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芬兰包班制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成功经验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芬兰包班制卓越小学教师的培养呈现跨学科、研究型的取向,以教育正义、教育信任和教育专业为指导原则,制定完善的教师培养规划,构建自主的赋权管理体系,造就卓越的全科型教师。在我国探索如何建设优秀师资队伍的道路上,分析芬兰包班制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成功经验,对推动我国卓越教师队伍建设与助力基础教育改革有深刻意义。
  关键词:芬兰;包班制;卓越小学教师
  芬兰教育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之一,芬兰中小学生在PISA国际教育测评中连续表现卓越,芬兰优质的教育以卓越的教师队伍为基石。立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新使命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时代新要求,2018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到2035年,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为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奠定坚实基础。在探索如何建设优秀师资队伍的过程中,教育强国所采取的方法措施自然就成为了各国借鉴学习的对象,分析芬兰包班制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详尽内容,厘清其指导原则及值得借鉴的主要经验,有利于我国卓越教师队伍建设和助力基础教育改革。
  一、 芬兰包班制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概况
  芬兰教育学家帕思·萨尔伯格(Pasi Sahlberg)曾指出:促成芬兰教育取得成功的诸多因素中,有一个因素胜过其他所有的因素,那就是优秀教师的每日贡献。教师队伍建设是国家教育质量和公平的重要一环,芬兰拥有卓越的基础教育教师队伍,这是其基础教育举世闻名的核心要素。芬兰小学阶段实施的包班制不同于我国农村地区受限于师资短缺、硬件条件落后等客观条件,而是由卓越的全科教师包班进行教育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芬兰小学包班制教师必须完成三年的学士学位课程和两年的碩士学位课程,直至修够300学分才能获取硕士学位。必修课学分多、选修课学分少是芬兰小学包班制教师课程培养的重要特点,在校师范生除掌握班级教学的几乎所有科目如音乐、艺术、技艺、运动、宗教伦理等教材以及教法之外,还需掌握相关学科的其它知识,以丰富提高教学专业技能,其进入学校后主要负责1-6年级的日常教学工作,所有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负责一个班所有课程的教学工作和班级事务是芬兰包班制形式小学教师的培养目的。
  二、芬兰包班制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指导原则
  (一)教育正义原则
  教育正义是芬兰教师教育培养的第一指南。芬兰卓越的教师教育首先并不是仅面向少数教师而是面向所有教师的,其在教师培养的过程中始终秉持公平正义原则,并且教师的地位也不取决于他们所教的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教授的科目;该原则其次体现在国家层面上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实行免费教育;最后学校层面上“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学校不择优遴选学生,每个学生都会被分配到附近的一所学校,采用从个体到全部的全纳教育形式,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将这一原则贯穿始终。
  (二)教育信任原则
  芬兰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社会文化基因是信任,这在极大程度上保障了芬兰教师教育制度的有序运转。道德使命是芬兰人选择以教师为职业的动力源泉,其从内心深处希冀凭借教育帮助人们进而推动社会进步,教师这份职业所享受的高度自主权是吸引卓越人才留在教师队伍的重要原因。教育供给者一般是地方教育当局与学校本身在国家核心课程的框架内拟订自己的课程,很少被细节化或规范化,在学校层面的课程开发和教学方面教师被充分赋权,无外在教学考核评价机制。
  (三)教育专业原则
  出色的教师队伍离不开教师的优秀专业素质。首先教育专业原则体现在严格的职前教师培养中,具备潜质的优秀人才是入门卓越教师队伍的前提。通过提升职前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加强其学术研究方法的训练以及循序渐进地将教育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教学实习体系,实现职前教师教育的准备与“脚手架”功能。芬兰《教师教育法》 明确规定,芬兰中小学教师都要接受研究生教育,具有硕士学位是入职教师岗位的敲门砖。芬兰小学教师教育未来展望中,研究取向已成为其显著特质。
  三、芬兰包班制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成功经验
  (一)制定完善的教师培养规划
  1971年芬兰颁布的《教师教育法》,该法令规定芬兰综合大学要担负义务教育阶段培养教师的使命。20世纪90年代,芬兰实施的一系列教师教育评估以及评估项目,一方面提高了教师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教师教育的发展。2001 年芬兰颁布《教师教育发展规划》,该规划中强调培养教师教育的责任感是大学的重中之重。芬兰在2001年制定颁布的《教师教育发展规划》中要求在职前教师申请者的选拔中进行职业性向专业测试。芬兰2005 年8月加入了博洛尼亚进程并开始进行新一轮教师教育改革。此外芬兰还为教师量身订做了长期在职培训计划ITT( In-service Training for Teachers Project),教师教学主题的多元化与教育教学知识的丰富化可促进芬兰教师专业发展。
  (二)构建自主的赋权管理体系
  无疑教师群体是芬兰的高素质阶层,这使得政府部门充分信任学校,家长充分相信教师,由此形成了一种全社会支持信任教育的和谐局面。在芬兰,教师被认为是“使教育能够应对未来挑战的自主行动者”。芬兰政府部门对教育“自治”的理念是其一大教育特色,教师自主决定教学进程,并无教案与绩效考核,包班教师全权负责班级管理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创造了空间,这利于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在教育计划的框架内自主设计开发课程,将传统分科教学转换为更加丰富的主题现象式教学。
  (三)造就卓越的全科型教师
  卓越教师首先意味着其专业素质的卓越,芬兰密切关注中小学和大学之间的合作关系,重视中小学教学实际过程中的问题,中小学又积极参与教师培训和大学相关研究,这形成了教师教育推动中小学教学,中小学教学助力教师教育行动研究的良好系统循环,培养教师随时随地研究教学、研究学生,养成研究与反思的习惯,建构教师课堂教学、班级管理、课程开发、集体反思、合作的能力。
  四、结语
  在2018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8)的测试结果中,我国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座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在所有参测国家中以3项科目(阅读、数学、科学)拔得头筹,这彰显了我国教育发展的优异成绩,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些不足。借助PISA完善中国特色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芬兰在此次评估中依然保持名列前茅且在卓越教师培养上遥遥领先,虽然芬兰培养卓越教师的成功经验不可完全照搬,但其培养卓越教师的核心理念与一些做法却具有普适性,我们是可以借鉴的。第一,我国要制定严格教师选拔制度,重视面试考核环节,提高小学教师聘用起点,用优秀的人来培养更优秀的人;第二,国家继续跟进教育公平,改善师资的地域性差异;第三,拓宽研究型教师培养新模式的改革,细化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具体细则,建造一个更加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师教育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郭洪瑞,冯惠敏.芬兰小学教育阶段的包班制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7(12):29-35.
  [2] 何菊玲,杨洁.他山之石:国际卓越教师培养之成功经验[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7(01):162-169.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 桂林 541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038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