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博物馆纸质文物的保护浅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徐冰

  摘要:博物馆是国家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是展示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场所,是对公众开放、为公众提供知识的教育机构。纸质文物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博物馆作为保存及保护纸质文物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保护纸质文物任务的重担。基于此,文章对博物馆纸质文物的日常保护工作进行分析,并浅谈一些纸质文物的修复工作,希望能对我国的纸质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帮助及参考。
  关键词:纸质文物;日常工作;文物保护
  在我国现阶段的博物馆纸质藏品中,除了近现代工业出现以前,所有收藏的纸质文物都是由人们纯手工制作的。这些纸质文物在保存的过程中状态是极其不稳定的,需要使用特别的保护方法。从化学的视角进行分析,纸质文物含有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纤维素是从植物中提取的,经过人们多遍的捣炼,让其悬浮在水中制成纸浆,然后使用纸帘将纸浆过滤,过滤出一层交织的纤维,纤维在经过挤压所含的水分干燥以后就制成了一张纸。经过时间的推移,纸张会发生许多的化学反应,加剧纸张的纤维脆化和断裂。
  1博物馆纸质文物的日常保护工作的分析
  ①做好文物的防霉、灭虫和杀菌工作。文物的防霉、灭虫和杀菌工作是保护纸质文物的基本工作内容之一。纸张内的纤维是有机质。人们在制作字画和书籍的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的淀粉和动物胶。这些物质是霉菌和害虫生长的温床,一旦环境、温度和湿度发生改变,就会导致霉菌和害虫的生长,使纸张的性能发生改变并遭到破坏,颜色发生改变。因此,纸质文物不论是保存在博物馆的库房中还是展馆中,都要先进行消毒处理,做好防霉、灭虫和杀菌工作。工作人员应封闭展柜和储存空间,在每年虫卵孵化季前,在柜子角落处放置胡椒粒、樟脑丸,以起到抑制虫害和霉菌滋生的作用。此外,对展厅内的通风装置加装保护网,防止各类昆虫飞入。
  ②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纸张损坏的重要因素就是纸张所处空间的温度和湿度不稳定。温度过低时,纸张水分会蒸发,纤维结构被破坏,造成脆化和断裂。湿度过高时,纸张内的纤维会快速地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纸张性能发生改变,强度变低,吸收大量的细菌和微生物。因此,在纸质文物的保护工作中,首先要做到的是控制好文物存放场所内温度和湿度,房间内的温度应当控制在18摄氏度左右,湿度应该控制在60%左右。
  ③做好文物的除尘工作。储存在博物馆的纸质文物中,有些字画会被拿出来进行长期或者不定期的裸展陈列。在一拿一放的过程中,难免会接触到空气中的粉尘,粉尘一旦落到纸质文物上就会被牢牢吸附,这种现象尤其会发生在四季分明、风尘大的北方。吸附上粉尘的文物在翻阅、整理和收藏的过程中会出现粉尘摩擦纸张,造成纸张的表面纤维起毛,久而久之导致纸张受损,影响纸张的清晰度。同时,粉尘中含有一定的霉菌孢子,吸附到纸质文物上会造成纸质文物表面出现霉烂。在进行文物的除尘工作时,可采用以下几种除尘方法:①使用吹风机,将吹风机调至冷风,与文物表面成30度角,在距离15厘米的地方从右到左依次吹风。②使用软毛刷进行清扫,轻轻地刷扫文物表面,然后使用低风挡的吸尘器吸尘。在保证鸡毛掸洁净的状态下,用鸡毛掸轻轻清扫。在此过程中要注意的是,不可擦拭文物的表面,且管理人员要佩戴专业的手套和口罩等防护工具。
