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外语类高校国际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实证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外语类高校由于其先发的语言优势和对外交流广泛的特点,在国内众多高校中成了较早一批承担国际学生教育工作的单位,在国际学生管理方面有较为鲜明的特色和丰富的经验,较早地配备了国际学生辅导员并形成了相关梯队。对此类型高校国际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研究,能够為同类型高校总结相关管理经验并探讨下一步的前进方向,也能为刚起步或计划开展国际学生教育的专业型院校提供积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外语类高校 国际学生辅导员 国际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8-0199-02
  近年来,世界来华国际学生群体逐年呈上升趋势,2019年在我国高等院校学习的国际学生已达49.22万名,我国成了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
  国际学生的快速增长对留管干部队伍提出新要求。2017年我国正式实施《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该办法首次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应当设置国际学生辅导员岗位,了解国际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及时做好信息、咨询、问题活动等方面服务工作。国际学生辅导员配备比例不低于中国学生辅导员比例,与中国学生辅导员享有同等待遇”。
  一、研究外语类高校国际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作用与意义
  由于先发的语言优势条件和对外交流合作院校多的特点,外语类高校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属于较早招收国际学生的。此类型院校国际学生教育发展特色鲜明。早期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在教学内容上,多以汉语言教学为主(单一专业为主体)。在管理方式上,设置独立学院并配备专业人员对国际学生进行单独管理。在生源类别上,长期学历生远多于短期培训生。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大门的不断打开以及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各高校都将招收国际学生作为本校办学国际化的重要考核指标,国际学生生源出现了极大的分流,外语类高校原有的国际学生招生优势正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保证招生数量,各校纷纷开始进行改革提升教学管理服务水平,将国际学生管理方式由一家学院承担从招生到毕业的单向模式,向着将国际学生融入学校齐抓共管的趋同化方式前进。在此过程中,专业的国际学生辅导员对推进国际学生趋同化管理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外语类高校国际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能够为同类型高校总结相关管理经验并探讨下一步的前进方向,也能够为刚起步或计划开展国际学生教育的专业型院校提供积极的借鉴作用。
  二、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演变
  1.较早配备了国际学生管理专业化队伍
  1979年西安外国语大学受教育部及陕西省教育厅委托,成立“汉学院”开始招收国际学生。从首批国际学生入校起,西安外国语大学即在汉学院内专设国际学生管理办公室,共计3人,分别管理招生签证、生活住宿、学生活动。管理人员虽未纳入辅导员编制,但从事具体的辅导员管理工作。
  2.在延续历史经验基础上尝试班主任制度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学生来源逐渐出现多元化趋势,在此情况下,结合语言班级的特点(小班教学),尝试为每个国际学生班级配备班主任,落实相关管理责任。这一举措缓解了国际学生管理办公室人力资源紧张的局面,极大地增强了中国教师与国际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3.办学国际化、管理趋同化的新理念要求建立专业的辅导员队伍
  2010年后,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国际学生来源范围发生了更大的变化。85%的国际学生选择学习汉语言,剩余15%的国际学生选择其他专业学习。原有独立于全校、封闭式的管理教学模式已经被突破,趋同化管理势在必行。2018年,出台《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学生管理办法》,第一次明确提出国际学生趋同化管理是今后的改革方向,国际学生的招生、教学、日常生活管理分别归国际处、教务处、学工部·学生处及所读专业学院自行管理,各学院的辅导员是管理国际学生的一线力量。
  三、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
