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现代舞专业《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部分高校开设了专门的现代舞专业,为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表演技术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开设了《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本文从分析传统授课模式入手,到探究舞蹈文化和审美理解改革授课内容,以期提升现代舞专业学生创作语汇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高校;现代舞专业;国古典舞;身韵;改革
  现代舞专业旨在具有与现代舞专业领域相适应的艺术修为、文化水平、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能够掌握本专业的舞蹈技术技能及创作能力,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具备相应的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可以独立地从事舞蹈作品表演、创作、导演工作,能够适应各类艺术团体、院校、舞蹈教育机构、美育培育基地、艺术创意产业机构、文化事业单位及企业等工作的创新型人才。
  现代舞技术与表演、创作及相关的创作理论知识构建是本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对象。基于基础的课程学习,系统化掌握现代舞技术风格体系,运用于表演与创作实践,并在理论与实践中归纳出适应市场需求与艺术诉求的不同实践标准,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表演技术能力:在众多不同流派的现代舞技术能力提炼中,较系统地掌握其中较为核心的训练部分,核心能力提升与动作质感的把握,将技术技能训练转化为相应的表演能力。2.创新思维能力:具备创造和整合动作素材的能力,基于“力效”要素的分析构建动作创新能力,通过不同艺术媒介的启发,培养创造性思维,能不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3.综合实践能力:具有对艺术市场的敏感,能策略性运用专业知识技能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艺术需求,也具备自主创业的综合实践基本知识储备。基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是为现代舞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类选修课程,该课程大多是照搬表演类学生的课程模式,应对其进行个性化调整,以适应现代舞专业学生的特点。
  对该课程进行改革,首先要认识到现代舞专业学生的特点。高校现代舞专业的生源来自普通高中和专业艺校,他们对于现代舞和中国古典舞的种类会定义为外国舞种和中国舞种,更广义的定义是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产物,所以在导入新课的时候,现代舞学生往往对中国古典舞这个舞种充满着期待和幻想,对中国古典舞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一部分学生在中专时候学习过古典舞基训,会认为中国古典舞等同于基本功训练,就是搬后腿和大跳等动作。还有一部分学生了解“身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精髓,但对于“身韵”二字的理解也是停留在表层。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会混淆戏曲舞蹈和中国古典舞的概念。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传统《中国古典舞身韵》授课模式的利弊,探究改革课程的手段,设定改革后的教学目标,最终使得现代舞专业的学生能够创作、表演出具有人文关怀和民族审美的现代舞作品。
  一、传统《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授课模式
  中国古典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产物和结晶, 其中包含了民族文化的精髓。身韵是指“身法”和“韵律”的总称。其中“身法”是属于外部技法的范畴,而“韵律”则是艺术中蕴含的神采,“身法”和“韵律”之间全面融合渗透,将中国古典舞中所具有的风采和内涵充分展示出来。简而言之,身韵就是一种“形神合一、内外并用”的状态。这也是中国古典舞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其灵魂。在我们所熟知的高校《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堂中,多是采用元素——短句——组合逐步递进的教学法进行授课,这个授课过程是逐步增加形成肢体语言表达训练的过程。这套授课方式对于现代舞专业学生来说的确能够提升肢体技能,但仍旧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会产生困惑: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古典舞?所以该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文化和审美的认识,必须通过审美的导入使得古典舞身韵变成现代舞专业学生可使用的一种舞蹈语言,从能力性训练到语言性使用,才会让这门课程获得更积极的效果。
  二、现代舞专业《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改革模式初探
  中国古典舞作为历史文化艺术的传承和沉淀, 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现代舞专业《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改革的第一步就是从文化普及和审美规范开始。从舞蹈本体论出发,舞蹈发展是沿着本体中心与边缘的不断游弋。一个历史时期在寻求中心,其独立形式成为主流。一个时期又在寻求其综合,综合又成为主流,而实质同是舞蹈本体的需要。在当代社会中,人对艺术的需求和人在审美活动中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人对舞蹈美的需求也将越来越丰富。每个舞种有其独特的舞蹈语言,但同时现在也有向外扩张的趋势,以期具有当下环境的现代化理解。课程改革首先是从舞蹈本体论的角度出发,明确为何要学习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
  其次,是导入审美的理解。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动态体现,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使得中国古典舞蹈具有特别的“中和之美”,而这种“和的思想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我们当下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正因为有着这样的美学追求,所以呈现出中国古典舞追求“圆、融”之美的审美特点。受到中西方思潮的影响,现代舞和古典舞在运动轨迹上呈现很大的不同。西方思潮中的发散性特点明显,往往追求自由和无限的状态,因此,现代舞在运动轨迹上多为直线型。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中庸之道深入人心,五行八卦更是古代汉民族的基本哲学概念,是古代的阴阳学说,所谓的“无极生有极,有极是太极”意指在有限中追求无限。因此,中国古典舞在运动轨迹上多为圆形。现代舞专业学生接触到的训练大多是直线型的,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的开设把学生从自由开放的直线型纳入了一个有特定程式的圆形中进行训练。加强运动轨迹的练习其实是在强调中国古典舞身韵基础练习的重要性,从最小的元素入手去寻找“圆”的轨迹。“提、沉”“冲、靠” “含、腆”“旁、移”,强调基本元素的准确表达,连续做的过程中完成一个“圆”。从中段的腰部发力去扩大“圆”的轨迹。手臂动作如盘手、穿手、晃手等等,从手指到手臂的变化去丰富“圆”的轨迹。从身体的“圆”外化到情感的“圆”,追求和谐统一的圆融之美。
  最后,是通过编创中国古典舞组合的方式启发课堂教学,达到提升创作语汇文化内涵的最终教学目的。舞蹈语言不仅是一种工具,更需要在实践认知的基础之上,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再加工。对于身韵课程而言,肢体的准确性仅仅是开始,对于文化传播和舞蹈创作而言,学会在不同文化背景、学术语境和交流语境的基础上,兼顾多样性,提高接受度、理解度以及沟通的有效性,找到最佳的创作表述方式,才是更为重要的。在这个环节可以采用命题式创作模式,规定人物形象或者动作元素让学生进行编创,以检验学生肢体是否符合中国古典舞审美要求,学生的作品内涵是否包含现代属性的人文内涵。通过审美意识的构建和运动轨迹的熟悉,培养高校现代舞专业学生在实际运用中能够产生情感表达上的理解再进行创作。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把日常能力訓练和身韵组合相结合,在段落性的肢体动作中展现韵律,身韵的情感性训练是中国古典舞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让身韵做到一个由肢体功能性到抒情叙事性的转变。情感表达和创作能力是考验学生是否熟练掌握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重要指征。
  三、该课程教学改革对于高校现代舞专业的重要性
  现代舞是一个舞蹈风格,不能狭隘地等于西方文化或者东方文化,在高校培养的现代舞专业人才中,更应注重创作立足于我国文化沃土。由心念带动下通过情意表达的肢体神韵状态, 肢体也就从“ 形” 的演绎转变为了“ 情” 的抒发, 将情感意识完美地融人到表演中, 让富有韵律的肢体成为表现舞蹈语言的重要方式, 从而塑造出不同人物的不同内心世界。能在现代舞创作中善于抒发当下的人文关怀,走出自己的风格,是具体中国特色的现代舞风格。中国古典舞可以展示出中国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美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
  [2]周军伟.舞蹈动作的本体论阐释.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6年8月.
  [3]于平.舞蹈人文的风姿流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
  本文系广西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现代舞专业〈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编号2018JGY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538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