职学校的课程教师,向学生讲解一些当前企业中运用的先进技术与理念。此外,还可以聘请一些具有高学术水平与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师,用合理的薪资邀请他们担任学生的企业导师,解决一些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者是在企业中指导学生做一些项目研发工作。其三,聚焦学校的教师队伍,展开针对性的“双师”素质教师培训。对于此点,可以通过企业研修,或者是技术合作等方式,来让教师得到实践锻炼,从而提高他们现有的技术能力。比如说,学校每年安排骨干教师进入合作的企业中研修或者实践锻炼,在这一期间,教师既可以从企业中学习先进的技术与经验,也可以向企业宣传科技政策,或者是指导企业人员开展项目申报,做有关技术服务方面的工作。经过这样的锻炼,让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四)需强化改善传统的评价机制
  在查阅收集的相关资料后,从中发现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更加注重理论与结果,对于实践与过程却不那么看重,此种评价机制已无法满足目前人才的培养要求。由此,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相关部门应当设置更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通过对评价机制进行改革,将企业对学生的管理评价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得到提升。   例如,使评价主体更加多元。对于这一点,可以将企业考核机制适当地引入学校,在合作培养之后,将此种考核作为学校评价的考核依据,并借助此种考核依据来对学生企业中的实习情况、他们在企业之中的技术研发等过程进行评价。再者,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在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时候,除了要对他们的成绩进行考核外,还可以对他们的实验动手能力、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成绩,以及他们在参与企业技术开发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或者是学生的创新创业情况等进行考核。此外,应当采用更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了日常表现、导师评价,还可以采用实践表现、企业导师的评价等方式。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应该考虑淡化成绩与结果,强化能力与过程。比如说,在教学企业课程过程中,应当将企业课程教师的管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结合学生的课堂成绩与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来对所教学的学生展开综合评价。当学生学习企业课程的时候,企业不应该置身事外,而是应该参与进来,承担起对学生的管理义务,如此让学生的技术研发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在综合评价后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得到切实提高。
  (五)强化政、企、行、校主体关系
  针对当前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根本的一点,便是需要对政府、行业、企业以及高职院校这几个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强化,努力打造出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融合体。
  首先,政府方面应当对校企合作进行推进,并且以产教融合目标为己任。在此过程中,可以一方面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进行表现出支持态度,另一方面还可以对企业行业参与校企合作工作的流程进行规范,使之能够不断成为此种模式下的办学主体。其次,学校各院部应当齐心协力,保持步调进展一致,要深入挖掘企业、行业的运行情况,并将其作为自己改革与发展的源头。所以,在日常工作中,高职院校的人员应当给予企业人员一定的尊重,并且帮助他们解决一些企业中遇到的问题,对他们之中的弱势群体保持善意。最后,聚焦于企业,它是除学校外的重要办学主体。企业在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应当审时度势,对政府提供的发展机会大力利用,并且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有效的资源与空间。通过“借力”的方式,让自己企业也能够得到发展,使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能够在当前发展形势下得到提升。
  四、结语
  总体而言,当前高职院校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与新时期,在这一阶段,高职院校应当对机遇牢固把握,在产教融合视角下将多元主体的协同育人机制有效运行。其中,高职院校应当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中,对教育教学深化改革,并且依托于地区产业的发展,将这一区域的经济发展特点与趋势有效融合进院校课程教学内容之中。在与之相关的各个专业中实施产教融合,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根据市场的需要对这些专业课程进行调整,从而使得高职院校的适合适应性得以增强,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晓华, 陈玉兰, 陈垣. 产教融合推进高职创新创业协同育人的机制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8,(3).
  [2]周大鹏. 产业学院:协同育人视角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产教融合的探索[J]. 高教探索, 2018,(003):105-108.
  [3]刘姗姗.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协同育人机制探索[J]. 中國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 2019,(9).
  [4]施维. 广西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问题与对策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2019.
  [5]周大鹏. 产业学院:协同育人视角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产教融合的探索[J]. 高教探索, 2018,(003):105-108.
  [6]蒋庆荣. 协同治理视角下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治理模式研究[D]. 吉林大学,2018.
  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交通行指委)课题: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2019B25
  (作者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038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