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课程改革研究与成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是建筑类专业的职业支撑课程,是联系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纽带,关系到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就业。故试图通过改革研究,使课程教学内容更适合高职建筑类专业、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等问题,以促进人才培养提升和学生就业。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一、前言
  《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是建筑类专业的职业支撑课程,是联系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纽带,关系到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就业。随着高职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需要进一步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研究课程实践能力培养,很多院校积极开展和推进课程改革,效果显著。但据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反应,仍存在知识理论仅够就业,不够持续发展,或技能培养不够,仍不能与工作岗位紧密衔接等问题。
  故试图通过改革研究,解决什么样的《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课程教学内容更适合高职建筑类专业、如何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怎样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等问题,以利于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
  二、研究目標
  本课题研究旨在提升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利于课程的建设和专业的发展。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学科化知识体系依工作任务重组,融入具体工作任务、案例中,边做边学,边学边完成任务成果,使学习效果物化,实现知识与能力并举,岗位技能与职业素养双丰收。
  (1)教学内容选取和教学方法改革。解构课程学科化体系,适应岗位需求和可持续发展,引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实现课程内容的职业化重构。
  (2)学习过程主动化。在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驱动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学习过程成果化,提升学习主动性。
  (3)训练过程任务化。通过具体工程情境和岗位工作任务,完成工学结合,实现学习目标。
  (4)考核评价多元化。由传统的知识考核,转变为多元化考核,更为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三、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1)教学内容及方法
  ①教学内容选取
  原有《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课程侧重理论学习,实用性差,学习难度大,若理论内容选取不当,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基于对建筑类专业主要就业岗位及岗位工作标准、关键工作任务、职业发展的分析,与企业专家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加入新平法图集、新技术,以适应职业岗位和可持续发展需求。
  ②教学方法改革
  针对学生缺乏空间感,难以理解钢筋的空间布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造一体化实训室,通过模型、施工视频、仿真模拟等给学生直接、生动的感官认识,采用项目教学方法,在实训室模拟施工情境,以真实工程为载体,将知识点融进钢筋翻样各个项目中,学生以具体岗位工作为任务,绘制施工图、制作施工模型、教学做评一体,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并举。
  (2)调动学习积极性
  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通过模拟施工情境,吸引学生参与工作过程,基于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需求而学习,使学习具有目的性,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工程为背景开展任务训练
  以施工情境为背景,采用小组分工、对抗机制、角色扮演等形式,边做边学,边学边做,使训练过程仿真化,实现能力培养。
  (4)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评价机制
  传统的考试方法单一,不能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现结合企业员工评价机制建立新的课程评价体系,将考核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企业师傅和同学依据任务成果对学生综合评价;期末通过笔试必备结构知识,口试结构分析,绘制施工图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新的评价体系将考核知识掌握、动手操作能力、组织能力及合作能力等,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 改革效果
  1.教学内容岗位化,教学手段现代化
  原有《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课程侧重理论学习,实用性差,学习难度大,若理论内容选取不当,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基于对造价员等工作岗位、具体工作任务、职业发展的分析,与企业专家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将原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地基基础三部分进行职业化重构,并加入新平法图集内容,使知识更贴近实际岗位,适应职业岗位和可持续发展需求。
  针对学生缺乏空间感难以理解钢筋的空间位置的问题,充分利用BIM技术、构造一体化实训室,通过模型、施工视频、仿真模拟等给学生直接、生动的感官认识,使教学内容比改革前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很好地解决了教学难点。
  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不仅学生受益,也使专业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受益匪浅,进一步深入研究、学习、更新专业知识,接触到行业前沿技术,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激发教师自主学习性和研究探索精神,提升了专业素养,带动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
  2.课堂学习主动化
  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通过模拟施工情境,将知识学习融入具体工作任务中,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参与工作过程,学生知道学习完这门课之后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与今后的实际工作有哪些密切联系,对于学历晋升、考取职业资格认证书有哪些帮助,学习目的性明确,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课堂学习主动化,学生学习态度变化明显,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本门课程学习在参加各项与工程图纸识读有关的国家级、省级、市级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3.训练情境化
  通过工作岗位的分析,工作内容的分解细化,模拟工程部门,根据具体工程创设施工情境,以此为背景设置工作任务,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采用小组分工、对抗机制、角色扮演等形式,边做边学,边学边做,使训练过程职业化,知识学习成果化。通过课堂学习,学生普遍反应具有成就感、自豪感,逐渐适应了职业岗位工作,对学习知识和从事建筑行业也就有了信心,提升了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的能力,实现了教学与工作对接。
  4.评价立体化
  传统的考试方法单一,不能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现结合企业员工评价机制建立的新课程评价体系,将考核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企业师傅和同学依据任务成果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综合评价;期末考核学生对力学原理、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平法图集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和迁移。新的评价体系考核知识掌握、动手操作能力、组织能力及合作能力等,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工作习惯和工作作风。
  随着建筑产业不断发展,《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的课程改革会紧随行业发展,不断适应行业发展、教育发展,符合用人单位用人需求,为学生知识学习、技能培养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项目名称:
  1.新形势下高水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产教融合 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9ZCY214,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2.基于校企融合背景下高职建筑专业 1+X 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ZCY207,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作者单位:辽源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辽源 1362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038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