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媒体技术下博物馆文物的实体与虚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天军

  摘 要:在移动互联网遍及世界、惠及全球的时代背景下,各行业和领域都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和信息化技术的宏观发展方向,做出适当的改变和创新。博物馆作为群众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不仅承担着文物展览、文化宣传的重要职责,更是整个民族文化的传播载体。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引入,能够在现有展览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历史文化的呈现方式,让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数字化程度获得大幅提高。目前博物馆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正在不断加深,相关的发展改革投入也在持续加大。为了将多媒体技术与现有的文物展览方式更高效地融合,可大胆地尝试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比如创立虚拟的网络空间,让文物陈列方式及与观众的交互更具动态性。这些结合了虚拟和现实交互优势的新型陈列展示方式能够带给观众足够的沉浸感,同时也能优化文物的展出效果。文章对现阶段博物馆中文物陈列的实体与虚拟结合的展览方式进行探讨,关注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文物相关领域的应用,希望能为后续的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博物馆;文物展览;实体虚拟结合
  在现代社会的群众生活需求中,除满足物质层次的需求外,人们对于精神文化活动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博物馆作为我国现代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布最广泛、普及范围最大的公共文化服务载体之一。博物馆在面向公众提供文物展出、文化传播及历史科普的过程中,还兼具拉近文物与群众距离的功能,让公众从中感受历史文化知识的功能定位。现阶段大多数博物馆纷纷开始尝试应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来丰富自身的文物展览方式,这种趋势不仅顺应了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方向,也更契合公众的实际参观需求。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实体与虚拟相结合的文物展览模式能够构建起更加多元化、层次化和立体化的参观体验空间,让公众能够近距离多感官地接触博物馆中的文物,并使公众主动带着好奇心和探索欲去了解和学习其中珍贵的历史文化。
  1 博物馆文物实体与虚拟结合的展览形式
  1.1 构建虚拟网络空间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已经在诸多领域获得了实践应用。虚拟网络空间的本质是一种数字化的场景虚拟,是通过互联网中的各类资源和文物信息所搭建起来的一个能够给予用户交互体验的人造网络空间。内容上可以包含常规博物馆的各类信息以及文物展览说明等,这些内容通常被统一整理和编辑,呈现在博物馆官方账号或网站上,在这种虚拟网络空间中,可以通过更加多元化的方式、更加崭新的形态面向公众进行展示。博物馆的虚拟空间除了能为公众提供学习、参考及公共阅读的空间以外,还可以结合参观者的实际要求及数字化体验的需求,构建出更接近真实环境的虚拟空间,对展品进行全方位的展示,以便公众能够获得身临其境的参观体验,仿佛身在现场与馆中的珍贵文物进行接触。
  现阶段的虚拟博物馆仍处于功能完善和展览效果的改善中,但其已基本实现了集视觉和听觉等多感官的虚拟参观体验。至于网络空间中的参观感受和实际展馆中的参观体验是否在某些方面存在相关性,仍有待于后续的实践检验。可以说,目前网络空间在实际应用效果及表现形态上均能够满足参观者个性化及差异化的文物参观需求,并能与展览的主题、展示的文物进行更好的匹配。通过对参观对象群体的精准锁定及空间资源的优化整合,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在博物馆现有媒体资料库的基础上,对各类文物的关联性及展览资源进行更加高效和合理的编排管理。其中的逻辑性和层次性也较常规的博物馆实体展览有了大幅改观。要注意的是,虚拟网络空间除了已经实现在感官方面十分接近实体参观的体验外,在文物艺术氛围的营造方面也应格外给予关注。参观者在博物馆中参观时,除了直接面对文物在视觉、听觉上获得直观感受外,由文物所营造出的历史气息和艺术氛围也对参观的体验提升及思想主题的升华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的虚拟网络空间在这一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后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中,可以通过动态展现方式配合多感官互补的文物展览方式,实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关注和实践,通过虚拟空间带来逼真的参观感受和参观氛围,最大限度地还原多媒体技术下博物馆文物参观的真实感受。
  1.2 创造文物陈列的动态空间
