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泾渭流域仰韶文化的彩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璐瑶

  摘要:黄河流域孕育的新石器文化遗存丰富而又充满内涵。黄河流经今天的陕西省时分成了渭河和泾河两大支流,这两大支流上分布着的以半坡类型为代表的仰韶文化,是陕西关中地区史前原始聚落人类遗存的实证。文章主要对陕西泾渭流域仰韶文化类型的彩陶进行论述。
  关键词: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
  1仰韶文化概述
  仰韶文化是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的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分布时间为距今7000~5000年,分布范围集中在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仰韶文化向东一直延伸到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和河南省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向西则终止于流经甘肃省西部的洮河及其流域,向南延伸进入了今天湖北省北部的大片区域,往北则发展至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的清水河县等地。这些区域中主要以河南省西部的渑池、庙底沟,山西省南部和陕西省关中地区的半坡、北首岭等为主要的分布区域。各个地区的仰韶文化遗存呈现出各不相同又有相似之处的文化表现面貌,类型相当复杂。
  安志敏先生主张将仰韶文化类型分为半坡型和庙底沟型。安先生的分类标准是:半坡型彩陶数量较少,且花纹较简单,圜底的陶钵十分普遍;庙底沟型彩陶出土数量较多,花纹亦较复杂,已不见圜底钵,但深腹曲壁的碗、盆却十分普遍。安先生将属于秦王寨类型的秦王寨、青台、点军台等各时期仰韶文化遗址也归纳进了庙底沟类型,而差不多同时期的三里桥仰韶遗址则又被归入半坡类型。随着新的考古资料的不断涌现和新的观点的不断提出与论证,安先生的分类标准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由于其观点概括得过于广泛和片面,也就存在许多值得继续探讨和研究的地方,如其将秦王寨类型的遗存全部归入庙底沟类型的理由是彩陶数量的多少和纹饰图案的繁简。事实上,秦王寨类型的彩陶不只是在形制大小上,连其纹饰也和庙底沟类型的彩陶有许多相似之处。除此之外,秦王寨类型的素陶器和其他类型的遗物也都多多少少与庙底沟类型的出土遗物有不同之处。根据河南洛阳王湾仰韶遗址的发掘情况,秦王寨类型在时间序列上一定是晚于庙底沟类型的,也可以说庙底沟文化类型是仰韶文化的早期遗存,而秦王寨类型只是仰韶文化晚期遗存的一个分支。因此,很难将秦王寨类型归入到庙底沟文化类型。严文明先生则认为仰韶文化包括半坡期、庙底沟期、秦王寨期和庙底沟二期这四个分期,持续年代为公元前4900—前2500年。张忠培先生亦将仰韶文化界定为“是以老官台文化转变成半坡文化及与其相当的时期为始点,终于鬶、斝这类空三足器所从属的大汶口文化晚期、庙底沟二期文化及良渚文化后期及与其相当的时期,年代约在公元前第五千纪前期后段至公元前第三千纪前期后段”。严、张两位研究者所持观点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将庙底沟二期归入仰韶时代。不过,后来严文明先生又将公元前3000—前2000年这一时期重新定义为了龙山时代。这无疑是将黄河流域仰韶时代的时间下限提前了一些,并且张忠培先生也再次重申,黄河中游地区空三足器的出现具有明确的文化转型和时间指示意义。最新的碳十四测年结果也证实了庙底沟二期文化的最早可能年代可至公元前3000年左右。因此,我们将仰韶时代的下限视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对应到具体的西北地区,就是从西安渭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开始,一直到石岭下类型结束为止。本文主要采用张鹏川先生在《中国彩陶图谱》中的分类展开讨论。
