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和谐”一词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内涵都非常丰富的。孔子作为世界文化巨人,其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与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不谋而合。孔子“君子和而不同”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核心理念,有着丰富的哲学意蕴、政治意蕴和交往伦理意蕴,对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妥善处理个人观点与集体意志二者间的关系,促进国际和谐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孔子 君子 和而不同 启示
  中图分类号:B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6-0236-02
  在十九大的报告里,“和谐”一词屡次三番地出现,并呈现出内涵丰富和形式多样的特点。和谐是在不同事物当中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为此只有和谐的实现,才能使得世界和平以及人们生活的安居乐业。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21世纪的人类面临着种种严峻的挑战,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要改变这种现状,人必须重新审视与检讨为人处世态度和行为。早在我国古代社会,孔子就提出了与“和谐”这一理念不谋而合的思想,即“君子和而不同”。
  一、哲学意蕴——叩其两端
  “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是指不同事物之间具有其内在复杂关系上的有机统一,不同的事物之间在和谐中共生并且相辅相成。“和”就是从“不同”中找出之间存在的联系,在事物的多样性中寻求和谐统一。冯友兰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中说道:“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和’与‘同’不一样,‘同’不能包容‘异’;而‘和’不但能包容‘异’,且必须有‘异’,才可以称其为‘和’。”因此,“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思维,体现了矛盾的对立和统一。
  孔子从“和而不同”的理论思维方法出发,在认识领域中提出“叩其两端”的认识方法。这是孔子所认为的“君子和而不同”思想包含的哲学意蕴。孔子把矛盾的双方概括为“两端”或“异端”,强调要从正反两方面去认识事物,真正看清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要把握事物的两端,从而做到“执两用中”。《论语》中多出现执其两端的例子,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的“学”与“思”就是两端,不过两端是可以结合的,做到学习与思考的紧密结合。再如,“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要求君子做人做事都要把握一定的度,保持“中庸”之道。
  二、政治意蕴——为政以德
  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思想不仅包含哲学意蕴,还包含丰富的政治意蕴。在政治上,孔子提倡“为政以德”,而“为政以德”是以“和而不同”作为其理想目标的。孔子说:“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论语·尧曰》)孔子认为,当政者只有恩威并施,宽猛相济,才能真正实现政治上的“和”。
  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首先是要求当政者加强自身的德性修养,施行“德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为政者如果真正能实行德治,老百姓自然就会爱戴他,就像北斗星被众星围绕一样。孔子明确指出:“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中庸》)“正政”必先“正人”,“正人”必先“正己”,“正己”必先“正德”。因此,“为政者”首先要是一个“有德者”,并且善于用自身的德才去影响民众;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孔子形象地把为政者的德行比作风,百姓的德行比作草,草是随着风的方向而改变自身的方向,“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因此说,从政者只有先端正自身,才能领导别人:“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孔子还指出,君主“如不善而莫之违”,即德行不正却没人敢违抗,那么国家就接近灭亡了:“一言丧邦。”(《论语·子路》)由此可见,“和而不同”在政治上强调了为政者必须具有的君子品格——为政以德。
  三、交往伦理意蕴——和为贵
  “君子和而不同”不仅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也蕴含了人际伦理思想。孔子的“和而不同”思想在人際关系方面表现为“人和”,人的本质在社会关系也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上,具体地表现为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中他人的关系等。孔子十分重视人际交往的求同存异,倡导人际关系的和谐,于是将“和”作为人与人交往的最高境界,明确提出“和为贵”。(《论语·学而》)只有把“和为贵”的精神付诸人际交往的实践,把尊重别人与适度交往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和而不同”。
  在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时,也应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则。孔子认为,只有做到“孝弟”,才能实现家庭和谐。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由此,他主张儿女在家孝敬父母,在外要尊重长辈,正如他所说的:“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在“孝”的主张上,孔子不仅要求做到“事父母能竭其力”,即不要一味遵从父母,要发现并且劝谏父母改正错误。他所说的“弟”,不仅要尊重长辈,还要相互监督,做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论语·子路》)由以上论述可知,要实现家庭的和谐,不是搞无原则的团结和睦,而是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则。
  每个人与他人交往时,要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则。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孔子不是让每个人都一样,他强调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气质和性格:“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论断和看法,但关键是要把这些东西结合起来。“孔子‘和而不同’的论断与他一贯所倡导的独立思考、不隐瞒自己观点、虚心听取别人意见、择善而从的思想作风是完全一致的。”君子要善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而不是随声苟同,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也要善于吸收、听取各方面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以弥补自身的不足。不是把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强加在别人身上,也不是一味地满足于别人对自己的盲从。因此,在个人与社会他人的交往中,只有互相尊重,畅所欲言,保持平和的心态,吸取和接纳不同意见的合理成分,做到“和而不同”,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和”。   四、启示
  孔子作为世界文化巨人,其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至今依然影响着世界人类的思维方法,并在现实生活中被广泛运用。面对21世纪对人类提出的诸多严峻的挑战,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思想仍然具有现实的意义。
  首先,“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可以引導人们尊重差异,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人类社会所有的和谐中,人际关系和谐是最重要的。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环境中,都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与他人打交道,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虽然不同个体之存在性格的差异,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在认识和尊重这种差异性的基础上与别人进行沟通,从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人类可以通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我们自己,用恰当的方式来对待工作和生活。由此可见,促成良好的沟通,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懂得经营、理解和宽容个体性格上的差异。
  其次,“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可以比较妥善处理个人观点与集体意志二者间的关系。在大多数不明就里的人看来,集体与个人两者的利益是冲突的对立的;实际上却不尽然。人们有合作的愿望,这表明个人观点与集体意志是可以妥善处理的。我们可以从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思想中得到启示。“和”的存在目的就是意欲在双方找到最大化利益的点。当个人观点与集体意志发生冲突时,我们可以寻找一个公正原则来调和。通常所谓的金规则正是表达着公正的理念,因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公正原则”都是对“如何对待他人”的唯一理性回答。公正原则对任何涉及他人的行为规范做出理性的判断和解释, 因此意味着能够普遍承认的人际关系原则。传统金规则得以成立,就必须在人际和价值上找到共识。上述分析可知,妥善处理个人观点与集体意志二者间的关系,必须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他人为尊”为方法论指导,在差异和冲突中寻找并建立双方利益最大化的协作关系。
  最后,“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可以使国家间尊重文明差异,促进国际和谐。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各种不同的文化交互融会和碰撞,全球化的进程使人们的距离越加缩短。在这种情势下,不同文明如何共存与发展,不同文明的国家如何实现和平相处,归根到底在于“和”。
  参考文献:
  [1]何凌.论孔子“和而不同”的辩证思维[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14.
  [2]冷梦良.浅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J].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2007(3):22.
  [3]陈雪英,张泽一.从孔子交往伦理思想看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3):35.
  [4]张来芳.孔子“和而不同”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南昌大学学报(人社版),2001(3):43.
  [5]林治波.“君子和而不同”的解读[J].人民论坛,2005(3):42.
  [6]梁韬.论孔子的人际关系和谐思想[J].传承,2010(7):22.
  [7]王英楠.试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蕴及现实意义[J].沧桑,2009(6):11.
  [9]李健.论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对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启示[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4):67.
  [10]乔芬.浅议《论语》中的交往原则及其现代价值[J].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2006(2):15.
  责任编辑:赵世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226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