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读书会形式探究心理育人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心理育人是高校应肩负的职责,本文针对心理育人进行了理论分析,论证心理育人三个层次的目标与心理读书会这一创新实践的高度匹配,最后结合高职院校具体情况提出了具体的实践方案。
  关键词:心理育人;心理讀书会;心理健康
  1 引言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年龄层已经跨入“00后”后时代,他们成长在中国社会极其重要的转型期,身心发展更加具有矛盾性,各方面的影响带了更加激烈的矛盾冲突和焦灼的困惑,他们承载着过大的心理压力,陷入矛盾冲突中,心理压抑郁闷,难以排解,更有甚者出现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反映的是个体心理的一种失衡状态,正常状态下的个体心理是平衡的,心理状态是积极健康的,个体能够从容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困境。当个体心理出现激烈的内部矛盾冲突,无法对心理困境进行积极应对而出现精神崩溃或者心理障碍时,就会出现心理危机。[1]如何防患于未然,在过程中化解心理危机的萌芽值得学校和教育者进行深刻思考。开展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找出有效的干预对策,做好长期的心理育人工作必不可少。
  育人过程的本质就是是一个精心呵护、倾心陪伴的过程,发展性的心理辅导理念着眼于学生的生命成长,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目的。它更多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潜能开发和个体生命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帮助个体完成生命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促进个体生命发展以及人格进一步完善,使个体更好地认识自我和社会。[2]在校学生需要被协助来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更适合从发展性的的心理辅导方向着手,探究新思路,创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让“00后”学生易于接受,又能得到理想的实施效果。
  2心理育人目标和心理读书会的关系研究
  心理育人是一项“塑人工程”更是“爱心工程”,心理育人的过程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施加影响的过程。根据心理健康的三个层次(心理疾病或障碍、心理机能正常和健全人格),确立高职院校心理育人的目标,即补救性目标,适应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
  心理读书会虽为读书会活动,但不同于普通读书会,搭建一个人际交流平台,促进学生心理成长,营造读书环境来用爱心渗透每一位读者的心灵,实现心理育人的补救性目标、适应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
  2.1 补救性目标
  补救性目标针对已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走出阴影。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论证,书目式阅读疗法在治疗心理疾患、进行心理健康维护方面是行之有效的,尤其是及其简易便利的心理健康咨询与维护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读者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容易成为他们修身养性的第一选择。
  一本好书,如同一剂良药,可以润物细无声地去滋润读者心田,而不同的好书搭配如同不同的处方单,可以疗愈学生受伤的心理。药效的发挥需要合适的药引,为了让书本的阅读真正发挥作用,我们要“善读”,在保证书目内容的品质和经典外,我们在形式上也可以挖掘更多可能性,将模式和阅读相结合,实现最优化目标。而心理读书会的核心力量来源于书目式阅读疗法,通过心理读书会的形式,可更加有效的达到补救性目标。
  2.2 适应性目标
  适应性目标针对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需要,目的是增强学生自我调控、面对挫折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观念和适当的生活方式。
  通过阅读能重塑自我,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心理,亦或模仿成功人士使之作为自己的榜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通过培养和发展读者的各种情趣爱好,分心怡情,调养性情。 当而广泛的兴趣爱好,是开拓心理宣泄和保持心理平衡的途径。 使人精神上产生良好的寄托,避免陷入强烈或持久的情绪波动状态,对于个体 形成健康而稳定的心理素质大有益处。[3]心理读书会的目的是通过读书交流的方式提高实践主体的认知正确性,同时提供应对困扰的方案,预防或治疗心理疾患,有效的达到适应性目标。
  2.3 发展性目标
  发展性目标从全体学生的发展层面出发,使他们的心理素质不断优化,形成健康的心理。从境界方面看,这是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最高阶的部分,也是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关注的重点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心理读书会的互动分享过程中,学生积淀了从阅读中获取的知识和内涵,可以更好地和同龄人交流互动,这无疑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与此同时,在读书圈以前的交际圈里,获得的自信感又会增强他们的交际能力,提升存在感,良性循环。同时让大学生读者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并且书香浓郁,读者的精神世界丰富了,心理健康则更加有保障。心理读书会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保健能力,有效的达到发展性目标。
  3心理读书会实现心理育人的可行性分析
