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告别个人英雄主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大众知道我,很多是从2003年5月登珠峰的电视直播开始的。虽然之前,我在企业界已有知名度。
  我原本计划是2004年开始尝试登珠峰,但2002年,中央电视台的《人物》栏目计划拍摄一个“纪念人类登顶珠峰50周年”的专题片,极力说服我组织了2003年的搜狐珠峰登山队。
  2003年攀登珠峰时,碰上了SARS(“非典”)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其间许多学校停课、工厂停工、机关人员留在家里办公。与此同时,央视有4个频道在同一时间现场转播搜狐珠峰登山队的攀登进程。显然,通过央视的强大传播力,全国上下都在收看搜狐登山队攀登珠峰的实况转播。有人调侃:我们困在家里等死,这几个人是在珠峰找死!客观上说,攀登过程,尤其登顶的直播不仅创造了很高的收视率,还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成为战胜SARS疫情的一股精神力量。我是知名企业的董事长,我登上珠峰,对公众,对企业家群体,事实上起到了一定的励志作用。
  登上珠峰之后到2005年底,我陆续登上了七大洲的最高峰,并徒步到达了南极点和北极点,完成了登山界的“72”征程。我的公众形象更加“高大上”了。但2008年5月发生的“捐款门”,却让我的公众形象一下子跌到了谷底。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发生8级大地震。当晚,万科集团总部捐款200万元。
  5月14日,一位网友在博客上给我留言:“才200万,太失望了!!万科在我心中的形象大减!!”
  5月15日凌晨,我的回复中有这样的内容:
  对捐款超过1000万的企业,我当然表示敬佩。但作为董事长,我认为万科捐出的200万是合适的,这是董事会授权管理层的最大单项捐款数额。即使授权大过这个金额,我仍认为200万是个适当的数额。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成为负担。
  万科在内部号召进行的慈善募捐活动中,有条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其意就是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
  那篇博客引来网友强烈的批评、质疑和谩骂,酿成了万科史上最大的一次舆论危机。
  5月21日,我接受凤凰卫视《金石财经》采访,主持人曾静漪突然问:“王总您介不介意就那个帖子向网民道歉?”我当时一愣,但感到了她的善意,我避开帖子内容本身,说了两句话:第一,因为我的几句话,使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帖子上,影响了抗震救灾精力的投入;第二,这个帖子给投资者和消费者造成困惑,给管理层和员工造成压力,这些都是负面的影响。为此,我无条件道歉。
  2008年那一年,第一次让我重新认识到了自己在这个社会的位置。
  之前应该是功成名就,企业也做得比较大,但“捐款门”发生时,一天可以上十万的帖子,95%以上是负面声音。与其说是重新归零了,还不如说就是负数。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虽然你登上了珠峰,但是你的道德高度还没有坟头高。”这让我第一次认识到了我和这个社会的距离。我要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企业要在社会上生存。这样的处境,第一次让我感到很孤立,万科很孤立。
  当时还有一个插曲。就在我那篇博客刚刚引起网友争议之后几天,一位企业家也发表了跟我类似的言论,主要意思也是说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然后网上的舆论焦点立刻转到了他那边。但这家著名企业迅速进行了危机公关,负面舆论很快平息。而我却始终没有处理,即使万科的管理层一再建议,仍我行我素。负面的舆论焦点又回到了我这边。
  2009年11月底,也就是“捐款门”发生的第二年,我意外地接到了李连杰先生的邀请。他代表壹基金,邀请我加入壹基金公募基金筹备小组,建议我出任第一届理事长。李连杰先生,包括参与的其他企业家对我的正面肯定,让我感觉到非常温暖。
  我记得当时直接问李连杰:“汶川地震和‘捐款门’事件,网民对我个人的评价很负面,你不担心?”李先生答:“大家对你的正直和理性有信心。”我的眼睛湿润了……