  ④保持房间的空气流通。如果收藏的纸质文物长时间处于封闭环境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对纸质文物造成损害。如二氧化碳会影响纸张的机械性能,令纸张酥化和脆弱;氢硫酸具有很强的漂白效果,会使文物上的文字褪色及颜料褪色。因此,要保持室内的通风,减少有害气体对纸质文物的损害。对一些纸质酸化严重的文物,必须对其进行脱酸处理。如果文物的PH酸碱度降到4左右,纸质文物的机械强度几乎为零,容易导致纸质文物无法打开、翻阅和陈列,脆裂成片。要加强对纸质文物的日常监测工作,如果检测发现纸张的pH酸碱度降到5.5左右,就应该采取措施,延缓纸张的老化速度。一般的处理方法有脱酸水溶液和有机溶液法。
  ⑤选择合适的照明设备。光辐射的影响是损坏纸质文物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紫外线的照射会造成文物的纸质纤维发生改变,使文物发生变色和化解。紫外线的主要来源是阳光、白炽灯和荧光灯。在进行文物陈列的工作中,应让展品远离有阳光照射的地方,日光灯作为照明灯不应超过50勒克斯,否则长久的照射也会造成文物的纤维变质。博物馆展柜中灯具应选用专业的照明设备,以冷光源为基准,以选择设备无紫外线辐射、能耗小、寿命长、照明效果好为原则。
  2纸质文物修复保护工作的实践策略
  在博物馆的日常保护工作中,离不开文物的修复和抢救工作。文物进行修复的基本原则是“修旧如旧”,最大限度地保证文物的原貌。但纸质文物的质地轻薄、柔软、强度低,一旦保护的方法不合理,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对于一些卷轴类书画的保存状况出现问题,如折裂和裱料损坏、影响展示效果的,可采取揭裱的方法进行处理和修复。
  2.1准备工作
  ①首先要对文物进行拍照、登记,并建立修复档案。②采用除氧充氮的方法进行文物的消毒灭菌并控制霉菌的生长,一般在进行珍贵文物保护工作的时候也会采取此法。除氧充氮是一种环保又安全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不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伤害,也不会对文物造成任何损害。在除氧灭菌的过程中将氧气含量控制在≤2%,并冲入99.99%的高纯氮气,控制温度在18摄氏度以下,湿度在55%左右,经过10天,可以完全杀死纸质文物中的虫卵、虫蛹、幼虫和成虫。并能完全杀灭好氧性菌,阻断丝状霉菌的滋生、生长和繁殖。③在结束杀虫灭菌后,工作人员可以直接接触文物,将画面中的虫屎、污点使用小竹片进行挑刮干净。④用棉签蘸清水轻拭画面的颜料处,仔细检查颜料是否在遇水以后会发生掉色的现象。若发生掉色现象可以使用浓度为5%的胶水封护住颜料。检查颜料是否发生脱落的现象,如果是因为墨色太过浓厚产生的龟裂及翘起,也可使用5%的胶水进行封护。
  2.2修复步骤
  ①首先进行画心的清洗工作。裁去天地头,用排笔蘸75摄氏度的水对画面进行淋洗,然后使用干净的毛巾轻轻地滚吸脏水,重复若干次步骤,一直到毛巾拧出的水呈现淡酱油色为止。②对于一些需要进行脱酸处理或者待修复的书画,可以使用成本低一点的水溶液脱酸法进行修复与处理。③将清洗处理过的书画揭去褙纸,观察画心的情况。为保护画心的颜料不受伤害,绢本绘画在揭裱前,画心绢不能错动、挪位。在重彩颜料上使用水吸附一层水油纸,然后在上面再刷上一层用糨糊潮透的水油纸。④揭裱后用水吸附出吸水纸,上墙等待画面干燥平整。然后进行染命纸,并托命纸,出局条。⑤将画面破损和有折痕的,用托好的命纸进行隐补贴條,上浓度为0.5%的胶矾水。⑥最后进行镶活、覆褙、上墙和砑装等后续工作。
  2.3保存工作
  ①对需要归库的文物进行入库前的灭菌杀虫工作,预防将细菌带入库房,对库房内其他文物造成二次污染。对修复工作完成的文物最后进行一次充氮灭菌。②最后进行文物的修复档案填写。在修复的过程中要采用无污染的材料进行修复,如有使用一些化学物品应进行记录保存,并严格控制化学物品的用量,事后进行完全的清洗。
  3结束语
  在古代,先人就使用中草药或对书画进行装裱、匣套等来预防纸张发霉、预防虫害,运用传统的技艺对纸质进行保护。当下,我们应继承先人优秀技艺并结合现代科技进行纸质文物的保护,为博物馆的纸质文物营造一个适宜保存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延缓文物的老化,采取科学的保护修复方法对文物进行保护,达到长久保护文物的目的。真正做到功在当下、利在千秋,为文物的保护工作贡献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3894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