  结合博物馆文物展览的本质来看,目前主流的博物馆文物展览普遍存在着展示手法单一、存在时空局限性及脱离特定历史环境等弊端,多媒体技术的融入和应用能够从根本上改善这一状况。受资源数量和技术水平的限制,部分经典历史画面难以重现,时空错位纠正的改善并不理想,多媒体技术能够在层次感及展品的立体感层面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针对博物馆文物展出的形式进行动态化创新,可以从陈列空间的角度入手,其主要的流程和步骤可以归纳为两部分:一是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博物馆的文物陳列环境或外景展示环节中。通过视频和图像的循环播放,让文物表面较为微观的细节以更高分辨率的形式被参观者看到。这同时也能够让参观者更加深刻和直观地领略到文物的细节之美,提高鉴赏过程的互动体验感。例如,河南博物院就曾于2015年在罗马的威尼斯宫国立博物馆举办了以中原文化为主题的“河南文物精品展”。这次展览就借助更具临场感的LED大屏幕和多媒体技术,对中原地区陶瓷展品的形成背景、演变发展史和宗教信仰等进行宣传和展示,并配合文物背后的故事等内容吸引众多参观者的关注。可以看出借助多媒体技术的新颖展览方式,不仅能够让其他国家的参观者更加直观和近距离地了解汉唐文化,也能进一步拓展文物的展览形式和渠道。通过更加立体的感官体验,促使参观者形成更加直观的记忆和印象。二是在博物馆的官方网站及移动客户端按照一定周期或临时举办文物多媒体展。这种更灵活的展览方式相比传统的博物馆现场展览,能够吸引更多参观者。因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参观者了解优秀历史文化知识和认识珍贵文物创造了更加便捷的途径,同时也为博物馆的文物管理、专业人员的讲解、文物细节展示以及相应历史阶段的关联介绍和拓展带来了充足的发挥空间。在互联网端更便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结合互联网端的海量媒体资源,博物馆能够在现有文物多媒体资料的基础上引入或关联到相关历史时期的其他类型文物及背后的传说故事等,进一步满足参观者的个性化观展需求。   1.3 营造虚拟与现实结合的沉浸式空间
  虚拟现实概念最早在1989年就被提出,这原本是计算机领域的技术型概念。即通过数字化手段和计算机技术,配合可穿戴设备实现多维空间的虚拟感官世界。它能够为体验者带来针对性极强的各种临场体验。虚拟现实的核心在于通过虚拟的空间带给用户真实的交互和体验感受,包含视觉、听觉在内的多感官和沉浸式交互体验,这些逼真的影像和场景能够为用户带来直观真切的感受。这种主动参与和沉浸其中的奇妙感受如果能被应用在博物馆的文物参观中,无疑将大幅度提升常规文物展览的现场效果。虚拟与现实交织的沉浸式空间在被建立和应用之后,可以让参观者与文物之间的关系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视觉交互方式上,得益于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了三维空间感及沉浸感,在视觉、听觉甚至触觉的层面都有着更好的体验。例如,首都博物馆就曾在“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中特别设置了11台VR眼镜,让参观者在虚拟空间中近距离感受妇好墓的内部结构及文物的分布。在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持下,这一高达7.5米、上下共分为6层的大型墓葬挖掘现场可以在参观者的眼前瞬间呈现。参观者仿佛亲临实地参观,实现了上可见天、下可见地的逼真沉浸感。另一方面,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博物馆在大型考古现场或文物实景展出的场地还可以使用全景相机采集360度数据影像,经过技术处理和三维建模后,在博物馆网站提供对应文物的线上参观入口。参观者即可实现对喜爱或感兴趣的某件文物进行故地重游的全景式参观。在空间上和时间上更加自由的参观方式,也便于参观者更加细致和全面地了解文物的基本情况,并在沉浸式的参观环境中更加深刻感受文物所带来的历史文化氛围。
  2 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文物实体与虚拟融合展览方式
  很长时间以来,多数博物馆都在尝试推行数字化的展览方式。然而,一种并不鲜见的观点却认为文物的陈列展览更多应该回归到文物本身的特点,认为一切媒体化和数字化的展览方式都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增强展览的效果。这一论断大多来自博物馆工作人员及相关研究人员,表现出博物馆重视实物的理论基调。尽管这一理论符合社会公众对博物馆及文物展出的主流想象,揭示出传统文物陈列与虚拟技术的对立性。但实体与虚拟两种看似矛盾的呈现方式如何能在有机的统一形态下得以呈现,并且能够在现有文物传统展览方式的基础上实现效果的进一步提升,是具有挑战性和实施难度的。当前的社会主流媒体普遍宣传要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诸多行业和领域,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理念已逐渐转变成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多媒体技术不仅仅能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还是特定领域内增强视听效果的工具和途径,也是一种新兴的理念和驱动力。它能够为现有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展示、研究、陈列及一系列文化历史活动带来新的促进作用,其中蕴含着大量意识形态及行业发展动力,如果将其应用在博物馆文物的展览中,必然为博物馆乃至文物研究的整个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推动作用。