  2008年“捐款门”危机中,万科做出一个重要决定,就是援助四川省绵竹市遵道镇的重建。而其中最具纪念意义又最难得的,是遵道学校。
  2008年5月16日,地震之后的第四天,万科团队到达成都,赶赴都江堰、北川、绵竹等地调查灾情,发现绵竹市遵道镇灾情严重,但在紧急救援阶段未被列为重点地区,政府力量暂时顾及不到,就决定以遵道镇为万科的救灾重点。
  5月18日,成都万科近30辆工程车开到遵道,成为第一支进入遵道镇的专业救灾队伍。
  5月19日,万科董事会以通信表决方式全票通过决议,决定召集临时股东大会,提请追加1亿元的特别授权额度,用于灾后恢复与无偿援建工作。
  6月5日,万科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向四川灾区的亿元捐赠动议。
  12月31日,万科交付遵道学校及卫生院,这是灾区最早交付、抗震设防等级最高的永久性建筑。
  至2009年底,由第三方中砝集团编制的万科捐建项目独立审计报告显示:万科公司、万科公益基金会、万科员工及万科合作伙伴在四川共捐资1.23亿元,捐建项目约5.4万平方米。万科在援建遵道学校时,动用了自己更多的管理经验和资源。
  万科公益基金对遵道学校的重建是这样把握的。
  第一,它是突發事件引发,我们的援助行为是嵌入式的,不是很自然地开始的。这种强行介入的行为,一开始或许有很大的帮助,但长期来讲就未必,因为事物有自己本身的逻辑,强行介入,如果发展得不好,可能适得其反。比如遵道学校的建筑设计标准,因为是重点资助项目,可能会比较高,但仅仅建筑本身的标准高,而教育质量等其他方面跟不上,从长远来讲未必是好事。
  第二,既然你介入进来了,就不要做成一次性的行为。我们做的是长期结合,不但建硬件,还要充分考虑学校今后的发展,在软件上建立一种更长期的关系。实际上,10年来,郁亮、解冻等高管每年都会去三四次。同时,万科公益基金与学校、与当地的教育局一直保持沟通,关心聘任的校长的能力,关心同学们的考试成绩。万科公益基金还设置了奖学金,资助老师们得到更多的交流机会,开阔眼界提高教学质量,还资助更好的师资去帮助学校。
  这个学校从一年级到初中,以前是县级市的倒数第二,现在已连续多年重点高中上线率位居全市同类学校第一。
  2018年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第一批亲历地震的孩子们,很多已经上了大学,参加了工作……
  在这样一次次的经历中,万科更懂得了如何扮演好企业公民的角色。而万科公益基金会这样的机构,所追求的就是更理性、更有效率地去做公益。
  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万科公益基金会选择由华夏基金会发起的儿童先天心脏病项目。
  以企业家的思维方式,做公益也有一个效率问题。第一,可衡量;第二,可复制;第三,要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比。
  儿童先天心脏病是一种很特殊的病例,很好查。手术多少钱也很好确定。而且效果明显,手术前手术后,完全判若两人,很快就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实际上,这个项目我们不但做下来了,规模还做得很大,涉及几个省,到现在一直在做。
  2011年6月,“郭美美事件”出来之后,很多人对我说:“误会了你王石,应该向你道歉。”但我觉得,他们没有误会我,也不应该向我道歉。
  他们以为我不让大家多捐,是因为我提前看到了其中的问题。我不是那个意思。至今我保持“捐款门”引起轩然大波的观点:第一,不应该逼捐,应该是自愿,不然很容易形成情感绑架和道德强迫;第二,做公益应该是个常态,量力而行;第三,做慈善不是非要进行自我宣传的。这种做公益的理性态度,到今天仍有很多人无法理解。
  过去的10年时间,越发感到:自我反思比以前多了。我慢慢领悟到,做公益不仅仅是个人为社会贡献力量这么简单,实际上,做公益也是为了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在处理人和社会的关系过程中,常常不得不追问:应该怎样对待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一个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
  (摘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我的改变:个人的现代化40年》    作者:王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512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