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负载中国文化的旅游景点名称的英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以“三潭印月”的英译作为透视点,从“三潭印月”名称由来和前人对“三潭印月”的英译切入,基于强调国际化的这一新形势对该景点和类似的景區景点名称的英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根据牛新生教授提出的“全名译音+通名译意”的旅游景点翻译策略和《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地方标准要求的“简洁原则”,给出更为恰当的译文,旨在为类似的负载着中华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名称的英译提供借鉴。
  关键词:三潭印月 旅游景点名称 英译 文化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5-0084-02
  随着中国不断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更加频繁深入。高云柯(2005:32)认为,随着“外籍游客的数量与日俱增。作为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旅游景点名称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也就显得愈发重要。牛新生(2013:99)曾提出:“国内旅游景点名称英译时应当注重展现中国文化中的异质元素,凸显文化价值,而不仅仅是简单地传达原文字面意思”,注重展现中华文化中的异质性元素,从而强调景点名称翻译中传播文化的重要性。常亮及其导师王治江教授(2008)提出在旅游景点名称翻译中“引入功能翻译观”。洪雯(2015)提出,“旅游翻译,尤其是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是一种目的性非常强的翻译类型,其目的主要包括:信息目的(传播中国文化)和商业目的(增加旅游收入)”。
  本文聚焦“三潭印月”的英译,分两部分对其进行分析讨论。第一部分介绍了“三潭印月”的来历;第二部分对其今译进行探讨,并结合多地出台的旅游景点名称译写规范和牛新生教授提倡的“全名译音+通名译意”的策略,以传播中国文化和增强中华民族自信为契机,给出笔者认为合适的译文。以此为突破口,“以小见大”,以期引起学者们对旅游文化英译的一些思考。
  一、“三潭印月”的来历
  1.民间传说
  传说鲁班的小妹为拯救家园和百姓,答应了于城中作乱的黑鱼精做其夫人,并凿了一只巨型香炉做嫁妆,黑鱼精最终被石香炉倒扣在里边闷死了。石香炉则陷在了西湖中央,只留下三只葫芦形的脚在水面之上,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西湖三潭印月景观中的三个石塔。
  2.历史由来
  北宋时期苏轼任职杭州,疏浚西湖后为避免再度淤积便下令在湖水最深的地方建造了三座瓶型石塔以示标记。“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钱塘县令聂心汤,又在三潭旧址作堤,围成一池,曰‘放生池’,并在池南的湖中造三座瓶型的石塔。远远望去,好似一个巨大的香炉覆埋在湖中,露出三足,成鼎足之势”(沈福煦,2001:10)。
  二、“三潭印月”的英译
  三潭印月的今译有“Three Pools Mirroring the Moon”和“The Moon Reflected in Three Pools”等,笔者想就三潭印月的英译提出几点看法。
  首先,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一个岛屿,与湖心亭、阮公墩合称为“湖中三岛”,因其风景秀丽异常,就犹如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蓬莱三岛”,又被称为“小瀛洲”(360百科)。因此,“三潭印月”整体上(这里指的是通名)是一个岛(Island),而英译名称中作为主体的是“Pools”,三潭印月变为了三潭水,这里在通名的选取上便出现了偏差。
  其次,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第七版)中“pool”表示跟水或液体相关的意思共有三个①for swimming;②of water,a small area of still water,especially one that has has formed naturally;③of liquid / light;pool of sth,a small amount of liquid or light lying on a surface(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第七版)。“pool”指水时,除了表示“游泳池”外,都表示占地面积比较小而且深度比较浅的多为自然形成的小水池或小水塘等,然而“三潭印月”“全岛面积约108亩,但其中水面占去六成”(2001:10),即水面面积大概有六十多亩,约为四万多平方米,将其称为“小水池”或“小水塘”是不准确的。另外,根据其字面意义,“潭”字指的是水深之处,或很深的水,即使是把该译文当作字对字的翻译或是直译来讲,单用pool也不是十分合适的。
