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跨文化视角下浅析《狗十三》和《少年时代》中美家庭教育差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育对整个国家文化发展起着先导性的作用,家庭教育更是教育领域的基础工程。而家庭教育又深受本国的文化影响,本文基于霍夫斯坦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以中美电影《狗十三》和《少年时代》为例,探索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增进对中美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关键词:跨文化;《狗十三》;《少年时代》;中美家庭教育;差异
  1.引言
  2015年斩获金球奖的电影佳作《少年时代》拍摄历时12年,讲述一个男孩童年的成长故事;2018年底上映的中国家庭伦理片《狗十三》同样好评如潮。同为教育学生成长类影片,两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习成长有显著的差别影响。本文基于霍夫斯坦德文化维度理论,从跨文化视角解读两部电影中的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及其原因,吸收借鉴美国的家庭教育,更好地理解中美文化。
  2.霍夫斯坦德文化维度
  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下,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或多或少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荷兰管理学家霍夫斯坦德提出文化维度理论来区别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他将文化定义为一种将一个群体或一类人的成员之间区别于另一个群体或一类人的思维的集体管理程序①。
  霍夫斯坦德从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化与女性化等维度来划分不同的文化类别。权力距离是指在某种特定文化下对权威的看重程度。不确定性规避则表示某个社会对含混且未明环境威胁时规避程度的高低。个人主义及集体主义是强调某个社会中对个人或是集体利益的偏重程度。而男性化与女性化维度是基于某个社会中的人们对成功、自信或谦逊关爱的偏向程度。
  3.电影《狗十三》和《少年时代》中家庭教育的差异及其文化根源
  3.1中美家庭成员关系差异——社会等级
  《狗十三》中在孩子纪律方面深受等级观念的影响,家庭成员之间更为看重上下代之间的关系,认为应该要敬老尊贤。李玩自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爷爷把李玩的狗弄丢之后,李玩对家人一直心嘴抱怨。父亲对她的教育就是“要听话、要懂事”,不能与长辈语气冲撞,面对父母的指责要接受,养新狗的事也要服从父母的安排。在美国电影《少年时代》中,梅森应对母亲指责学生回答问题都从容淡定,不存在对长辈有畏惧心,也会有扯开嗓子据理力争的时候。两者的对话和商量学校小报告事情时关系更像是朋友,成员关系更趋于平等。
  霍夫斯坦德的权力距离指数(Power Distance Index,简称PDI)表示权力距离高低的量化指数,量化数值范围在0到100之间。数值大小和权力距离的高低成正比。在已知权力距离指数的国家中,中国和美国的PDI指数分别为80和40。中国是权力距离高的国家,美国是权力距离低的国家②。
  3.2中美家庭教育目的差异——成才与成人
  中国是提倡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认为个人与集体是从属关系,集体、社会或是国家的利益都要先于个人利益③。在影片《狗十三》中李玩与父亲被叫到办公室,班主任认为李玩天性聪明,如果可以学好英语能成为班上的尖子生,并且有直升高中的机会。李玩没有说话,父亲则表现得烦躁并遵循班主任的意见,说“改吧改吧”,然后硬生生把李玩选的兴趣小组改成了英语班。李玩的父亲没有征询女儿的想法,自作主张替女儿做了决定。对李玩自己的兴趣爱好考虑较少,只注重她的学习成绩,把家庭的希望寄托在她身上。
  而美国家庭教育的核心则主张个人主义,更多偏向于个人的独立与自主④。在《少年时代》里,梅森父亲会与子女谈心,关注梅森在不同时期的状态与心理感受,对梅森的学业不做强求,认为自立即自由。
  3.3中美家庭教育内容差异——努力进取与轻松生活
  中国是不确定性规避指数高的国家,指数为46,更倾于权威和缔造正式条约。《狗十三》中对于养新狗代替被爷爷弄丢的狗,李玩的强烈坚决态度在家庭教育中都是不被接受的。在学业上父母的要求重点在于学业成绩的结果,父母认为智育占统治地位,孩子就应该读好这个年纪该读好的书,同时要不断通过努力进取。他们反对李玩偏激的反抗行为。美国的不确定性规避指数较中国更低,指数为30,在美式家庭教育中包容心会更多。他们有丰富的教育内容,这部影片中让梅森更注重身体锻炼、多兼职和从事社会工作,不以学业为唯一标准,更倾向于全面发展。
  3.4中美家庭教育结果对比——社会适应性
  中国特色社会更倾于女性化视角,即具有一些典型女性品质的代表,如谦虚和关心他人。《狗十三》中李玩在学习成绩得到保证的同时,性格也逐渐被磨平,竞争意识逐渐弱化,在社会上的抗压能力低。美国社会反之更倾于男性化,即具有一些典型男性品质的代表,如强烈的竞争心和独断观。在《少年时代》中美国人的竞争意识强烈,对于社会组织的冲突更多地表现为坚强与自信,社会生存适应性强。