  2012年西安外国语大学首次从当年度公开招聘的思想政治辅导员中,选拔优秀人才建立专业的国际学生管理梯队,将原有的国际学生管理办公室拆分为招生、管理、教学三部分,各司其职。以国际学生人数最多的汉学院为例,截至2020年1月,该院共有长期生330余人,短期生500余人。学院设置学工办主任1名,辅导员3名(其中1人为聘用)。从师生配比数量上达到了1∶200的要求。
  趋同化工作推进后的2018年,学校出台相关国际学生管理办法后,所有的非汉语言专业学生(70余人)归入所读专业学院管理并配置国际学生辅导员(中国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兼任)。
  四、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国际学生辅导员数量依然不足
  虽然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学生辅导员的配置人数已经达到了《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相关要求,但是从实际工作内容来看,人员数量依然不足。相较于中国学生辅导员,国际学生辅导员缺乏学生会、班委等学生干部管理队伍的支持,缺乏学生党员、团员组织的帮助。国际学生重视追求个人行为自由、组织行动能力较差是大家普遍的共识,因此国际学生管理工作的每一项细节都需要辅导员亲力亲为。同时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学生辅导员也负担有一定的后勤管理工作,例如国际学生公寓的管理、维修、安全保卫,这无疑增加了很多的工作量,造成事实上管理人员的捉襟见肘。
  2.校内政策对国际学生辅导员关注程度低
  国际学生辅导员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比较困惑,业务归属不清是其主要原因。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国际学生辅导员身份上虽然归学工部·学生处管理,但由于其自身业务内容特点,国际学生辅导员同大部分学工同事缺乏业务往来,无法突出自身的业务能力,在学工队伍中属于小众群体。
  3.部分国际学生辅导员业务热情不高   在推进国际学生趋同化教育管理过程中,部分辅导员较为缺乏国际学生管理经验,对国际学生业务问题存在着烦、怕、躲的现象。也有辅导员将对国際学生的管理等同于“保姆式”看护,对学校安排的专项培训任务也不够重视,存在着“只要不出事就好”的惯性思维。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主要是由于部分单位对国际化办学、国际化教育认识不足,加之与管理国际学生配套的考核及相关待遇未能兑现到位,致使管理人员缺乏工作主动性、积极性。
  五、建议及改进措施
  1.明确国际学生及国际学生辅导员的管理归属
  国际化办学是新时代对我国高校提出的新要求。外语类高校应发挥好自身语言特长优势及对外交流优势。积极学习国内外高校的先进国际办学经验,结合教育部对国际学生的定义,将国际学生纳入学校进行统筹管理,改变由某一学院大包大揽的落后管理模式。科学合理的使用国际学生经费(自费生学费、奖学金生学费、国际学生校友捐赠经费),对承担国际学生管理服务的职能部门增加相关待遇,鼓励各部门都能积极投入。
  同时明确国际学生辅导员的定位与身份,特别是明确其归口管理部门。对国际学生辅导员队伍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即已经拥有学工办主任和辅导员完整梯队),建议纳入学工部·学生处并成立国际学生科(或海外学生科)统一管理进行具体业务指导。国际学生辅导员所在学院分配具体业务。
  2.为国际学生辅导员设立单独的考核体系
  外语类高校作为专业特色明显的院校,很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改变以语言培训模式为主的国际学生培养方式。这也就决定了在推进国际学生趋同化教育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多数国际学生集中于一到两个学院,少数国际学生分散于其他学院的格局。因此需要继续细化国际学生辅导员考核体系,针对岗位业务内容设立考核方式,统筹国际学生与中国学生的管理分数占比。使每名辅导员从事的业务都得到认可和肯定。
  3.适当提高国际学生辅导员数量配比,尝试国际学生助管制度
  如前文所述,国际学生因文化差异和管理理念不同,自身组织能力较差。除少数兴趣社团外,还不能形成有效的自发管理力量。国际学生辅导员必须亲临第一线处理所有问题。建议以国际学生为主体的学院(无中国学生或中国学生数量不足10%),辅导员配置比例在保证1∶200师生比的前提下,配置数量应有一定的倾斜。可以考虑按照1∶100的比例,从政治素养高,专业能力突出的优秀研究生中选拔兼职辅导员,使其成为专职国际学生辅导员的有力帮手。
  同时,在保密及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建议发挥奖学金生的作用,建立国际学生助管制度,参考国外经验设置一定的奖学金生服务时间段,并纳入学分管理。
  参考文献:
  [1]陆应飞.来华留学教育研究(2019)[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9.
  [2]宋瑞静.来华留学生辅导员的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9.
  [3]郑春龙.国际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若干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2016(9):70-74.
  责任编辑:赵世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456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