  最后,关于“三潭印月”中的“三”字来源,大概有以下两种说法:一是号称“西湖第一书”的《西湖志》中说:“月光映潭,分塔为三,故有三潭印月之目”。二是画家所绘,画3个小石塔,各悬一月影于中。这两种说法大体相似,皆是指湖中有三座石塔,因而把湖水分为三区,湖水上面又倒映着月亮的影子,因此便叫“三潭”。然而,“三潭”更多的只是从古至今人们赋予它的一个文化内涵。由于每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相应的,他们的景点名称也就很自然地有着自己“独特的结构和表达”(孙秋月,孙晶,2012:8),而中国的景点名称命名较为显著的特点便是“用词多正式、雅致,表达凝练,多为三字或四字,简洁却蕴含丰富的含义;注重美感和诗意,为了增加美感,不惜省略,造成歧义”(孙秋月,孙晶,2012:8)。“三”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如“礼让三分”“报得三春晖”“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等。然而在西方国家中,“英语景点名称更简洁、直接、客观,注重实物,没有使用过多的修饰语”(孙秋月,孙晶,2012:8),因此,虽然三潭印月的中文名称中有“三潭”,可是实际上却只是一个面积比较大的湖,典籍中也是指月影把湖水划为三,真实的湖水却并没有真正地被划为三个部分。况且,三潭印月南北以曲桥相通,东西以土堤相连,若从上空俯瞰,整体会呈一个“田”字形,如若将其分区,应为“Four”而非“Three”,因此英译中的“Three”则不大妥当。   综上,笔者尝试将其译为:“Island with the Lake Mirroring 33 Moons”,首先,三潭印月是一个岛屿,而且形成了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美丽景观。其次,“三潭印月”在晴朗的中秋月圆夜会印出来的是三十三个月亮,牛新生教授说:“旅游景点名称具有一般地名所没有的诱导功能,这种功能通过景点名称用词中含有的文化信息传递出来”(牛新生,2013:101)。因此,笔者试图将这一奇异的美景放在翻译当中,以求告知读者或游客,同时也期望能起到吸引和诱导游客的功能。
  北京、广东、上海等多地出台了《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系列地方标准,并将旅游译写规范作为系列标准之一单独列出,“仅夹杂在其中的第12、13、14项中提到了三个翻译原则:适当增加或删减原则、简洁原则以及灵活性和针对性原则”(牛新生,2013:99),根据该原则当中的“简洁原则”,上面笔者给出的尝试性翻译似乎还有待做出进一步的改进。
  此外,“三潭印月”并不是每天都会倒映出三十三个月亮,只有在八月十五那天,园里的工人划船到湖中心,在塔内放上点燃的蜡烛,并将一层薄纸糊在洞口,这样三个石塔就会印出十五个月亮,加上倒影的话就是三十个,再加上天空中真正的月亮和它在水中的倒影就是三十二个,而最后一个月亮就在游客们心中。因此,假如外国游客因为看了“Island with the Lake Mirroring 33 Moons”的译文,在不是中秋佳节之时来到杭州西湖打算一览三十三个月亮的美景,结果失望而归,就会有误导游客之嫌。
  三、结语
  因此,根据“全名译音+通名译意”的景点名称翻译策略,笔者最后将其译为“Santan Yinyue Island”。首次游览西湖的外籍游客或许只看得懂这是一个岛,但是,西湖“三潭印月”是中国的一处著名景观,被印在面值一元的人民币上,足见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可以在一开始就引发外籍游客探寻的兴趣。游客在赴杭游览西湖后,阅读了景区的英文介绍后也会对“三潭印月”有更深刻的理解。
  我们文化中已有很多类似的翻译,如“Tian’an Men Square”“Shaolin Temple”等,还有“Baozi”“Jiaozi”等虽不是旅游景点名称,但却已经慢慢被外国人接受,它们都已经成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代名词。不过免不了还有许多像“三潭印月”这样在中国文化中十分著名的景点,如“一线天”的今译有“Thin strip of sky”和“A Thread of Sky”等,若根据“全名译音+通名译意”的翻译策略,笔者主张译为“Yixiantian Strange Rocks”;再如“嘉峪关”现只使用其中文拼音“Jiayuguan”,笔者建议改为“Jiayuguan Strategic Pass”,同理,还有“Shanhaiguan Strategic Pass”……此外,还有许多类似的景点名称的英译还没有得到“正名”,在日益强调国际化的今天,译者还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常亮,王治江.旅游景点名称翻译[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06-108.
  [2]高云柯.中文旅游景点名称的英译[J].广告大观(标识版),2005(11): 32-35.
  [3]洪雯.目的论指导下旅游景点名称汉法翻译[D].重庆: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4).
  [4]牛新生.关于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文化反思:兼论旅游景点翻译的规范化研究[J].中国翻译,2013(5):99-104.
  [5]龐陈婧彧,刘永志.中国自然景点名称的隐喻和转喻研究[J].外国语文,2014(2).
  [6]沈福煦.“西湖十景之谈”之五:三潭印月[J].园林,2001(1):10-11.
  [7]孙秋月,孙晶.中西旅游景点名称的跨文化比较研究[J].现代交际,2012(7):8-9.
  [8]韦迈尔.牛津高阶英语词典[Z].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责任编辑:刘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225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