  4.中美家庭教育差异根源
  4.1传统历史
  与中国相比,美国历史非常短,因而较少会延续根深蒂固的傳统文化和思想。美国在新兴文化价值观的涌入下,人们的教育观念开放,也更容易接受新思想新理念。其中的探索创造精神更容易接受未知和不确定性的事物,不确定性回避程度低。中国历史文化历时数千年之久,在古代小农经济和文字狱等历史影响下,人们的思想受到的束缚多,教育的发展进程相对于缓慢⑤。对于新事物的接纳程度周期久,回避高,不确定性规避程度高。
  4.2经济形态
  美国市场经济发展集中在金融、农业及制造业,经济来源广泛,且虚拟经济发达。美国是世界最大经济实体,美元也是世界货币。美国少有“就业难”的问题产生,国家就业面广,无论是资金管理还是人力自由流通度高,人们更欣赏有社会实践能力的人,倡导能力优先,个人主义观占统治地位。美国家庭教育更多是培养孩子成为有多方面社会才能的人;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典型代表,中国人口基数大,社会竞争压力与日俱增,能够选择的优势职业是有限的⑥。中式家庭坚持认为成绩是衡量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标杆之一,集体主义优先,家族的成就更多寄托在孩子身上,限制了孩子的创造力。   4.3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表现在人们生活的日常中,它对于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着一定的影响。好的思维方式能够促进人类的文明与进步,缓解矛盾及冲突。不同人的思维方式在所有成长年龄阶段受到经济政治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也会有差异。思维方式的落定能指引人们的实际行动。中国式传统文化重感情,西方式传统倚重理性角度。且前者倾于内敛含蓄,后者更为外放包容⑦。以此中国权力距离指数高并看重权力约束力,美国权利距离指数低,不是特别注重权力。
  5、结语
  在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下,中美两国的家庭教育各自具有中西方文化的典型性。在霍夫斯坦德文化维度理论中比较分析电影《狗十三》和《少年时代》,能够更好的理解中美双方的家庭教育文化,减少文化间的交流与冲突。
  [参考文献]
  [1]Charmaine Bissessar.An Application of Hofstede’s Cultural Dimension among Female Educational Leaders.2018,8(2).
  [2]HOFSTEDE,GEERT.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Software of the Mind[M].London:McGraw-Hill, 2005.
  [3]文静.从家庭教育的视角看中美文化差异[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553-555.
  [4]张策,熊欣.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成因及启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2):198-200.
  [5]赵燕.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05):62-63.
  [6]张静.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解读中美领导人就职演讲的文化差异[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6,28(01):46-49.
  [7]Daniel T. L. Shek.Parent-Adolescent Trust and Parent-Adolescent Relationships in Chinese Families in Hong Kong:Implications for Parent Education and Family Therapy[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2010,38(3).
  [8]David Melendez.A Developing American Paradox:The Role of Family Education[J].Taylor & Francis Group,2010,55(5).
  [9]Paul L.Schvaneveldt,Wei Qiu,Volkan Sahin.Children's Perceptions and Definitions of Family in China,Ecuador,Turkey,and the United States.2013,44(5):641-662.
  [10]吳惠子.通过《少年时代》浅析美国社会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J].才智,2017(02):100-101.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490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