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博物馆研学课程的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周洁

  摘 要: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研学旅游已不再是青少年的专属,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加入主题性更强、专业化程度更高的研学课程中。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展示和传播的平台,在研学热的大背景下,博物馆研学课程的设计、开发已经成为博物馆面临的新课题。面对年龄、职业、知识层次、感知能力、价值观念各异的研学学员,如何设计出形式丰富、内容优质的研学课程,更好地体现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职能,也成为我们深思并长期为之努力的目标。文章从研学活动对博物馆教育宣传具有的重要意义出发,通过对博物馆研学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对博物馆研学课程的设计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博物馆研学;社会教育;课程设计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5.027
  1 研学活动对博物馆教育宣传具有重要意义
  《博物馆条例》中明确规定,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博物馆社会教育和文化宣传功能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产生活,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规划设计推出一批专题研学旅游线路,引导游客在文化旅游中感知中华文化。博物馆研学活动作为“学”与“游”的有C融合载体,更是在游览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着优秀文化知识,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越来越成为休闲旅游发展的主要方向。
  1.1 研学活动有助于发挥博物馆的教育作用
  博物馆的专业学术气息比较浓厚,普通观众往往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全消化、感知这些文化。而研学活动作为一种学习目的更强、参与体验更深的参观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更为丰富、生动,比一般的参观更为深入,让观众对博物馆藏品的认识、对文化的感受更深刻,由此,所获得的教育意义也更大。因此,大力发展博物馆研学活动将有助于发挥博物馆的教育作用。
  1.2 研学活动有助于扩大博物馆的宣传效应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研学活动不仅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还能激发更多市场潜在需求,让博物馆变得更有趣,从而提高博物馆的关注度,用常来常新的主题研学活动,吸引新参观者的同时,还能增加参观者的复游率,扩大博物馆的知名度,提升品牌认知,达到扩大宣传的效用。
  1.3 研学活动能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职能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博物馆作为一种担负着文化保护和文化教育等多重属性的文化事业,通过研学活动让博物馆实现其文化功能的最大化,对整个社会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的培育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博物馆研学活动既是一次文化传播,也是一次文化交流,更是一次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因此,发展研学课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职能。
  2 博物馆开发研学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美、法、日等研学活动发展成熟的国家,博物馆已经是不可少的第二教育课堂,在教育功能上已能与学校教育相提并论。目前,国家文物局已会同教育部将95家博物馆及相关机构列入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各博物馆也相继推出了主题、形式各样的研学课程。
  近期的市场调查显示,很多民众对研学课程这一学习方式是比较认可的,但市场上的课程纷杂、良莠不齐,且很多活动挂羊头卖狗肉,重游轻学,游而不精,这就使研学课程一方面获得各方追捧,另一方面又受到诸多诟病,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2.1 博物馆对研学课程设计开发的参与程度不够
  目前,国内各大博物馆都相继推出了研学活动,多是“参观+手作”的形式。由于博物馆机制的限制,研学活动往往是由学校、教育机构、培训机构或旅行社等组织,博物馆只作为诸多行程中的一个点,受限于行程安排和时间的限制,往往与普通参观并无差别。加之博物馆并非研学活动的组织者,往往难以参与到研学课程的开发、策划中。因此,难以发挥博物馆的专业优势,导致博物馆研学课程主题不鲜明、专业性不强、研学效果欠佳。
  基于组织者的课程设计能力及与各参观单位的沟通协调能力的差异,研学活动有时候只是挂一个“研学”的名头,实质上与一般游客的旅行、参观并无区别,更有甚者反而更关注研学旅游中产生的利益。
  2.2 博物馆对研学课程设计开发的创新能力不足
  随着研学活动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也积极参与到了研学课程的设计、开发中,推出了专家讲解、专题讲座、文物修复体验等等相关课程,让研学课程的专业性有了很高的提升。但由于博物馆的体制限制,加之对研学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博物馆研学课程内容、形式单一,本馆特色不突出,课程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2.3 对研学市场细分程度不够,博物馆研学活动单一
  博物馆由于没有设置专门的研学机构,对市场需求研究往往不够深入,面对年龄、职业、知识层次、感知能力、价值观念各异的学员,常常也是一款课程打遍天下,课程特色性、专业性、针对性不强,导致研学效果不佳,学员对研学课程的满意度也只能达到及格的程度。表现为成人学员对知识讲解部分更感兴趣,青少年学员则对手作部分更感兴趣。
  2.4 博物馆研学课程互动性不强
  博物馆研学活动应重在探索研究,而不是简单的展厅参观。博物馆研学活动区别于课堂的灌输式教育,应是带着既定的学习目标,让学员们深入探知和切身感受的实践教育。通过研学活动连接、激活学员已有知识,激发学员产生全新的思维模式。一些博物馆在设计研学课程时,只是让讲解员带着学员参观展厅,参观结束后进行手作体验,在整个研学课程设置中学员都处在被动的位置,学员的自主性差,现场互动性不强。加之,对于青少年来说,博物馆研学课程与课内教学大纲关联性差,无法达到课堂内外的统一,更谈不上因材施教,这就导致学员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缺乏兴趣,甚至对研学活动感到失望和排斥。

nlc2022053017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432461.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