  2 泾渭流域的仰韶文化类型
  以彩陶为特征的泾渭流域的陕西关中仰韶文化,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且这三个时期又分别代表了这一地区彩陶的成长、发展和衰退的三个階段。此三期都主要以首次大规模发掘于西安半坡村而被命名的半坡类型的不同层为代表。
  2.1发展的半坡类型
  半坡类型是泾渭流域仰韶文化的早期遗存,此类型的遗址还包括华县元君庙、华阴横阵村和彬县下孟湾等遗址,年代在距今六七千年。根据这些丰富的遗址发掘资料,又可将半坡类型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以北首岭中层、半坡下层和姜寨一期为代表,且此时的陶器大多数以细泥红陶为主,器表打磨得较为光滑,并在上面绘以黑色、红色或白色的花纹,图案常以匀细的直线、直边三角形及以散点构图为主,主要器形有圆圈唇的小平底或圜底盆、直口半球形的钵、细颈折腹壶、菱形壶等。圆圈唇的小平底或圜底盆的器形最多,且常在盆内绘单独的、写实的鱼、鹿和蛙纹等,其中“人面鱼纹”图案既具特色,又有很强的图案意趣,同时也可能反映了人赋予鱼的祖先崇拜。晚期的遗址有姜寨二期、半坡、下孟村、北首岭中层上部、渭南史家、华县泉护村等。此期的彩陶大多在细泥红陶上绘黑色花纹,器表加工细致,且打磨得光滑。值得注意的是,在半坡早期就出现的细颈壶至晚期壶颈已渐为粗短,此与葫芦形瓶及口微敞的盆是晚期的主要器形。更值得注意的是,此期的彩陶图案不仅有变体的人面纹和二方连续的人面纹,还出现了变体鱼的各部分与鸟、人面结合的图案,这也是受以鸟纹为代表的庙底沟文化影响的表现。在晚期,陶器的大量利用轮旋并以泥条盘筑法使陶坯成型,制陶技术大大提高。西安姜寨的一座墓中随葬有成套的制陶工具和颜料,证明当时已有了专业的陶工。这些都表明了人们对大自然认识能力的提高和思想意识形态渐为丰富,以及制陶工艺和审美的提高。
  2.2成长的半坡中层等遗址
  半坡中层类的遗址年代大约与庙底沟类型的中、晚期相当,经发掘的遗址有西安半坡、西安姜寨、宝鸡北首岭等,遗址的年代距今五六千年。由于破坏严重,故而很少有完整的彩陶出土,但此类遗存的庙底沟类型因素强烈。根据秦安大地湾的地层关系,此类遗存的彩陶也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的彩陶图案有变体鱼纹组成的二方连续的纹饰,多以由弧边三角组成的阴阳相间的梭形纹为代表;晚期则多为钩羽圆点组成的图案。
  2.3衰退的半坡上层类型
  半坡上层类型经过发掘的有西安半坡上层、宝鸡北首岭上层等遗址。根据西安半坡的地层关系来看,半坡上层类型要晚于半坡中层的相当于庙底沟类型的遗存。此类型也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以北首岭上层为代表,晚期则以半坡上层遗址为代表。在半坡上层类型的早期,彩陶的比例下降,以单独使用黑色为主,常见的花纹有尖端细长的弧形三角纹组成的花瓣形纹和长钩叶形纹等。晚期的彩陶就更为少见,彩绘多单独使用红色或白色,花纹简单且布局疏朗,主要的纹饰有网格纹、条纹、斜线和圆点纹,这些图案纹饰的简化也是此期彩陶退化的表现。
  3结语
  泾渭流域仰韶文化的彩陶是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彩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彩陶又是西北彩陶文化乃至中国彩陶最重要、最丰富、最灿烂的组成部分。时至今日,半坡彩陶的代表图案“人面鱼纹”都散发着迷人的光辉,吸引着我们对原始氏族部落的探索和对半坡先民审美智慧具象的探究。尽管我们无从得知远古时期两个遥远地区的先民是如何相互交流影响的,但其文化内涵的相互交融又证明了这一点,这也正是彩陶这一物质载体迷人的原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894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