  让虚拟与现实相融合不仅仅作为一句口号,更多的是需要博物馆工作者的积极思考与全力参与。在多媒体数字技术的支持下,文物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获得更高的效率和精准度,同样在面向公众的文物陈列和展览过程中,多媒体技术也能更深层次地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这种超乎传统研究意义的文化形式,将文物的文化价值从字面意义上的思想深度扩充为包含多感官和交互式体验在内的新颖呈现方式,这种更富有灵活性和艺术性的文物研究方式,也符合未来一段时期主流历史文化的研究方向。在讲好文物故事的基础上,让故事的本身及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直观易懂,也是博物馆工作者需要密切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我们应尝试站在参观者的角度,以多媒体技术精准还原文物本身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着眼于博物馆文物的现代化展览方式,从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实体与虚拟融合展览方式入手,围绕博物馆文物的立体化展现方式及参观者的沉浸式交互体验展开分析,博物馆中的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文化的承载者,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其背后的人文精神都是值得弘扬和继承的。博物馆的文物展览延续了历史文化传统,承载着民族记忆,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应该主动适应时代的变化。博物馆的文物展现方式应更加贴近参观者的实际需求,并以更加便利和立体的方式呈现,让参观者不仅能够了解到文物的外貌特征,更能够身临其境地体会发掘现场或相应历史时期的真实场景。
  这种实体与虚拟融合的呈现方式不仅能大大激发参观者了解历史、学习文物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也能增加公众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自信感。基于此,本文结合博物馆中多媒体技术的主流使用方式,结合虚拟现实融合展览的实践经验,将文物展览形态的创新划分为虚拟网络空间、动态化陈列空间及虚拟现实融合的沉浸空间三个层面。在不同空间的元素、构造及形式方面,参观者都能获得与传统文物参观方式截然不同的新颖体验,借助多媒体技术在多感官和多渠道交互等方面的作用,实现虚拟与实体的完美融合,激发博物馆文物展现更大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在这样的思路下,博物馆文物陈列及展览方式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在文物陈列和展出的过程中,使多媒体技术及其衍生的虚拟现实等展览方式在博物馆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使多角度、多感官和沉浸式的体验方式成为文物参观和展览过程中的主流形态,促进我国基层文化服务形式进入高端化、智能化、创新化发展时期。
  参考文献
  [1]朱海.数字时代博物馆陈列布展的交互设计[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3):128-130.
  [2]翁素馨,刘畅.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那文化博物馆展示设计应用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8):114-115.
  [3]孔艳红.应用数字媒体技术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的研究[J].中华传奇,2019(12):119-120.
  [4]徐卫伟.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应用[J].经济管理:全文版,2016(12):173.
  [5]吴绍群.博物馆应用资讯科技之发展与趋势[J].科技博物,2001(6):5-17.
  [6]张中红.浅析丁村民俗博物馆数字化、智慧化的展望[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3):154-155.
  [7]李睿.數字交互展示技术在博物馆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30):217-218,223.
  [8]任战平.博物馆虚拟成像技术的有效运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8):82.
  [9]赵晗,苏箐.数字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形象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8(21):38-3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877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