  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看,多数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但也有部分学生心理上容易出现某些问题,但问题种类较多,无法在有限的读书会中逐一针对。但是与其“扬汤止沸”针对多种多样的问题逐一进行,不如针对最常见的心理问题的常见困扰进行读书会讨论交流,达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在笔者所在学院,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最大的心理困扰来自哪些方面。在设置问卷时,按照多选题回答,可以从调查结果看出,按选择人次从多到少依次为就业、学习、人际关系、情绪、恋爱、贫困和家庭问题,具体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针对这有限的几个容易造成困扰甚至心理问题的困扰因素,可进行有较强的针对性、目的性的心理读书会,以读书会的形式进行阅读、交流,可以从源头上预防或治疗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达到心理育人的目标。
  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校期间书籍资源相对容易获取,读书会是一种经济、简便、及时的实践方法。图书馆对大学生的服务是免费的,不必花钱。学生可以自由阅读,这种情况下,通过读书会的方式,可以恢复自信,提高心理健康。心理读书会更适合在学生中的展开,也更容易达到预期效果。一旦开展,随着时间的积累,会产生大量针对具体问题的有效应对方式。   4心理读书会实践
  4.1实施方案
  在实施过程中,参与者的角色很重要。心理老师或辅导员作为组织者,也要积极参与心理读书会的阅读活動。此外还需要一个专门团队的支持,可以组建由各年级心理委员和有兴趣的志愿者构成的心阅读工作室,进行分工合作,成立策划部、宣传部、技术部和资料部。以两周为单位举办,读书地点可根据场地和天气等情况而定,选择户外或者室内,具体流程如下:
  (1)主题的选定
  主题的选定由策划部来负责。可在易班网上进行读书会的宣传及主题征集,同学们也可以通过给读书会的工作邮箱发邮件的方式提出自己想要咨询的问题、对读书会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寻求帮助。负责老师根据相关困扰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最终敲定当期主题,并在活动群中公布,推荐相应可选书目给学生。在此阶段,学生也可以扩展阅读范围,从书籍到报纸杂志、学术论文等,以群策群力的方式进行书籍阅读。
  (2)首次讨论,交流书籍
  预热阶段完成后,心理老师或辅导员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第一次讨论,此阶段不限形式,于线下或线上进行均可。其目的在于通过群策群力,筛选出更加优质的书籍,并在交流中让活动参与者有意识的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书籍。老师也可根据大家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具体心理状况。
  (3)交叉阅读
  经过首次讨论后,学生或多或少的在茫茫书籍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书目,发现自己呃兴趣点,在此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从读中与作者的思想共鸣,可以提升心理素质,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在面临困扰和问题的时候,不会像以前那样手足无措,而是可以用从容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这无疑可以提升抗挫折能力,预防一些前期心理状况。此阶段建议持续两周时间。
  (4)主题演讲和沙龙讨论
  经过两个阶段的书籍阅读后,心理老师或辅导员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第二次讨论。讨论可以通过主题演讲及沙龙讨论两种形式,老师和学生自主进行演讲,交流读书心得,结合自身的经历,分享知识和经验,在交流中提高大家的心理健康程度。
  (5)交流和总结
  在组织完演讲和讨论后,建议留下一到两周时间,给活动参与者足够的时间进行私下交流。由负责老师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优化活动,有针对性的解决相关问题。
  读书会活动结束后,及时对活动中同学们的参与情况,如就主题的交流、讨论情况,以及对问题的讨论结果和所希望给予同学们积极的正能量进行总结,将形成的材料发布在易班网上,方便已参与的同学回顾和未参与的同学学习。
  4.2实践成效
  心理读书会开拓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经过几次实践后,统计学生对于读书会结果的反馈,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参与者表示心理读书会对个人心理状况、情绪状态有积极正面的作用。在每次读书会后同学们积极发表读书感言,大部分参与者表示有意愿继续参与后续相关心理读书会活动。通过进一步调查,详细了解了同学们具体情况,他们反馈小型团体活动的形式没有压力感,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以书籍为媒介,可以坦然说出自己的感受,分享读书的乐趣,既增强了社交感,又可以在安全的氛围里结交书友,以书为乐。与此同时,心理书籍的阅读可以增长心理知识,扩展视野,极大地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从多方面获益。
  5结语
  高职院校由于其职业教育的特色,校园文化呈现重技术,轻人文的特色。如何培养出高素质、身心全面发展,具有人文素养的人才,这需要在新形势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摸索教育新形式,打造书香校园,将育人融入在书籍里。以经典书籍教师导读、读书沙龙等形式为路径进行继承与创新,同时建立一系列保障机制,促进教育活动顺利持久开展,形成惯性。
  [参考文献]
  [1]章明明,饶东方.大学生心理危机成因特点及预警机制的构建[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8):57-60.
  [2] 吴代莉.发展性心理辅导操作模式的实践探索[J].教育探索,2005(8):106-108.
  [3]王唯玮.大学生心理紊乱与阅读的认知矫治作用 [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22):146-148.
  (作者单位: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技术与工程学院,上海 2014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038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