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轮岗,采编分离下的制度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钦娟 王占鲁

  去年8月份,半岛都市报下发了编委会文件,确定了采编人员轮岗制度实施方案,决定在每年的1月1日进行采编轮岗。这项制度的制定,对多年来一直实行采编分离的半岛都市报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制度创新。在今年的1月1日到来之际,经过前期调查、自愿报名、会议讨论,最终确定了首批采编轮岗名单。目前被选中轮岗的员工已经到各自的新岗位开展工作。
  
  长期采编分离下的弊端
  
  半岛都市报一直实行采编分离制,采编分离的优点很多:记者和编辑在稿件的采写和编辑方面,相互激发,相互制约;可以细化工作性质,通过出版流程有效杜绝新闻失实,避免关系稿、人情稿的泛滥。半岛都市报创刊10年来,在山东半岛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办报质量不断提高,这与采编分离的合理机制是分不开的。
  当然,编采的分与合,都有其合理性,也都有不足,没有一种方式是十全十美的。长期的采编分离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两大系统相对独立,缺少沟通和理解。本地的新闻报道策划大多数都是由新闻采访部门负责,编辑的主要职责是对稿件进行文字加工、标题拟定和版面安排,编辑在报纸出版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每晚7点拿到采访部门策划的稿子时,编辑对这组新闻策划的主题、过程及预期效果都不了解,往往是编了这一篇不知道下一篇的走向,甚至连上一篇的内容都不了解。同一个策划,每天写的稿子到了不同编辑手里,风格、主题都无法保持连贯、完整,削弱了策划的影响力。在编具体的稿子时,由于编辑不了解稿子意图,按照自己的理解删节,往往引起采访部门的不满。而有些记者在写稿子时,也不考虑编辑程序,往往罗列材料或者写出超大篇幅,让许多编辑颇有微词,影响了工作效率。
  
  采编轮岗有利于培养全面型人才
  
  采编轮岗恰恰可以弥补采编分离制带来的问题。
  首先,采编轮岗是培养名记者、名编辑的重要途径,也是打追学习型团队,培养采,编能力兼备的全面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记者和编辑是媒体的核心力量,虽然半岛都市报每年都制定详细的采编人员培训计划,通过专家讲座、论文演讲比赛等提高采编人员业务素质。但这些计划都是阶段性的,很难让采编人员形成自觉性。而长期局限于固定的领域,会或多或少助长工作惰性,很难主动学习与自己工作范围无关的东西。实行采编轮岗,工作的新鲜感以及要把新工作做好的责任感会让轮岗者自觉加强学习,以适应新岗位的要求。采编人员定期进行轮岗,还可以让记者具有更好的统筹和策划思维,让编辑更多地了解一线采访情况,有利于编辑记者的全面发展和新闻资源的充分挖掘。
  其次,采编轮岗有利于采编沟通和人才合理配置。采编分离制度下,采编沟通、合作是一大难题。实行轮岗后,通过接触对方领域的工作,可以让采编人员相互理解,更好地实现采编交流;有编辑工作经历者在从事记者工作时,会在新闻采访和写稿过程中考虑到编辑工序,有利于提高采编工作效率;采编人员通过接受多岗位的锻炼,还可以更好地认清自身专长,挖掘个人潜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有利于优化采编队伍,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就半岛都市报而言,实行采编轮岗制除上述优点外,还是鉴于半岛都市报采编工作现状而采取的科学策略。由于目前报纸版面不固定,有时会出现编辑人手不足的情况,影响传版时效和版面质量。实行采编轮岗后,可以在编辑人手紧张时紧急调配人员,以解决报社迅速发展带来的人才缺乏和人才储备问题。
  
  轮岗要张弛有度,循序渐进
  
  半岛都市报在采编轮岗方案中规定。除采编部门主任在报社人事变动时统一调整外,在编辑(美编除外)或记者单一岗位上工作超过3年者,均须参与轮岗,每次轮岗不超过5人,轮岗后在新岗位的工作时间不得少于1年。
  其中,对年限和人数的规定,是根据报社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据报社人力部门统计,符合“在编辑(美编除外)或记者单一岗位上工作超过3年”这一规定的达31人,如果一次轮岗太多,会给采编队伍的稳定带来较大的冲击。因此,半岛都市报采取了循序渐进的轮岗办法,规定每次轮岗人数不超过5人,每年通过人员统计,个人报名、会议讨论的方式决定。同时,考虑到要熟悉新的岗位一般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如果变动太频繁,不利于人才成长,同一行业的记者更换过于频繁,会让该行业的人员有意见,因此要求采编人员轮岗后在新岗位的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轮岗满一年后,由编委会及该员工所在部门的负责人进行综合评价,并参考个人意愿,再进行下一步调整。
  
  面临的问题及克服办法
  
  半岛都市报实行采编轮岗,经过了长期的准备,有思想上的共识,采编系统上上下下总的来说是支持的,首批轮岗进展也比较顺利。但任何一项改革都会有阻力,目前来看,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观念,二是机制,三是各部门的要求。
  观念方面。虽然轮岗是在考虑到采编人员个人意愿基础上进行,但也有一些长期在一个岗位上习惯了的员工,个人不愿意参与轮岗,有些老编辑、老记者,习惯了一种工作模式,而且在这种固定的模式下成绩还不错,要让他们转移工作阵地,观念上一时扭转不过来。虽然采编人员都基本认同采编轮岗有利于报社的可持续发展,但知易行难,观念的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面对这个问题,除了要耐心与员工沟通,还要有相关制度的约束,要求被选定轮岗的员工必须服从报社决定,在规定时间内到新岗位报到。
  机制方面。有的编辑、记者在原来的岗位上收入比较靠前,换了岗位后,由于需要一个熟悉期,工作量较以前可能会大幅减少,收入也会相应的骤减,有些甚至在一两个月内无法完成考核任务,会影响工作积极性。这就需要考核方面对参与轮岗的员工有所倾斜,可以在前2个月降低数量和质量考核;同时,值班编委在稿件刊发方面也应该对轮岗人员有所倾斜,轮岗记者的稿子尽量发好,轮岗的编辑版面有所创新时尽量评好版以示鼓励。
  第三个难题就是各个部门的要求。有的部门负责人考虑到本部门的稳定,不愿意其人员参与轮岗,有的部门负责人只愿意接纳公认的优秀员工,对一些成绩平平的员工则怀有偏见,不愿接纳其轮岗到本部门。对此,报社领导都通过耐心谈话,让大家以大局为重,积极接受轮岗。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开始比较容易,能长期坚持则很难。采编轮岗要实现每年进行一次,最终达到全员参与,这就需要决策者的坚定态度、采编部门的理解和采编人员的积极配合。半岛都市报将认真总结每一次轮岗的经验和教训,将其转化为动力,巩固成果,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为进一步擦亮报纸品牌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29537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