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女性角度浅析《包法利夫人》的艾玛形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居斯塔夫·福楼拜作品《包法利夫人》是外国文学教学中的经典篇目,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这部作品中,描述了女主人公艾玛一生追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却因债务无法偿还服毒自尽的悲惨故事。艾玛的女性自我意识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在那个年代,她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是到底为何最后艾玛失去初心、彻底沦丧为贵族男人玩物,成为一个悲剧女性?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探究和深思的。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女性意识;实现自我价值
   引言:《包法利夫人》创作于19世纪40年代,此时正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确立的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势头正猛,资产阶级文化也日益繁荣。虽然当时资产阶级文化引领了新的风尚,新的自由观念盛行,但是封建思想尚未完全消失,依旧有残余。在那个年代女性是如何体现自我价值的,《包法利夫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
   一、女权意识的觉醒
   对于女性传统的封建思想在《包法利夫人》一书中也有体现,比如艾玛的早婚,在懵懂的年纪选择和包法利医生结婚。虽然结婚这件事是艾玛自愿的,但是她年纪尚小,不懂进入婚姻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有人去告诉她。父亲同意这门婚事的原因竟是“女儿在家没有任何用处”、“庄园蚀本”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女儿的婚礼,父亲只是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去考虑,而不在乎女儿未来会不会幸福。
   虽然从故事的发展来看,这桩婚姻是失败的,婚姻的双方都不是那么幸福。但是能因为相爱而结婚已经是进步,艾玛因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幻想而结婚也体现了她女权意识的觉醒。结婚只是她自己的事,她也不会考虑是否和原生家庭有何种联系,只是因为顺从自己的内心而去结婚。
   (一)不满足相夫教子
   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来看,传统意义上婚后女性一般的性格特点为安于本分、乐天知命,满足于做贤妻良母,这也是男性所提倡的标准的女性形象,符合男权社会理想的女性规范。
   结婚后艾玛与婚前并无大变化也能体现“女权意识”,对包法利先生本身不具备一些贵族素质感到不满。
   从她的幻想和期待中我们可以感知她女性主义的萌芽。艾玛对包法利是否具备男人素质开始质疑并做出评价,她自己在生理上以及强加给她的社会地位虽然是不同的,但她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并且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追求进步。“在这一点上是两性平等的,这是她对社会建构的性别认同的挑战,以平等的地位对男性发出的蔑视。”[1]
   就艾玛所在的生活环境来讲,女人们存在的价值只是:“男人和女人是为对方而存在的,然而他们的相互依赖性是不平等的。”[2]她们依赖丈夫,失去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艾玛在这个平庸的小镇上成了异类,与他人格格不入被排挤。“一个城里的小姐!这有什么可神气的!”[3]一个女人,在男权社会敢于发出这样的挑战本身已经是很难得的。
   (二)幻想贵族生活
   艾玛是个美丽又爱浪漫的天真的“幻想家”。生活的环境很“残酷”,她只能通过想象来满足自己。她接受的教育、她阅读的书籍都给她提供着素材。
   这时候,包法利先生现在她的视线中,她想着包法利医生是住在镇上,应该会带她过上浪漫的贵族生活。虽然这仅仅不过是幻想而已,婚后生活也并不美好。
   终于有了一次晚会,让艾玛能接触到她梦寐以求的貴族上流社会,她的幻想再也刹不住车。她彻底背离世俗,和情人莱昂住在属于他们自己的“皇宫”里:“那里有像船一样的桃心木大床,天花板挂着素红锻幔帐;他们围着一张独腿紫檀小圆桌,在炉边用午饭。”[4]然而这一切的浪漫与奢靡,都是以艾玛的累累负债为代价的。
   从艾玛的人生经历和她的幻想来看,在她的心里一直都觉得,只要有钱、有身份,活在这个世界上才是有价值的。
   二、以实际行动追求理想生活
   前面说到,虽然婚姻是她自己选择的道路,但最终能结合在一起也有各种陈旧的缘由。
   艾玛渴望和“骑士”相爱,但包法利先生实在离“骑士”的标准太远太远,因此当艾玛见到具有浪漫气质的莱昂时,她心中的希望指火再次燃起。
   “包法利夫人只是有着美丽的外貌,仅此而已,她不能创造出阶级层面的价值,反而可能因为伦理层面的关系给他们带来麻烦。”[5]所以她悲剧的产生也是可想而知的。
   在第一次参见完舞会后她做出了改变。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她通过想象来获得,虽然看起来略微可笑,但也能看出艾玛对于上等贵族生活的执念之深,欲望之强。
   后来艾玛彻底堕落,花掉包法利先生的遗产,欠下巨额债务,只为了和情人追求片刻快乐。欲望像食人花一样吃掉她的理智和美好,吃掉她的初心,直到死她才觉得自己如行尸走肉一样任人摆布。
   三、过分依赖男性再次坠入现实俗套
   不难看出,他笔下的包法利夫人仍是一个纯粹的依靠男人为中心实现人生价值的人,不管是她结婚也好,婚外情也好,都以实现自我救赎为理由变相的依靠男人来实现自我价值。艾玛的闪光点就在于她时时刻刻都知道自己不仅仅是“包法利夫人”,还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立人格的“艾玛”。她想脱离传统大众的目光,想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想让自己过上与自己出身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但因为她的眼光太过于狭隘、性格过于自私,她的“不在乎世俗眼光”成为了自己势利眼的挡箭牌;她的“愿意为了爱情牺牲一切”成为了她一次又一次出轨满足个人欲望的借口。
   男人们对她的深情,也不过是一种两厢情愿的欺骗,看似好像艾玛对于世事皆懂,当她四处借钱失败,身败名裂已无法避免的时候,一辆马车从身边驰过,赶车人,她似乎见过,她也终于明白,自己终究是和浪漫爱情、贵族生活无缘的。最终以自杀草草结束自己看似充实实则空虚的一生。
  
  [参考文献]
   [1]杨雪.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包法利夫人》[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7卷:74页.
   [2]卢梭.《爱弥儿》[M].李彦芳,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社,2014.425页.
   [3]福楼拜.《包法利夫人》[M].许渊冲,译.北京:译林出版社,1992.12页.
   [4]高剑华.《<包法利夫人>中艾玛形象论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第9期:77页.
   [5]王颖.《<包法利夫人>爱玛的自我存在》[J].文教资料,2017年第9期:21页.
  (作者单位:青岛超银小学,山东 青岛 266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644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