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海狮的项圈》给我们的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吕 赟

  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时下,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很注重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但怎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篇文章吧。
  旧金山的渔人码头,有一处海狮聚集的地方,游客只能远距离地观赏,码头上贴着布告:“此处码头属美圆海军所有,喂食、丢掷或恐吓海狮,移送法办。”美国在保护野生动物这方面,确实是先进国家,连“恐吓”动物都会被法办哩!
  正出神观看海狮的时候。一群小孩子吱吱喳喳地走到码头,由两位年轻的女老师带领,原来是幼稚团的老师带小朋友来看海狮,户外教学。在码头边的大人纷纷把最佳的观赏位子让出来给小朋友――在札让和疼惜老弱妇孺这方面,美国也是先进国家。
  我听到幼稚园的老师对小朋友说:“你们有没有看到右边那只海狮脖子上有一个圈?”
  “有!”
  “那不是它的项链,而是它的伤痕,这只海狮小时候在海里玩,看到一个项圈,它就钻进去玩,没想到钻进去就拿不出来,小海狮一直在长大,项圈愈来愈紧,就陷进肉里,流血、痛苦。就在它快被勒死前被发现了,把项圈剪断才救了它。”小朋友听得入神,脸上都露出十分痛苦的表情。
  “所以,你们以后千万不要乱丢东西到海里,可能会害死一只海狮。”老师带着小朋友走了。
  我在清晨的渔人码头深受感动,这就是最好的教育,我但愿我们的老师也都能这样地教育孩子。
  (选自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海狮的项圈》)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确,这真是最好的教育!我们从小朋友脸上十分痛苦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已经真正明白:千万不能乱丢东西到海里!而且,不是一时的,一辈子都会铭记于心!那倒不是因为害怕会被“法办”,而是出于对海狮的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人文情怀!相比之下,那一块“此处码头属美国海军所有,喂食、丢掷或恐吓海狮,移送法办”的牌子显得是那么的脆弱无力!
  笔者不由地想起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很多老师总喜欢用“恐吓”的教育方式,譬如“不能随便乱扔纸屑,被值日老师发现了会被记名字、扣班级的分数”、“自习课上不允许随便讲话,否则就要受到惩罚”之类的“布告”。的确,环境卫生情况好转了,班级纪律大大改观了,但是,要知道,这都是在“棍棒”的“威逼”之下形成的,这只是一种暂时的表面现象。因为,学生在学校里不敢乱扔纸屑,那时因为他害怕被记名字、被扣分,不是他的自觉行为,试问,他走出了校园,离开了值日老师的监视范围,还会如此吗?学生在教室里不敢随便讲话,那是因为害怕受到惩罚,试问,他走出了课堂,在受不到惩罚的一些公共场所之中,还能如此吗?
  我们不得不佩服文中那位老师的高明,她并没有指着布告的内容读给学生们听,也没有向学生描述“法办”是如何令人恐惧,而是通过一个故事,让他们去走近海豚的伤痕,走进海豚的痛苦,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灵魂受到了洗礼,知道了乱扔东西到海里会伤害到其他的生命,懂得了要为他人考虑。也正是如此,林先生在他文章的最后说出了“这就是最好的教育,我但愿我们的老师也都能这样地教育孩子”这句话。的确,我们也应该向文中的那位老师学习,我们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看到满是纸屑的地面有何感受,让他们听听地面的“哭诉”;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感受一下在嘈杂的环境中能否安心学习,从而明白应该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笔者认为,如果那样的话,学生也一定会“听得入神,脸上露出十分惭愧、后悔的表情”的,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无论是在校园里还是校园外,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公共场所,他们一定会懂得要为别人着想,因为这是最好的教育!
  学生良好习惯的真正养成并非因为“恐吓”,而是因为最好的教育!
  
  责任编辑 王 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2972192.htm