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老师“变成”学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宁宁

  一、灵感的火花――从实践中来
  
  “请某某同学上讲台当小老师来讲解这题!”相信许多老师都用过这样的方法。可是,请某位老师作为学生坐在教室里,与学生一起听课一起发言,可能你还是第一次听说吧!下面就来听一听我和班主任王老师以及搭班的英语老师余老师“变成”学生的故事。
  记得那天下午第三节课,我正在班上给学生讲解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枯燥的习题、复杂的数量关系式以及冗长的分析,学生听得索然无味。看到这种情况,我暗暗着急:这样的学习状态效果一定很差,怎么办呢?
  事实上,从学期初接班开始我就有一种很明显的感觉:这个班的孩子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上发言的人总是凤毛麟角、寥寥无几,学习比较被动。“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我常常思考这个问题,也与同样新接班的班主任王老师探讨过许多次,并且尝试过很多办法,效果都不明显。
  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王老师出现在教室门口。因为刚接班,对学生情况还不太了解,他总喜欢坐在教室的最后一张空座位上观察学生的表现。这时我突发奇想:何不请王老师坐教室里跟孩子们一起学习数学?于是,我开玩笑地对正走进教室的王老师说:“要想坐进来就得认真听课并且积极发言噢!”全班同学顿时哄堂大笑,随即又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有几个同学还大声地喊道:“好!好!王老师坐进来吧!”“好!”王老师爽快地答应着。
  孩子们立刻来了精神,倦意全无,带着几分新奇、几分激动、几分期待,更多的是热情,重新投入了数学课。每当我提问时,几乎每个孩子都举起了小手,有的还悄悄地回头看看王老师。我的搭档很聪明,从一开始就知道我的用意,因此他一点儿也不输给学生,举手相当积极。很快,我就留了一个稍有难度的问题给他,并且说:“这题就请王恒同学回答吧!”孩子们立刻被我逗笑了,此时的课堂既轻松有趣又紧凑高效。王老师回答得非常好,大概很出乎孩子们的意料,全班同学送给了他热烈的掌声!
  就这样,下课时间快到了,孩子们还意犹未尽,仍在享受着这份快乐与喜悦!就在这时,英语老师余老师在教室门口徘徊,原本她是想布置作业的。有孩子发现了便喊起来:“余老师,坐进来!余老师,坐进来!”他们邀请余老师像班主任王老师一样跟他们一起学数学。
  感谢我的这一位搭档余老师,放下了很多工作,愉快地接受了孩子们的邀请,坐在了教室第一排的一张空座位上。就在落座的同时她很谦虚地说:“我可比不上王老师哦,回答不上问题可不能笑我啊!”孩子们又被逗笑了。这时,我还有一道最难的分数应用题,题目刚出示一分钟,就有10来个孩子高高地举起了小手,他们都很想上来分析,以此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水平。我请了其中的一个孩子,他心里明白怎么做,但是表达得不是很清楚,我估计班上最起码有一半孩子还是不能明白。这时,我问:“觉得自己已经完全明白的同学请举手!”果然不出乎我的预料,全班几乎每个人都举手了,尽管有些同学的手举得不是那么自信。我知道,他们又在那儿装模作样、不懂装懂了,这也是我们班的老毛病,对于自己的问题和困惑特别喜欢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但此时,我不想揭穿。我又问:“那么哪些同学对于这题还有点困惑、不太明白的,也请你举手!”再一次感谢余老师,感谢她的率真和实事求是,余老师不好意思地高高地举着手,跟她一起举手的同时还有两位同学。于是我亲自把这题又讲解了一遍,讲完之后很多同学脸上出现了恍然大悟的表情,余老师也是把头直点。
  下课后,孩子们紧紧地围着我,兴奋的表情写在脸上。有的说:“这节课太有意思了!能不能以后都这样上?”还有的问:“张老师,你明天也来听课,跟我们一起学语文和英语,好不好?”也有同学说:“张老师,下次再出更难一点的题目,把王老师也难倒,这样才有意思呢!”……
  几天后,我看了孩子们的周记,很多孩子都写了这节难忘的课。
  学生王某某:“王老师和余老师摇身一变,变成了我们的同学,我们坐在一起上课,比赛发言,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
  学生侯某某:“真想不到王老师的语文教得这么棒,数学解题能力也如此之强,我太佩服他了!”
  学生魏某某:“看到余老师如此坦诚地承认自己没听懂那道数学题,我十分惭愧,因为当时我也没明白。但是我想别人都没举手就我举手,一定会有同学笑话我。余老师作为老师,没有听懂那题都能实事求是,不怕人笑话,而是想办法弄懂,这是值得我学习的。”
  学生张某某:“为了我们,老师放下了手中的很多工作,陪我们一起上课,感谢老师的良苦用心!”
  后来,我又应孩子们的要求做了几次王老师的学生,跟他们一起上语文课;还做了几次余老师的学生,跟他们一起上英语课。每一次我都觉得孩子们的表现特别出色。慢慢地,我们都感觉到这个班的孩子在变化,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师生关系也更加和谐了。
  
  二、教育的反思――到儿童中去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们必须学会变成孩子,才能成为孩子的先生,这样才会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学习立刻成为趣事,你也便成为真正的先生”。其所言极是。
  当老师“变成”学生后,在孩子们的眼中,我们不仅仅是他们的老师了,更是他们的同伴和朋友。课堂上,我们不仅仅在交流知识,更是在沟通心灵,在对话生命!这时,教师和学生已没有界限,我们相互交融,随之带来的是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和相互促进。
  原来,成人社会与儿童世界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在每一个成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未长大的孩子;在每一个儿童身上,都有一颗成年人的种子。作为教育者,我们只有唤醒了自己心里“未长大的孩子”,才能与儿童进行真正的对话和交流;作为受教育者,儿童的成长,最终还要落脚于“那颗种子”的健康成长。我发现,两千年之前,孔老夫子“教学相长”所蕴含的哲学思想,至今还在散发着她的智慧!
  杜威说:“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就是理想所在。只有儿童提供了标准。”当再次拜读这些教育理论时,我庆幸当时我没有选择“强制”和“灌输”,我知道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只会把自己和孩子对立起来,让他们越来越被动,甚至有的孩子会越来越惧怕数学。“一切从儿童出发”的想法,让我选择了“‘变成’学生”的方式,我要从他们的心理考虑,要尊从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兴趣,以他们的需要为标准,给他们建造一个没有恐惧,只有轻松;没有嘲讽,只有鼓励;没有师道尊严,只有平等对话的课堂!
  一切从儿童出发,深入他们的心灵。心灵只能由心灵去唤醒,精神只能由精神去陶冶。这样的教学,传递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思想、是精神、是人格。
  一切从儿童出发,理解他们的行为。放下权威,解开束缚,给孩子一个快乐的课堂,孩子还给你的将是无限的精彩!这样的课堂,不仅仅学生体会到成功,老师也体会到为师的意义与价值。
  一切从儿童出发,尊重儿童的需要。不知不觉中,你会发现:“教”已经最大限度变成了“学”。学科的魅力打动了孩子,教师的魅力感染了孩子,孩子的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素养都在随之提升。
  有了这种思维方式,我们就能重新站在一个高度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更加充分地体现自己的教育力量,完美地展现自己的教育智慧,深刻地诠释自己的教育理想。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芳草园小学)
  
  (责任编辑:肖 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29708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