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潘京萍

  [摘要]经济发展、社会观念和社会价值观的转变给现代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以致我国高校学生心理问题层出不穷,成为高等教育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表象,尝试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层面出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寻找出路。
  [关键词]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 思想政治教育 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3-0010-0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观念和社会价值观的转变给现代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以致其中部分人难以适应转变而出现种种心理问题,诸如:人际交往困难、人格异常等,更有甚者走向极端,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先有马家爵事件震撼校园,再有药家鑫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频频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更不容忽视。层出不穷的大学生心理极端事件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的一大难题。因此,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并为之找到解决之道,意义重大。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表象
  正值花样年华的大学本应享受青年的种种美好,并为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而努力,却为何陷入心理问题的困扰?总括而言,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价值观偏差,以致出现自卑心理
  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庭环境千差万别。部分学生出于炫耀、从众、攀比等心理,引起了对超乎自身消费能力的奢侈品的需求。这种需求一旦得不到满足,便自惭形秽,无法正确进行自我定位,以致直接影响学习积极性,再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经常旷课、逃课,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要求退学。
  (二)无法适应环境,引致心理障碍
  由于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变,有些学生很长时间适应不了大学的学习方式和生活节奏,加之不懂得如何与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和睦相处,以致引发种种矛盾,甚至变得孤僻,进而形成人际交往障碍。
  (三)自我认知偏差,不能正确面对挫折
  进入大学时期,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稳固的自我形象尚且缺乏,因而不但容易片面主观的看待问题,对他人的评价也十分敏感。这一时期是大学生自我养成以及提高集体活动能力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部分学生容易因为缺乏经验在集体活动中受挫,而直接影响心理健康。
  (四)社会压力日增,大学生无所适从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经济进步,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一方面,科技进步带来的信息膨胀,使大学生面临着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否则将落后于时代的压力;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业竞争则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又一诱因。
  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是社会环境、自我认知以及自我价值定位等综合因素的结果。因此,借力于思想政治教育,从以上几方面入手,或可为此问题找到出路。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塑造大学生健康心理的意义和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其自身特点对大学生社会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在大学生塑造健康心理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具体如下:
  首先,系统的理论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通过系统的引导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先进思想,同时通过透彻分析现代社会中的现实问题等方法,培养学生系统的思维能力,使其学会如何正确的思考及看待问题,从而懂得正确面对挫折。此外,思政政治教育注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从而不至于因外表或能力不如人而进行自我定否;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找到正确的方法提升自我,从而更好地面对环境转变所带来的种种压力。
  其次,思想教育重视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集体中树立自我价值观念,同时克服人际交往困难。思政课的集体主义精神学习和讨论,把集体主义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教会学生在集体中自处。同时,能过组织各种集体活动,使学生一步步的积累集体活动的经验。这样一来,学生一方面学会了如何应对集体活动,树立参加集体活动的信心,从而在集体中找到自我,树立自我价值观念;另一方面懂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学会和同学相处,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附带适当的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学生顺利走向社会。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同时进行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等为主要内容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成为公道正派、勇于奉献的优秀人才,为其成为出色的“社会人”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有利于面对就业压力。
  三、小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系统有效的理论教育和学习、讨论,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其正确面对社会、面对集体、面对自我,从而塑造健康心灵,成为社会建设的有用之才。就此而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塑造大学生健康心理、健康人格中的重要作用,对于解决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1]魏文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教育与职业,2011年7月中,第76-77页.
  [2]孟潇.当代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心理健康,2011年6月,第81页.
  [3]张晓琳.“消费白领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32卷,第3期,第73-74页.
  责任编辑:张丽
  潘京萍(1983-),女,广东广州人,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思政系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23065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