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营造开放的大众传播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志

  传播是人们分享信息的过程,电视“面对面”营造和谐的人际交往场,实现人与人之间信息的分享,不仅如此,它还借助电视这个媒介,将信息分享的过程传递给大众,营造出开放的大众传播场,实现人类信息的共享,这是电视“面对面”作为拟态人际传播形态应该具备的另一个重要特征。电视“面对面”切实履行社会公共领域的职能,并通过充分尊重电视“面对面”中不同传播主体的表达意愿,保持这一领域的独立、自主与开放。
  
  切实履行公共领域的职能
  
  公共领域理论最早由哈贝马斯提出,他在《公共领域的结构变迁》中指出,从封建专制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出现了公共权威和市民社会。公共权威涉及国家,诸如司法体制和暴力手段使用的合法化等;而市民社会则是一个在公共权威保护下的私有经济关系领域。它不仅发展出经济关系,同时也塑造了不断脱离经济活动的人际关系。于是,在公共权威和市民社会的私人领域之间,便出现了一个新的公共领域。①
  哈贝马斯认为在不同于公共权威和家庭等私人领域的公共领域中,通过理性讨论和争辩可以形成一种公共见解(public opinion,或舆论),进而构成他所说的“公共性”原则。这意味着,个人见解可以通过公民的理性批判论争而形成舆论,它对所有人开放,并独立于文化支配之外。大众传播媒体是公众舆论最好的表达渠道,它对于公共领域的存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从大众传媒具有的影响力来看,电视传媒又在公共领域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
  对谈(对话)曾被哈贝马斯认为是形成公共领域最主要的方式,公民通过相互之间进行对谈,从而把事物表达出来,并使之形象化;彼此差不多的人通过争论,才能把最好的衬托出来,使之个性鲜明。电视“面对面”的过程就是传播主体面对面地交谈的过程,人们在对谈中独立自主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与观点,体现私人领域的自主性,而谈话的内容又涉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与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呈现出公共领域的开放性。
  对谈(对话)所具有的魅力曾使中国电视传播业在上个世纪90年代出现了一次“谈话浪潮”,而在众多的电视谈话节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1996年电视谈话节目“实话实说”相继推出一系列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比如《谁来保护消费者》、《夫妻之间要不要“一米线”》、《广告知多少》等,这些最常见的生活现象中包含着诸多深层次的问题,能够引发人们的讨论热情,像《夫妻之间要不要“一米线”》就是传统家庭观念与现代家庭理念之间的一次碰撞,这个话题的表层探讨的虽然是夫妻间如何处理关系的私人问题,但实际上涉及了“男女平等”、“尊重彼此的个性”、“个人的自由空间”等更具深度和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在“实话实说”的现场,谈话者个性化的口语表达、主持人崔永元的幽默中暗藏的生活智慧和引人入胜的故事都洋溢出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出参与者的个性特征,但这一场热闹的谈话背后是对个体生命状态与社会问题的深层探讨和深切关注,电视传播者对于节目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明确的追求,切实履行着电视媒体所承担的公共领域职能,这正是“实话实说”能赢得广大观众好评的根本原因。
  
  注释:
  ①Habermas, J.,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c Sphere, Cambrige: MIT Press,1989.
  (作者为云南省丽江市副市长,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插图:孙以增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29504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